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 500m 1天.所有受试者在模拟高原第2、10、20h接受HRV动态检测,并再次接受CPT及NA检测,出舱前进行AMS症状评分.根据AMS评分,25名评分≤10分者定为轻度AMS组,即A组;18名评分>10分者定为中重度AMS组,即B组.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进舱前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较高(P<0.05);B组在模拟4 500m第10h HRV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高频(HF)及总功率(TP)较低(均P<0.05),第20h PNN50及HF也较低(P<0.01,P<0.05),而LF/HF及血浆NA较高(P<0.05).AMS评分与进舱前SDNN、rMSSD、LF、TP及N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模拟高原SDNN、rMSSD、PNN50及HF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PNN50 P<0.01,HF P<0.05),而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NS在A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ANS功能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易感人群,并有助于诊断AM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名上海队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第1、3、4、5周和高原训练后1周的每周休息日,使用美国产Omega wave运动员实时机能状态综合诊断系统进行仰卧位状态的无创心率变异性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RMSSD、SDSD)和频域指标(TP、HF、LF、LF/HF)。周一晨起前卧位安静状态下测试晨脉(R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晨起后空腹状态指尖采血测试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结果:高原训练后1周CK水平明显高于高原训练第4、5周(P<0.05)。与高原训练第1周相比,BU在高原训练第3、4周逐渐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1、3、4、5周的SpO2%均显著低于高原训练前1周(P<0.01)。高原训练第3、5周的RHR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第1周(P<0.05)。与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高原训练第1周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下降(P>0.05),RMSSD、SDSD、HF分别下降18.60%、20.40%和12.60%,LF下降2.07%,HRV总体指标SDNN、TP分别下降6.47%、6.65%,LF/HF下降29.20%;高原训练第3周,HRV各指标有所回升,其中TP、HF较高原训练前1周相比分别增加14.23%、33.26%(P>0.05);高原训练第4周HRV各指标又开始下降,SDNN、RMSSD、SDSD、LF与高原前1周相比分别下降了16.42%(P<0.05)、21.89%、21.92%、35.31%,且均处于整个高原训练阶段最低值;高原训练第5周,HRV各指标开始回升,LF、LF/HF较高原训练前1周增加了27.17%和27.74%;高原训练后1周,SDNN、RMSSD、SDSD、TP、HF、LF较高原训练前1周分别下降了16.15%(P=0.053)、17.29%、17.71%、25.65%、30.82%、16.90%。结论:(1)5周高原训练过程中,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HRV指标呈波浪形的变化特点,其中高原训练前期主要受低氧环境的影响,高原训练后期主要受训练负荷的影响。(2)高原环境下,HRV可以反映随着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波动性的变化,提示利用HRV来分析缺氧和训练负荷的交互作用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拟急进高原1d健康青年男性自主神经功能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1d内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动态变化。方法采用低压氧舱模拟急进4500m高原1d,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进舱前和模拟急进高原第2h、10h、20h接受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静息心率(HR)及血压(BP)动态检测;进舱前和模拟急进高原过程中受试者各进行1次冷加压试验(CPT)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结果与进舱前相比,模拟急进高原1d内HRV中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呈显著持续下降(P<0.01);低频/高频(LF/HF)呈持续升高趋势;模拟急进高原第10h、20h分型维数(FD)呈持续显著下降(P<0.05,P<0.01);低频校正值(LFnu)及高频校正值(HFnu)分别在模拟急进高原第2h、10h显著下降(P<0.05,P<0.01),随后均呈升高趋势。模拟急进高原1d HR较进舱前持续显著升高(P<0.01),而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及血浆NA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急进高原1d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活动较平原均显著减弱、调节功能受到广泛抑制,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散打比赛对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影响,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与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平均年龄(19.1±1.7)岁。采用OmegaWave Sport Technology System采集比赛当日晨起和教学比赛后10 min内连续5 min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包括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50)、总功率(TP)、高频率范围内的功率(HF)、低频率范围内的功率(LF)、极低频率范围内的功率(VLF),计算派生指标LF与HF的比值(LF/HF)、标准化高频功率(HFnu)以及标准化低频功率(LFnu);同时检测赛前、赛后1 min和比赛中每个回合结束时的心率;于晨起和赛后检测血乳酸(Bla)、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尿十项指标的变化,并调查运动员的自我感觉疲劳程度。结果:赛后运动员Bla和CK显著升高(P<0.01),所有队员赛后均出现尿蛋白阳性,部分队员出现尿潜血阳性,但血尿素升高值在2 mmol/L以内。赛后HRV时域指标SDNN、RMSSD、SDSD、PNN50及频域指标TP、HF、LF、HFnu、VLF均显著下降(P<0.05),但LFnu显著升高(P<0.05)。