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大鼠破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出生24h内的Wistar大鼠,从其四肢长骨中分离出破骨细胞,与盖玻片、骨磨片共同培养,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及体外骨吸收活性。结果 相差显微镜及光镜观察到分离的细胞含多个核,能够移动,胞浆有伪足样突起,这些细胞用目前公认的鉴定破骨细胞的标志—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扫描电镜观察到这些细胞能在骨片上形成典型的骨吸收陷窝。结论 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疏康对1型糖尿病大鼠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影响。方法 用RANKL和M-CSF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的股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生成类破骨细胞样细胞(OLC)。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1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骨疏康组,1型糖尿病+骨疏康组。骨疏康的浓度为20μg/ml。细胞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固定,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染色,破骨细胞计数。结果 1型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组的破骨细胞数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经骨疏康干预后,1型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的破骨细胞数都明显减少(P<0.01)。结论 1型糖尿病早期破骨细胞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中药骨疏康明显抑制正常大鼠和1型糖尿病大鼠的破骨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结核发病机制的相关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关节结核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的生长;通过体外颅骨吸收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诱导破骨细胞生成和钙离子释放的关系;体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从血钙浓度和组织学方面观察骨质变化。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超声裂解产物能够在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生长,且破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依赖细菌浓度的提高。钙离子释放与细菌诱导破骨细胞的数量相关,体内注射细菌能够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加、钙离子释放和骨质吸收。结论骨、关节结核的发病很可能与结核菌诱导破骨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移植后并发炎症感染时引起骨吸收的细胞成分。方法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光镜扫描电镜对比(LM/SEM)的方法,对10例感染骨标本进行观察,同时利用染菌和掺入内毒素的骨标本植入大鼠肌内进行验证。结果利用LM/SEM方法能在那些看似只有炎症细胞的骨吸收区发现破骨细胞,只是因其形态模糊而被光镜忽略。结论植入骨的吸收来自破骨细胞而不是炎症细胞。由于辐照灭菌不能消除染菌样品引起的炎症反应,辐照不能使内毒素灭活,因此控制骨产品的初始菌量是保证骨产品质量和降低植骨后出现炎症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2在体外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培养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Rb2溶液(0.1μM,1μM,10μM),采用CCK-8检测Rb2药物毒性,利用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并计数,使用RT-PCR方法检测TRAP、NFATc1破骨活动特异性基因m 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破骨细胞中LC3 I、LC3 II、m TO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P阳性计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68.2±22.6),0.1μM组(131.0±16.3),P=0.018;1μM组(98.8±17.9),P0.01;10μM组(85.8±17.3),P0.01,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对照组TRAP、NFATc1破骨分化特异性基因m RNA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组P0.01。LC3 II/LC3 I的比值显著增高,m TOR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组P0.01。结论 Rb2可能通过自噬途径影响破骨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m TOR通路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RANKL,M-CSF和破骨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是一不断更新的组织,骨重建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骨重建包括骨吸收和随后进行的骨形成。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维持着正常的骨代谢。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导致骨量减少。骨吸收的主要细胞是多核的破骨细胞(0steoclast,0C)。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  相似文献   

7.
