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影像学特点:肝内单发、多发及弥漫性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晰,病灶内或周围可见丰富血管影.超声以低回声为主,也可为高回声或混杂回声,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丰富.CT平扫呈低密度灶,伴有斑点、斑片、条索状钙化.增强扫描示小病灶动脉期均匀明显强化或环行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大病灶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及花瓣样强化,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强化,中心区域可见条索状血管样强化及未强化区域.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混杂出血、坏死及迂曲流空血管.结论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应作为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CT和MR对早期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3例患儿均接受CT平扫,其中早期增强扫描21例,延迟扫描9例;7例接受MR平扫,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17例位于腹膜后,5例位于后纵隔,1例位于颈部。CT和MR显示所有病灶边缘清楚,呈椭圆形、梭形或半月形。CT平扫表现为较低密度,CT值范围22~38HU(中位数28HU)。肿瘤MR平扫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CT和MR增强后早期均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期呈显著强化。结论 CT平扫密度较低、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以及延迟期明显强化是儿童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MRI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及MRI资料。结果①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尾部5例,体、颈部6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成分相间型7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②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15例呈稍低密度,4例呈等密度,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7例;门静脉期14例呈渐进填充强化,5例无明显变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包膜14例完整,5例不完整,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的高密度;③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7例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抑脂T2wI4例见环状低信号包膜。动态增强扫描与增强CT表现相仿,动脉期肿瘤以轻度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10例肿瘤实性部分均呈持续填充强化,延迟期包膜均明显强化、呈相对高信号。结论SPTP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术后远期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样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6例中4例接受CT,其中2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仅接受平扫、1例仅接受增强扫描;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接受动态增强MRA检查。结果 4例病灶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桥小脑角区,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3例侵犯邻近组织。3例伴瘤周水肿。3例病灶CT平扫分别呈低、等、高密度;5例病灶平扫MR T1WI均呈低信号,T2WI 4例呈高信号。4例MR增强检查中病灶明显强化,3例见脑膜尾征。2例MRA动脉期肿瘤均未见显影,其中1例静脉期肿瘤显影,1例MRA全程未见显影。结论脊索样脑膜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较轻;肿瘤好发于幕上,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呈延迟强化;易侵袭邻近组织,尤其是骨组织,但较少突破软脑膜侵袭脑实质。  相似文献   

5.
12例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B超、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肝细胞腺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B超示6例为低回声或略低回声,4例为强回声或略强回声,2例为杂乱回声。肿块内回声除1例外都不均匀,4例边界不清或欠清,8例边界清楚,CT示12例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或稍低密度,除因出血和坏死外密度较均匀,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造影剂退出呈现和正常肝组织密度。MRI上大部分病例表现为T1W1和T2W1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利用B超发现肝占位,再结合CT或MRI的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肝细胞腺瘤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肝脏嗜酸性肉芽肿是由长期炎症引起肉芽肿形成继而发生.本文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毓璜顶医院收治的2例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肝脏包块,彩色多普勒检查无血流信号.CT检查示略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示延迟期不均匀强化,病灶呈网格状改变.l例患者接受MRI检查,T1 WI扫描示病灶呈不规则略高信号,边缘欠清晰,其内见一斑片状低信号;T2WI扫描呈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DWI扫描呈明显高信号.熟悉肝脏非特异性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Rtic tumor,HIMT)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8例HIMT的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6例患者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肝功能、血AFP、CEA、CA199均正常.术前超声及CT均未诊断HIMT.CT特点:平扫为均匀的低密度区或混杂低密度区,或病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坏死区;增强扫描1例未见明显强化征象,7例病灶轻至中度强化,强化病灶均表现为动脉晚期病灶实性部分强化程略度高于周围肝组织,至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实性部分仍有轻至中度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均为单发,直径3~12 cm,均无明显包膜,术后病理结果为HIMT.