比赛每个回合后心率均与VLF变化呈显著负相关;赛后1 min心率与所有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指标(SDNN、RMSSD、SDSD、PNN50、TP、HF)变化均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CK变化与SDNN、RMSSD、SDSD、TP等的变化以及LF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赛后3min Bla的变化与SDNN、RMSSD、SDSD、PNN50、TP、HF、LF变化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BU、RPE的变化与所有HRV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相关。此外,基线HRV以及赛后HRV指标具有很大的标准差。结论:散打比赛后交感和迷走神经活性均下降,并与反映比赛负荷强度的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改善40~49岁男性安静时HRV的最佳运动干预方式。方法:将40~49岁男性受试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9)、小量组(n=7)、大量组(n=8),进行为期12周不同运动耗能量(1200kal/wk或2000kcal/wk)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使用Omegawave测试系统测试各组受试者安静时HRV时域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HRV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率范围内的功率(HF)、低频率范围内的功率(LF)、极低频范围内的功率(VLF)、LF与HF之比(LF/HF)、标化的HF功率(HFnorm)、标化的LF功率(LFnorm)。对各组指标值及运动干预后增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大量组运动干预后SDNN、RMSSD以及TP、HF显著高于运动干预前(P<0.05),LF/HF显著低于运动干预前(P<0.05);小量组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2)大量组SDNN、RMSSD增量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TP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量组(P<0.05),HF增量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LF/HF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小量组(P<0.05)。结论:(1)12周强度为65%~80%VO2max、运动耗能量为1200kcal/wk的运动干预对40~49岁男性的HRV无显著影响。(2)12周强度为65%~80%VO2max、运动耗能量为2000kcal/wk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40-49岁男性的HRV。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一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方法:17名有训练健康男性和20名无训练健康男性采用60%VO2max强度进行30 min跑台运动,测试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中(EX)、运动后50~60 min(POST1)和次日晨(POST2)的心率变异性(HRV),比较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安静状态、运动状态和运动后恢复期的HRV差异以及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HRV变化特征。结果:(1)安静状态训练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高于无训练者(P<0.05),而低频高频比值(LF/HF)两者无显著差异;运动中训练者的RMSSD、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50~60 min训练者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RMSSD、PNN50、TP、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次日晨训练者SDNN、RM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为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8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均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以及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等HRV指标。结果:观察组SDNN、SDANN、RMSSD、PNN50、LF、HF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氧条件下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以心率变异性(HRV)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指标,观察模拟5000m急性缺氧条件下,自主神经变化特点,并探讨预测缺氧耐力不良的方法。方法 被试者为11名18-30岁的健康男性,以呼吸10.5%的低氧混合气30min模拟5000m急性缺氧,以时域和频域(粗粒化谱分析,CGSA)方法进行HRV分析。并根据是否完成实验过程将被试者分为耐力良好组(A组)和耐力不良组(B组)。结果 耐力良好组在缺氧时心率显著增快,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显著减小,LFn.u(LF的标准单位)和LF/HF显著增大,HF和HFn.u.(HF的标准化单位)显著减小。两组比较,缺氧5-10min时,LFn.u.和LF/HF在B组显著大于A组,缺氧10-15min时,RMSSD在B组显著小于A组。结论 在模拟5000m急性缺氧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HRV分析对评价缺氧耐力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反应(AMS)的发生率高,可达90%以上,症状主要包括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等。本文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作者选取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m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2~4)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基本无AMS组(49例)和AMS组(37例)。结果:AMS组平原HRV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 MSSD)、低频(LF)以及急进高原r MSSD、SDNN、LF总功率(TP)、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百分数(P…  相似文献   

10.
