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一线县、二线县、及一线三个县的一线自然村、二线自然村的疟疾流行情况,为制定边境地区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IFAT对中缅边境沧源、耿马及孟连一线县与双江县、永德县二线县,边境线3县一线自然村和二线自然村进行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电脑软件EPI6X2检验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一线县抗体阳性率23.88%(568/2379),二线县抗体阳性率1.40%(10/712),一线县显著高于二线县(x2=180.54;P<0.01)。一线县的一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33.05%(467/1413),二线自然村抗体阳性率10.46%(101/966),一线自然村显著高于二线自然村(x2=159.92;P<0.01)。结论IFAT抗体阳性率和阳性GMRT说明靠近边境地带比远离边境的地带疟疾流行更为严重。应加强出入境人员的防治工作,才能控制边境疟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境外疟疾突发疫情情况,制定防治方案,遏止其向我国边境蔓延。方法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缅甸佤邦第二特区南部地区2006年1—6月疟疾发病人数为14564人,死亡180人。8月5-13日现场调查,在1578发热病人发现疟疾感染病人433人,阳性率27.44%,其中恶性疟238人(7人为混合感染),占54.97%,间日疟195人,占45.03%。结论中缅边境缅甸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疟疾易于爆发性流行,经常波及我国边境地区。因此边境卫生防疫部门应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工作亟待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2002年5月16日至6月30日,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少坡小学发生一起腮腺炎爆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1 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收集学校的一般情况,传染来源,发病时间,发病班级、年龄、性别分布等。  相似文献   

4.
5.
国际边境地区是疟疾等传染病流行最严重地区,也是疾病防控最困难,防控能力最薄弱的地区。我国受境外周边国家疟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特别是缅甸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对我国消除疟疾造成严重威胁,解决边境疟疾难题,对我国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云南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对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的策略技术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消除疟疾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病率从2000年的21.79/10万下降至2014年的0.95/10万,本地感染区域明显减少,从2010年的39个县市减少到2014年有9个县市。另一方面,云南边境地区消除疟疾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困难,本文对该地区消除疟疾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进行评述,以进一步推进云南消除疟疾进程。  相似文献   

6.
三亚市低疟区一起恶性疟疾点状爆发的调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低疟区恶性疟疾爆发原因,评价控制流行应急措施效果。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爆发流行特征,爆发点及时采用消除传染源与防制媒介按蚊的综合控制措施应急处理。结果点状爆发局限于7户34人的加房新村,6月上旬在2户人家中,发生5例儿童恶性疟病例,其中2例因延误诊治,并发脑型疟死亡。经及时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继续监测3个月未再发现疟疾病人。结论疟疾易于反复,低疟区可因放松防治管理,一旦发生恶性疟将造成来势凶猛的点状爆发,必需引为鉴戒。当前针对恶性疟疫情采取的应急措施能有效控制爆发。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8-28日,乐东县县城发生一起麻疹爆发,发病18例,无死亡病例。通过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未发生继发病例。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十堰市张湾区荣华小学位于二堰村一组,共有学前班至六年级七个班级,在校生226人,4月15日晚,该校三年级学生左某,出现发热、头痛、无力等症状,4月16日上午面部出现直径约3mm的红色斑疹,4月17日红色斑疹发展成水疱,水疱成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当日到二堰村诊所诊断为水痘,并打了一针,于4月23日痊愈,4月29日学校其他学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5月26日全校累计发生水痘病例43人,发病率为19.0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病例分布特点,了解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SARS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SARS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利用Exce15.0软件和SPSS10.0软件分析该起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特征。根据传播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由首发病例(指征病例)引起感染或继发感染病人79例,年龄分布在19~69岁,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发病人群包括护士、医生、同期住院患、家属、其他人员人员,分别占36.71%、12.66%、7.59%、10.13%和32.99%。病例分布有四个时段,医护人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个高峰时段,院内非医护人员和院外人员发病时间集中第三高峰,医务人员家属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个时段。密切接触是SARS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SARS病例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科室,结论:该起SARS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为典型的院内SARS爆发感染;医务人员应对飞沫和接触性传播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0.
黄江荣 《广西医学》2002,24(11):1919-1920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症 ,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人体代谢紊乱或疾病的表现 ,多见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过精的粮食加工损失了各种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B1的损失更为突出 ,可引发脚气病流行〔1〕 。 1998年 4月至 6月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明伦、驯乐等 8个乡镇的 12所中学和 1所小学先后发生部分学生原因不明的 ,以双下肢肿痛、软困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爆发流行。接到病情报告后 ,为了尽快查明病因 ,控制病情 ,广西区卫生厅迅速组织了由区、地、县专家及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1.
张安柱  郑维斌  张腾  段生朝  林冬梅  马崇惠  王黎明  段平常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83+1491-1483,1491
目的 分析保山市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现状,为全市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OPV常规和强化免疫接种资料,入境人员免疫现状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为2.26/10万,麻痹后14d内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21%,合格采集率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效果.方法 自2008年以来,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通过与缅甸克钦地区建立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信息及其会议交流机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境外边境地区疟疾防治能力水平、建立境外边境地区疟疾监测哨点等联防联控措施,观察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近7年来的疟疾联防联控措施,在2008-2014年间我国盈江县和缅甸克钦地区的疟疾发病人数和人群发病率均显著下降.但由于缅北内战,缅甸克钦地区2013和2014年疟疾流行情况加重,也给我国的疟疾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措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应继续加大联防联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腾冲县2008年出境回归人员疟疾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腾冲县三个乡(镇)的出境回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267人中,有227例(21.86%)患过疟疾,其中在境外治疗的病人占0.72%,在国内卫生院治疗的占24.91%,在国内个体诊所治疗的占1.08%,在医院治疗的占73.29%;疟疾病人中规范治疗,用药1d、3d、4d、5d、6d、7d、8d的分别占0.72%、0.36%、6.14%、4.33%、2.17%、0.72%、85.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境务工类别、务工时间、性别三个变量进入影响因素。结论腾冲县出境务工人群疟疾患病率较高,是重点防治人群,应开展对疟疾传播途径、预防和患疟疾要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等健康教育,提高出境回归人群的及时就诊和规范治疗意识。  相似文献   

