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刺,激光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存周 《中国针灸》1999,19(12):715-716
将面肌痉挛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采用针刺激光的方法治疗 ,与对照组 3 0例口服苯妥英钠等西药治疗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激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2 ,P <0 0 5)。  相似文献   

2.
高春长 《河北中医》2008,30(4):408-409
面肌痉挛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2001—2005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面肌痉挛5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临床特点为阵发性,一侧性面肌抽搐  相似文献   

3.
4.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云峰 《河北中医》2006,28(1):53-53
1994-06~2004-01,笔者运用镇静安神法为主治疗面肌痉挛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其中原发性面肌痉挛26例,曾患面神经麻痹经长期针刺治疗后引发面肌痉挛4例.  相似文献   

5.
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晓霁 《中国针灸》2007,27(7):509-510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7例面肌痉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火针治疗,穴取太阳、攒竹、颧;对照组48例采用毫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4.6%、有效率92.4%,对照组治愈率45.8%、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且疗效优于毫针针刺。  相似文献   

6.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面肌痉挛3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肌痉挛是以面肌阵发性抽搐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一侧发病,以中老年妇女多见。笔者自1991年~1998年对本病采用针刺加面部推拿治疗33例,并与针刺加神灯(TDP)照射31例进行疗效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64例,男16例,女48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9岁,平均47.3岁;病程最长者9年,最短者3个月,平均2.44年。全部符合面肌痉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针刺加推拿(治疗组)33例和针刺加神灯照射组(对照组)3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属中医学“肉稠”、“面风”等范畴,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由自主的无规则地抽搐,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居多。本病可因疲倦、精神紧张以及自主运动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逐渐波及整个面部。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3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哲  高希言 《新中医》2012,(3):43-44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耐照组20例以针刺患侧穴位治疗,治疗组27例对健侧或健患双侧穴位按照痉挛强度分别采用体针疗法、丛刺法及神经干刺法治疗,3疗程后根据目视模拟计量表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痉挛强度采用针刺健侧或健患侧穴位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朱运喜  李昆城 《河北中医》2007,29(6):536-537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之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00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取双侧丝竹空、合谷、太冲、外关、阳陵泉、中渚,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128例,占64.0%;显效49例,占24.5%;好转19例,占9.5%;无效4例,占2.0%。结论:平肝行气,辨证取穴治疗面肌痉挛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头针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面肌痉挛目前尚属于神经内科诊断明确 ,但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病之一。头针取穴百会 ,运动区下点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报道较少 ,但效果非常明显 ,特别是即刻效应能达 10 0 % ,患者自觉紧张的面部肌肉立即松弛 ,自觉良好 ,增强了治愈的信心。 30例病人中经 2周治疗后治愈率达 4 3.3% ,总有效率达 96 .7% ,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本法疗效可靠 ,得到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头皮针治疗面肌痉挛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面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3例,分别用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结果头皮针组(治疗组)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头皮针为主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晦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面神经麻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中药熏蒸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中药内服组44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针刺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中药内服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中药内服治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偏振光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面神经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配合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偏振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针刺治疗基础上实施偏振光治疗面神经炎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法联合半导体激光神经根照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采用针刺法联合半导体激光神经根照射和单纯针刺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6%,对照组治愈率42.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法联合半导体激光神经根照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取效快、治愈率高,优于常规针刺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采用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49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5例进行对照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91.8%,后者总有效率为62.2%,两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湿热敷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面瘫患者分别采用针刺加湿热敷和单纯针刺两种疗法治疗,6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并比较不同疗程的疗效。结果:第1疗程两组无显著差异;第2疗程、第3疗程,针刺加湿热敷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加湿热敷疗法优势明显,可以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桑鹏  王顺  赵佳辉 《中国针灸》2006,26(8):563-565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40例、电针对照组40例、药物对照组40例。电针透穴组取头部百会透曲鬓、神庭透颔厌、头维透悬厘、本神透率谷,电针对照组取百会、阳白、地仓、颊车、翳风、合谷、太冲、三阴交,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30天;药物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0.1g,每日2次,共口服30天。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和频度分级以及肌电电生理变化等方面判断其疗效。结果:电针透穴组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电生理指标影响,电针透穴组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能提高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佳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西药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治疗组(n=40)和西药对照组(n=38),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CA125值、血清β-EP含量、PGE2、PGF2α的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疗效相似,但治疗组在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β-EP含量显著升高,PGE2、PGF2α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EMT临床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