IL-4、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雪峰  刘铭球  喻伦银 《肿瘤》2000,20(6):406-409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 紫杉醇。第 18天处死动物。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 Ag NORs计数进行测量。结果  组核的面积为 37.0 37± 7.0 2 7μm2 ,周长为 2 2 .76 2± 4.312μm ,平均直径为 (3.136± 0 .35 1) μm,积分光密度为 (4 .2 94± 0 .992 ) ,Ag NORs计数为 (7.6 35± 1.16 0 ) ; 组核面积 (2 4.2 0 2±5 .0 12 )μm2 、周长 (18.6 2 5± 4.180 )μm、平均直径 (2 .6 42±0 .2 91) μm、积分光密度 (3.412± 0 .910 )、Ag NORs计数(5 .313± 0 .82 0 )比 组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组核面积 (18.373± 4.833)μm2 、周长 (16 .5 2 2± 2 .5 18)μm、平均直径 (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Ag NORs计数 (2 .6 70± 0 .40 1)比 组小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组核面积 (16 .6 6 4± 4.6 71) μm2 、周长(15 .90 1± 2 .70 0 ) μm、平均直径 (2 .2 83± 0 .30 8) μm、积分光密度 (2 .70 7± 0 .80 7)、Ag NORs计数 (1.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破骨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成熟过程中,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mb)对其分化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上游关键信号分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改变.方法: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经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m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后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采用不同剂量的Btzmb进行处理,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量,检测培养液中的TRAP活性,并观察骨片上骨陷窝数量的变化.采用Westem印迹和RT-PCR法,分析Btzmb对破骨前体细胞中TRAF6蛋白和mRNA的影响.结果:2.5和5 nmol/L Btzmb组破骨细胞数量分别为(157±21)和(98±15)个,较对照组(307±25)明显减少(P均<0.05),骨陷窝形成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3±24)%和(29±7)%(P均<0.05),上清液中破骨细胞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86±24)%和(60±25)%(P均<0.05).破骨前体细胞经Btzmb处理后观察24 h,TRAF6蛋白活性逐渐降低,TRAF6 mRNA水平也有所下降.结论:Btzmb抑制MM患者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该作用可能与TRAF6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日本产Luzex-F型图像分析仪,对38例卵巢粘液性囊腺肿瘤与5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进行了形态计量测定、比较分析,研究形态计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测量每例约50-60个细胞核的形态参数,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大直径、等效圆直径、形态因子5项参数在各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交界性肿瘤细胞核最大[周长(171±44)μm,等效圆直径(48±15)μm],且形状最规则(形状因子202±35);恶性肿瘤细胞核形状最不规则[周长(163±46)μm,等效圆直径(47±12)μm,形状因子(169±36)];良性肿瘤细胞核较恶性核小[周长(157±51)μm,等效圆直径(44±14)μm]但其形状较之规则[形状因子(186±58)].卵巢粘液性囊腺癌高分化者较中、低分化癌细胞核小,核形状无明显改变;中分化与低分化癌细胞核在形状与大小方面差异无鉴别意义(P>0.05).结论形态计量在卵巢粘液性囊腺肿瘤病理学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6只新西兰兔耳静脉注射5-氟脱氧尿苷25mg/kg 后2 min,血清5-氟脱氧尿苷浓度达53.4±11.8μg/ml.5-氟脱氧尿苷的体内过程属二室开放模型,其 T_(1/2)α为1.6±0.4min,T_(1/2)β为20±4 min。给药后2min的血样中即检测到5-氟脱氧尿苷的代谢物5-氟尿嘧啶,血清5-氟尿嘧啶浓度达10.0±5.2μg/ml。5-氟尿嘧啶的体内过程亦属二室开放模型,T_(1/2)α为2.2±0.5min,T_(1/2)β为41±19 min。以上结果显示,5-氟脱氧尿苷在兔体内迅速代谢生成5-氟尿嘧啶。5-氟脱氧尿苷在兔体内的消除速度比其代谢物5-氟尿嘧啶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头孢三嗪预防结直肠手术后感染的药代动力学依据。方法 :选择 12例结直肠癌患者 ,在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 2 g,给药后在 0 .5 h和 3 h分别取动脉血、腹部脂肪和腹直肌适量 ,并取结肠和肿瘤组织标本 ,用微生物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不同时间各部位药物浓度 :动脉血分别为 (2 30 .6 7± 36 .6 9)μg/ m L和 (132 .72± 18.84)μg/ m L ;腹壁脂肪分别为 (13.80± 3.5 8)μg/ g和 (7.87± 4.77)μg/ g;腹直肌分别为 (10 .6 8± 5 .0 1)μg/ g和 (7.14± 3.86 )μg/ g;结肠和肿瘤分别为 (2 9.0 9± 6 .78)μg/ g和 (2 2 .6 3± 11.0 8)μg/ g。结论 :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 2 g,在手术期间可提供有效的血液和组织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代谢活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核心细胞。骨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这种骨质的新陈代谢称为骨转换(bone-turnover)。