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HIMT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难以确诊,但CT扫描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结合临床仍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影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IMT,术前2例行MSCT平扫,4例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CT未增强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囊变、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 结果6例HIMT患者MSCT显示均为稍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5例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期均有明显强化。 结论MSCT及MRI成像均能够明确显示HIMT的形态学改变、强化程度及方式,MRI多序列成像更能初步判断肿瘤内部的可能构成成分,尤其是病灶内部坏死区在T2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对诊断更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MRI与CT影像表现.方法 对2009-2011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3例,女9例,发病年龄34~60岁(平均44.17岁).12例共14个病灶,其中发生在肝左叶8个,右叶6个.9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1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8个病灶边界较清晰;8个病灶于MRI和(或)CT上显示出脂肪成分;增强后门脉期至延迟期9个病灶强化程度稍减退或呈高信号;5例见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包括门脉及腔静脉,1例左肝静脉早显,6例显示出扭曲畸形的血管.所有病灶均无门静脉癌栓.12例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肿瘤具有良好的边界、瘤内脂肪成分、增强延迟强化及扭曲畸形的血管时应考虑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of liver,PCCCI,)的CT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PCCCL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3例行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男性2人,女性4人,5人有乙肝病史,AFP阳性2例。病灶数6个,83%(5/6)位于肝右叶,17%(1/6)位于左内叶。50%(3/6)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增强扫描病变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多呈轻度持续性强化,1例等一低混杂密度病变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并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CT动态增强呈持续性不均匀强化,三期扫描均低于正常肝实质,具有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腺瘤(BDA)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告的7例,共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BDA肿块共10个(3个肿块1例,1个肿块7例),病灶大小0.4~80mm,肿块均位于肝脏表面,其中位于右肝6个,左肝4个;8例中伴胆管内瘤栓形成1例,伴囊肿1例,伴发肝癌3例。8例中行B超、CT及MRI检查3例,行CT、MRI检查2例,单独行B超检查1例,单独行CT检查2例,3例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B超表现为结节状高回声1例,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3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后早期和延迟期均有强化改变4例,平扫呈环状高密度影(钙化性胆管腺瘤),增强扫描表现为环状强化,延迟期强化更明显者1例;MRT T1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者3例,T1W、T2W均呈高或低信号者各1例;3例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肿瘤富血供及肿瘤染色改变。结论对位于近肝脏表面的小肿块,CT、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发现和鉴别BDA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SO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患者接受CT检查,平扫显示20例肝脏增大,7例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21例肝实质密度不均匀性减低,3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腔积液、2例胸腔积液;增强扫描31例肝实质不均匀强化,21例呈“地图状”强化,9例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例轻微小片强化;门静脉期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未见胆管扩张及肝内外侧支血管形成。12例接受MRI检查,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信号欠均匀,10例肝脏增大,5例下腔静脉肝后段受压变细,胆囊形态均正常;增强后肝实质强化不均,表现为片状强化减低区及异常强化灶,呈“地图状”。结论HSO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3例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病灶均为单发,位于右侧肾上腺者3例,左侧肾上腺者2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低于肌肉组织,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2例肿块见条状、点状钙化.2例行MRI扫描的病例中,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结论 CT、MRI能很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并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和肾上腺其他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5.00±1.82)mm,23个病灶出现坏死囊变;CT平扫15个病灶呈等密度,28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3个病灶T1WI均呈低/稍低信号,27个病灶T2WI呈高/稍高信号,16个病灶T2WI呈等信号;26个病灶见包膜;30个病灶显示清晰轮廓;24个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即明显强化,8个呈延迟强化,5个呈向心性强化,6个呈轻度强化。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ACC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7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胰头2例;最大直径约2~13 cm,平均直径5.2 cm,边界较清楚;CT平扫为略低密度,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未见明显钙化。MRI扫描示病灶T1WI上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稍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7例中1例肝转移,1例侵犯临近脾脏,2例显示胰管侵犯并扩张,3例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