14.
疟疾防治知识与态度行为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疟区居民的疟防知识、态度及行为(KAP) 。为制定新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 推荐的家庭入户调查的系统整群概率抽样方法,对河南疟区2244 名12 岁以上居民进行有关疟防的KAP 调查。结果:2244 人中,有145 % 的人不知道疟疾是什么病,579 % 的人不知道疟疾是由什么传播的。根据所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将2244 人分为好、中、差三层。通过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在上述三层人群中分布有着明显不同。他们对疟防的态度及行为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 疟区居民的疟防态度和行为与其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有关。说明了疟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疟疾疫情态势快速回升的黄淮流域平原地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休止期治疗并进行效果比较,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永城市,选择2005年发病率较高的2个乡镇为试点,随机将发病率相近的17个自然村分成3组:A组5个村(全民休治组),确定全村常住人口为休冶对象;B组6个村(病家四邻组),确定疟史患者、患者家属及其四周邻居为休治对象;C组6个村(疟史服药组),仅将疟史患者确定为休治对象。3组的休治对象在春季疟疾休止期均给予氯喹/伯喹8d8次服药治疗。收集当年各组疟疾发病个案调查表、疫情报表和统计表。分析比较各组疟疾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3个试点组疟疾发病率较上年0.5%的平均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C组发病率为1.62%,回升幅度达300%,与上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A组和B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79%和0.85%,回升幅度分别为25%和85.7%,与上年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562和P=0.178)。2006年A组发病率低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5),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发病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846,P=0.055)。2006年3个组疟疾病例集中在9月和10月,共发病50例,占病例总数43.5%。其中A组疟疾病例均在9月以后报告。结论在疟疾疫情快速回升的平原地区,发病率在0.5%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全民休治,可以减缓疫情快速回升的势头,效果优于单纯疟史服药。虽然局部实施全民休治近期效果较好,但尚未能有效遏制疟疾疫情的回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23-125
目的分析我市首起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探讨布病防制措施,防止此类暴发疫情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情况,明确该疫情波及范围和暴发原因,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在政府指导下,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结果该起布病疫情共确诊病例6例。检测密切接触人员血液样本20份,结果阳性5份,均无布病临床表现,为布病隐性感染者。结论发病的原因是布病患者与羊群接触时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直接接触病羊造成感染所引起,因此,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开展对医务人员布病知识培训,加大对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可以有效控制布病暴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及防2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方法:在云南省边境的勐腊县、景洪市和孟连县发病率≥8%的村子,随机分成双氢青蒿素(A、B)组、防2(C)组和空白对照(D)组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疟疾现场研究。结果:A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10.40%(54/591)降到药后的6.95%(37/533),下降33.17%;B组下降84.70%;C组下降49.82%;空白对照组带虫发病率较观察前上升68.00%。结论双氢青蒿素每15d顿服6片,连续2月,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防2对间日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实施消除疟疾行动以来,我国疟疾消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无本地病例报告。以传染源管理为核心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消除疟疾总体策略及“1-3-7”监测与响应工作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指导各级各地卫生医疗机构合理规范使用抗疟药,原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抗疟药使用规范》(WS/T485-2016)的卫生行业标准,对抗疟药的使用原则、药物选择及用药方案进行了规定。本文就该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并对当前抗疟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消除疟疾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述评,为临床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抗疟药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合作医疗制度在疟疾监测和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两个横断面调查,调查合作医疗制度前后试点乡的疟疾流行和居民的疟防知识情况,收集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乡和对照乡的常规疟疾监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各项指标。以用于评价。结果: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疟疾被动侦查的覆盖面和居民的疟防知识,减少了疟疾的发病和流行程度。结论:只要合作医疗制度能顺利地运行,其对疟疾的监测和防治具有积极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怎样维持它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