在骨转换过程中,成骨细胞被激活,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胶原与糖蛋白,形成骨基质,并通过碱性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2在体内调控破骨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去势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分为4组(假手术组,去势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Rb2溶液[低剂量组5 mg/(kg·d),高剂量组20 mg/(kg·d),假手术组、去势组注射蒸馏水],常规饲养12周。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破骨细胞活性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factor acid phosphatase,TRAP)、I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I,CTX-1)水平,股骨远端TRAP染色,从髓腔中提取和培养原代破骨细胞,TRAP染色并计数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情况,Western-blot技术检测原代破骨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蛋白及自噬相关分子自噬标志轻链3(autophagy marker light chain 3,LC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5’-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去势小鼠血清TRAP(64.10±1.18)pg/ml、CTX-1(70.43±1.71)ng/ml浓度最高,其余各组血清指标明显降低,高剂量组尤甚[分别为(44.62±2.02)pg/ml和(49.55±2.72)ng/ml](P<0.01)。去势组股骨远端TRAP染色阳性细胞密集,阳性区域最大,随着Rb2浓度增加,TRAP染色阳性区域面积减少(P<0.05)。去势组多核破骨细胞数量最多(152.00±18.55/孔),低剂量组(118.40±18.46/孔)和高剂量组(99.60±13.89/孔)。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低剂量组最少(84.00±15.23/孔),各组P<0.01。与去势组相比,各组NF-κB在细胞质增加(P<0.05),在细胞核减少(P<0.01);各组mTOR表达减少,AMPK、pAMPK表达增加,LC3 II/LC3 I比值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Rb2在体内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及调控mTOR介导的自噬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瑞典制造的Phadebas β_2-micro test对112例消化系统良性及恶性疾病甩RIA法测定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结果,包括28例慢性肝炎、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1例为肝炎后肝硬化)、12例食管癌、37侧进展性胃癌、3例结肠癌、10例原发性肝癌,以及胰腺癌和胆囊癌各3例。由试验药盒提供的183例正常人β_2m正常值<3.0μg/ml;慢性肝炎患者均值为2.65±2.89μ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值为4.94±3.64μg/ml;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患者的β_2m均值分别为3.19±2.66μg/ml,2.30±1.48μg/m1、4.25±1.92μg/ml、3.41±1.37pg/ml、4.75±2.20μg/ml和2.67±1.39μg/ml。故在食管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及肝硬化患者测定p2m水平有一定价值。上述结果提示在某些恶性肿瘤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血清β_2m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合成增加,或坏死的肝细胞过多释放所致。因此,推测此乃肝硬化、肝癌及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β_2m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对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及拮抗剂他莫西芬(TAM)对ER阳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CD44+CD24-/low细胞)的影响。方法:E2组设10-7、10-8及10-9moL/L3个浓度,E2+TAM组再加入10-6moL/LTAM,对照组加等量药物溶剂(乙醇),培养10和20d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结果:培养10d时,E2组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2.28±0.38)%、(6.35±0.57)%和(2.86±0.29)%,与对照组中(0.83±0.03)%相比均增高,P<0.05。E2+TAM组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1.85±0.19)%、(4.11±0.41)%和(1.73±0.33)%,与相同浓度E2组中相比比例均下降,P<0.05。培养20d时,E2组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2.41±0.25)%、(6.18±0.41)%和(2.47±0.15)%,E2+TAM组中比例分别为(1.93±0.21)%、(4.26±0.39)%和(1.34±0.23)%,E2+TAM组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与相同浓度E2组中相比均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E2作用下,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含量增加,而在相同浓度的E2作用下,添加抗雌激素药物TAM能够使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中青年一般人群骨峰值的基本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海口地区20~39岁人群271名,进行腰椎(L_(2-4))正位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和髋部(Neck,Ward's)骨峰值(g/cm~2)见于25~29岁,测定值经标准化处理,分别为1.101±0.100,0.974±0.088,0.909±0.121;髋部Troch骨峰值(g/cm~2)见于20~24岁,标准值为0.818±0.119。