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有氧锻炼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影响,采用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技术,对6名男性中长跑运动员和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6个月长跑训练(20~25km/周)前后的下体负压(LBNP)耐力,Valsalva动作的心率、血压反应,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SBPV)以及自发性压力感受器-心率反射反应的斜率(BRS)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有氧锻炼可以导致LBNP耐力降低,Valsalva动作Ⅱ期舒张压恢复幅度与最大心率值显著减小,平卧位HRV谱总功率(TP)、低频(LF)与高频(HF)成分功率呈减小变化,平卧位SBPV谱TP、LF成分功率与平均自发性BRS值减小,LBNP作用下HRV谱LF/HF值明显增大.说明有氧锻炼可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可考虑将上述有关指标变化用于监测有氧锻炼强度以及个体敏感性,更科学地对有氧锻炼进行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水平(PAL)和心肺耐力(CRF)对肥胖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肥胖人群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健康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7名男性肥胖者(43.3±14.2岁)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SF)将受试者分为体力活动低(L组)、中(M组)和高(H组)3组。采用Ramp递增负荷实验评价峰值摄氧量(VO2peak)。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HRV。比较不同体力活动水平肥胖者HRV的差异。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PAL、CRF对HRV指标的解释量。结果:PAL与VO2peak呈中度正相关(r=0.538,P<0.01)。H组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功率和心率储备均显著高于M、L组(P<0.05,P<0.01)。H组HRV的SDNN(P<0.01)、SD2(P<0.01)、lnULF(P<0.05)、lnHF(P<0.01)显著高于M组,LF/HF显著低于L组(P<0.05)。调整年龄、心率、饮酒和吸烟因素影响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PAL对HRV的SDNN、SD2和lnULF的解释量分别为20.1%(P<0.001)、49.2%(P<0.001)和12.6%(P<0.001),CRF对HRV的lnHF和LF/HF的解释量分别为27.2%(P<0.001)和18.7%(P=0.003)。结论:提高肥胖者体力活动水平和心肺耐力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显著增益作用。体力活动水平增加引起肥胖者HRV总活性提高,心肺耐力提高引起的迷走-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是肥胖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适应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探讨急进高原初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方法99名健康汉族男性青年,分别在平原和空运至海拔3675m西藏高原后2~4d内接受了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冷加压试验、静息心率及血压检测。结果与平原相比,急进西藏高原心率变异性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TP)、低频校正值(LFnu)、高频校正值(HFnu)及分型维数(FD)均显著下降,而LFnu和低频/高频(LF/HF)显著升高;冷加压试验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幅度也显著下降;静息心率显著增快,而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变化。结论急进高原初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调节功能受到广泛抑制,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原反应(AMS)多发生于急进高原初期。AMS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失调有关。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具有简便、无创、准确及直观的优点,是检测ANS活动的”定量指标”。以往采用HRV对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研究认为急进高原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然而,这些研究不仅受试对象少,且缺乏对急进高原现场初期HRV连续逐日动态变化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50~65岁中老年人进行24周太极拳运动,在专业太极拳教练指导下,每周锻炼4次,每次持续60分钟。实验前后使用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测试受试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频域指标(TP、LF、HF、LF/HF、VLF、LFnorm)和非线性指标(稳定指数、调节能力指数、综合评价指数)。结果:实验后受试者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NN50占所有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PNN50)略高于实验前,总功率(TP)、高频率范围内的功率(HF)、低频率范围内的功率(LF)、标化HF功率(HFnorm)、LF与HF之比(LF/HF)亦有所升高,极低频率范围内的功率(VLF)、标化的LF功率(LFnorm)则呈下降趋势。非线性指标稳定指数、调节能力指数、综合评价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线性指标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提高了中老年人迷走神经活性,但未能有效改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均衡性;而非线性指标显示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变化。方法选取80例健康体检和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比较2组的HRV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ce,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roportion of number of pairs ofadjacent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by more than 50 ms,PNN50)、三角指数和DC,探讨高血压患者HRV与DC的相关性,以及较健康体检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患者的SDNN、SDANN、三角指数、DC均较健康体检者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DC与SDNN、SDANN、RMSSD、PNN50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HRV和DC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高血压组DC与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内脂肪堆积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7例,女156例,年龄27~85(55±13)岁.353例患者均行腹部脂肪超声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腹内脂肪超声厚度(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堆积组和腹内脂肪正常组,并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四分位值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RV的差异.