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6例2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及术后滤过泡形态、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6mo时有14例视力≥0.5,10例视力为0.12~0.4,与术前相比视力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 3,6mo平均眼压分别为12.5±1.2,14.3±1.5,14.6±1.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且均形成弥散的功能性滤过泡。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术后并发症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6/2018-09期间我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房角粘连<180°患者40例40眼,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术后3、6mo,观察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房角粘连<180°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mo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组术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邓里  曾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335-33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05/2012-02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入住我院的患者82例82眼,筛选条件为术前眼压控制后观察晶状体明显混浊,房角关闭≤1/2周,视力≤0.3者,随机平均分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组(A组)和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1mo房角开放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

结果: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mo房角全部开放的为32例(78%),B组术后1mo房角全部开放的为23例(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而且可以有效开放房角,控制术后眼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两种不同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B组3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黏弹剂钝性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房范围和瞳孔大小。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2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范围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mo视力、眼压控制和中央前房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房角开放范围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A组患者中有8眼瞳孔缩小1mm以上,B组患者中有2眼瞳孔缩小1mm以上。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两种不同的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I/A头牵拉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地增加房角开放范围。  相似文献   


7.
孙勇  万新娟  刘刚  秦艳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2-1944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46例5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1mmHg=0.133kPa)以下,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前房深度明显增加,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择对合适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60眼,其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A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30眼(B组); 观察术后4、7d,1、3mo,患者BCVA(LogMAR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野情况。

结果:术后3mo A组BCVA为0.20±0.18显著高于B组0.39±0.09(P<0.05)。 A组术前眼压(18.3±4.6mmHg)与术后3mo(17.2±1.9mmHg)无差异(P>0.05); 术前B组眼压(18.2±5.0mmHg)与术后3mo(12.4±2.1mmHg)有差异(P<0.05); 术后3mo,A组和B组眼压比较有差异(P<0.05)。术前A组前房深度(2.23±0.21mm)与术后3mo(3.46±0.10mm),B组术前前房深度(2.21±0.12mm)与术后3mo(3.36±0.09mm)均有差异(P<0.05)。A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2±1.57db)与术后3mo(6.54±1.42db),B组术前视野缺损度(6.31±1.46db)与术后3mo(6.57±1.52db)均无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均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4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45眼视力均提高,其中33眼(73%)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使眼压降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先龙 《国际眼科》2017,10(11):2032-203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05/2014-12我院收治的113例120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A组),另32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B组)。于术后1wk,1、2、6mo,1a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随访各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和并发症。

结果:视力: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较B组效果更好。视野: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视野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B组。眼压: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A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B组。前房深度: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较B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B组。前房角分级:术后1wk,1、2、6mo,1a,两组患者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与单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伴闭角型青光眼相比,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更加安全有效,且在增加前房深度和视野、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等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冷远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555-155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收集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06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40例56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38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疗效的比较,房角镜检查:A组56眼房角完全开放的49眼;B组50眼房角360°开放的44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前房深度:A组为1.73±0.42mm,B组为1.78±0.39mm;术后前房深度:A组为3.25±0.36mm,B组为2.91±0.53mm,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有效地控制眼压,减少手术早期并发症,且操作简便,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4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瞳孔大小.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3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眼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提高;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术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眼压控制、增加前房角宽度方面具有较好疗效.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及增加前房角宽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35例(38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房角分离术,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中央前房变化情况和房角开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16.91±3.44)mmHg,术后平均(11.82±2.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平均(2.10±0.19)mm,术后平均(3.31±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 CT者29只眼,术后28只眼周边前房深度≥1CT。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明显缩小。2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前房渗出,1只眼发生后囊膜破裂,无恶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的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8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房角镜下见术后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前房加深.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无并发症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0例50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3mo,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及术后3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mo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6, P=0.001);术后3 mo 的眼压为15.63±3.11mmHg,较术前(45.12±5.30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00);术后3mo的前房深度为3.57±0.02mm,较术前(1.43±0.25mm)明显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P=0.001);术前、术后前房角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Z=-2.432,P=0.016;Z=-4.379,P=0.000;Z=-4.538, P=0.000)。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下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对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33例(33只眼),采用内镜下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 ~ 1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钝性房角分离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参数、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8/2021-02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80眼。所有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钝性分离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并同期行房角镜检查评估房角开放情况,对所得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wk,1、3、6mo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眼压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各时期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CD均较术前有所加深(P<0.05),术后各时期ACD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TIA均较术前增宽(P<0.05)。术后各时期TIA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1、3、6mo AOD500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术后各时期AOD500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术前上象限、鼻侧象限、下象限及颞侧象限房角宽度与术后1wk,1、3、6mo时相比,宽角眼数明显高于术前,房角宽度构成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联合术中钝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增加中央前房深度,开放房角,且术后效果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观察视力、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4~10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房角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所有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眼存在功能性滤过泡,主要并发症是前房出血、短暂角膜水肿。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行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状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随访3~24个月.术后视力除2眼有视神经萎缩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1±4.13)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42±3.22)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0±0.3)mm,增加到术后的(3.2±0.4)mm,房角状态与术前相比有3眼大部分开放,余房角均开放.结论 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