女性腰椎正位和髋部(Ward's,Troch)骨峰值见于30~34岁,标准值分别为1.127±0.107,0.868±0.118,0.763±0.084;髋部Neck(g/cm~2)骨峰值见于35~39岁,标准值为0.903±0.111。结论 海口地区中青年骨峰值略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测定结果为今后海口地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骨转移、抗雄治疗(ADT)等因素导致了前列腺癌病人有较高的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系统在破骨细胞的成熟和活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维持着骨代谢的平衡.近来研究发现该系统也参与了前列腺癌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尿N-telopeptide(uNTx)是骨吸收的生物学标记,可以预测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并监测治疗效果.这些研究为前列腺癌骨相关事件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完全人源化RANKL单克隆抗体denosumab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膦治疗恶性实体瘤骨转移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膦(Bonefos)化学成分为氯甲双磷酸二钠盐(Bisphosphonate)。在体内双磷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骼和骨骼外钙化,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吸收,从而减轻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改变。 本组自1994年10月到1997年3月间,应用骨膦配合化疗或单用骨膦治疗26例恶性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黑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gene, MAGE)-A11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介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ER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模式细胞,采用基因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AGE-A11对17β-雌二醇(17β-E)诱导的ER下游靶基因Efp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MCF-7细胞中MAGE-A11和ER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AGE-A11及17β-E处理对MCF-7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克隆形成数的影响。结果: ER阳性MCF-7细胞经17β-E处理24 h后,下游靶基因Efp的mRNA(2.97±0.16 vs 1.71±0.0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65±0.12 vs 0.92±0.06, 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 24 h处理后,其Efp的mRNA(4.01±0.19 vs 2.97±0.16, P<0.05)及蛋白表达(3.52±015 vs 2.65±0.12, P<0.05)更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外源性MAGE-A11与E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152±6.7)% vs (108±4.8%), 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更显著增加\[(181±8.6)% vs (152±6.7)%, P<0.05\];17β-E处理后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增多\[(77±5) vs (18±2)个,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更显著增加\[(125±6)vs (77±5)个, P<0.05)。结论: 在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MAGE-A11可通过与ER的相互作用增强ER介导的Efp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MAGE-A11可能成为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吴茱萸碱作用于骨肉瘤MG-63细胞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MG-6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吴茱萸碱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BALB/C小鼠建立骨肉瘤移植瘤模型,观察吴茱萸碱对骨肉瘤模型的生长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吴茱萸碱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随着吴茱萸碱浓度(0.25 μmol/L、0.5μmol/L、1.0 μmol/L、2.0μmol/L和4.0μmol/L)增加,MG-63细胞抑制率也明显增加[(4.18±1.26)%、(15.49 ±2.26)%、(40.55±6.57)%、(49.87 ±7.69)%和(60.42±8.29)%],2.0 μmol/L组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2.0 μmol/L吴茱萸碱作用MG-63细胞24 h后凋亡率为(64.67±8.63)%、S期细胞比例为(85.33±9.31)%、钙离子荧光值为97.33±21.31,对照组凋亡率为(4.94±0.81)%、S期细胞比例为(43.67±8.92)%、钙离子荧光值为28.67±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0,P<0.05;t=-7.22,P<0.05;t=-6.65,P<0.05).小鼠模型吴茱萸碱组肿瘤重量为(2.15 ±0.35)g,对照组肿瘤重量为(4.29±0.4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5).与对照组(1.00 ±0.00)比较,吴茱萸碱可降低β-catenin蛋白表达(0.72±0.36),升高Bax(1.15 ±0.27)、Caspase-3(1.46±0.1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t=-6.42,P<0.05;t=-5.85,P<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