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时域指标比较显示,腹内脂肪堆积组中反映总神经张力的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每5min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均明显低于腹内脂肪正常组(P<0.05).四分位法分层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38.0mm组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SDNN、SDANN、RMSSD、SDNN index均显著低于<15.5mm组,PNN50、SDNN、SDANN、RMSSD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而腹内脂肪厚度27.1~ 38.0mm组SDNN、SDNN index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5mm组,SDNN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性别为SD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性别为SDA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舒张压为SDNN index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腹内脂肪堆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HRV.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心率变异性(HRV)评价电隔离肺静脉(PVs)和上腔静脉(SVC)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PAF患者进行心电生理检查(EPS)并电隔离有关PVs和(或)SVC,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3月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别得到平均窦率(MeanHR)、最大窦率(MaxHR)、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频域指标:低频带(LF)、高频带(HF)、低频高频比值(LF/HF),记录每个患者接受电隔离的PVs和(或)SVC支数(Number),计算每个患者电隔离的累计能量(Energy)。结果电隔离PVs、SVC总计63支,左上PV(LSPV)21支,右上PV(RSPV)18支,左下PV(LIPV)16支,SVC8支;与隔离前比较,静脉电隔离后3dMaxHR,MeanHR,LF/HF显著升高,SDNN,rMSSD,LF,HF显著降低,上述各值与电隔离PVs和(或)SVC累计能量多少无明显相关性,SDNN、LF、HF随电隔离的PVs和(或)SVC支数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静脉电隔离后3月MaxHR,MeanHR,SDNN,rMSSD,LF,HF,LF/HF均恢复到电隔离前水平。结论PVs和(或)SVC口部的电隔离能导致PAF患者短时间心率增加、HRV降低,HRV部分指标在电隔离PVs和SVC不同支数组间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8.
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进行心率及心率变异时域分析,研究高原世居藏族的心率特点。方法:对100例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75例西宁地区藏族健康成人和100例西宁地区汉族健康成人进行全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指标(24小时总心搏数、24小时最小心率、24小时最大心率和每分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dex、RMSSD和PNN50%)。结果: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指标:24小时总心搏数、24小时最大心率、每分平均心率均低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RMSSD、PNN50%高于西宁地区藏、汉族健康成人。结论:高原世居藏族健康成人心率偏慢,世居藏族迷走神经活性略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组,以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及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实验组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72h和1周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和(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T)探讨Flanker任务诱发中枢疲劳的机制。方法:以38名宁波大学运动系本科学生为被试,45 min Flanker操作任务为自变量,ET指标、行为学数据(包括正确率和反应时)、心率变异指标(HRV)为因变量。比较实验组(进行45 min flanker任务,n=19)和对照组(不进行flanker任务只静坐45 min,n=19)实验前后的差异,探讨Flanker任务是否能诱导出中枢疲劳及S谱系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的正确率(P<0.01)和反应时(P<0.05,P<0.01)在实验中不同时段(0~15 min、15~30min、30~45 min)均持续显著降低;②与实验前比,实验组在实验后的R-R间期标准差(SDNN)和相邻RR间期差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则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前两组的SDN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实验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实验前比,实验组在实验后的高频段功率值(HF)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则在实验前后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低频段功率值(LF)、LF/HF在各组组内实验前后和两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④对照组S4系(代表5-羟色胺)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实验后实验组的S4系不仅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而且显著高于实验后的对照组(P<0.01);与各自组实验前比,实验组和对照组S6系(代表强兴奋递质)均显著降低(P<0.05),但无论是实验前还是实验后,两组S6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S谱系在各组组内前后和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实验组完成45 min Flanker任务后的S4指标与反应时呈中度正相关(r=0.569,P<0.05),与HRV中的RMSSD(r=0.496,P<0.05)和HF(r=0.550,P<0.05)呈中度正相关。结论:45 min Flanker任务可以诱发中枢疲劳;45 min Flanker任务诱发的中枢疲劳与S4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