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超声平面内引导、超声平面外辅助定位与传统触摸定位法动脉穿刺置管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效果。180例需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高年资传统触摸组(GC组)、高年资平面内组(GN组)、高年资平面外组(GW组)、低年资传统触摸组(DC组)、低年资平面内组(DN组)、低年资平面外组(DW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以及穿刺时间和穿刺总耗时。高年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GN组显著高于GC组(P<0.01),血肿发生率、穿刺时间GN组和GW组显著低于GC组(P<0.01),穿刺总耗时GN组和GW组显著高于GC组(P<0.01),且GW组显著低于GN组(P<0.01)。低年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DN组和DW组显著高于DC组(P<0.05或 P<0.01),DN组显著高于DW组(P<0.05);血肿发生率DN组和DW组显著低于DC组(P<0.05或 P<0.01),DN组显著低于DW组(P<0.05);穿刺时间DN组显著低于DC组和DW组(P<0.05);穿刺总耗时DN组和DW组显著高于DC组(P<0.05)。相比传统触摸定位法,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高年资麻醉医师推荐使用超声平面外辅助定位法,对低年资麻醉医师推荐使用超声平面内引导法。  相似文献   

2.
陈芳  孙健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00-101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后徒手穿刺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十字交叉法确定的穿刺点、进针的方向、角度、以及测量的穿刺深度,然后进行徒手穿刺,共完成157例PCN。结果本组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9.4%(109例),两次穿刺成功率为95.5%(150例;有7例(4.45%)改用穿刺架实时引导穿刺方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法安全便捷省时,穿刺成功率高,节约成本,设备环境要求低,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引导法与解剖定位法在喉罩通气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喉罩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定位引导组( A组)和解剖定位组( B组),每组30例。喉罩置入后,A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于中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按照体表解剖定位法于中位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2组穿刺完成时间、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完成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缩短( P <0 M.05);穿刺次数明显减少( P <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P <0.01);B组误穿动脉8例,5例形成局部血肿,A组无动脉损伤。结论喉罩通气患者应用超声定位引导较解剖定位法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损伤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总结穿刺经验。方法对310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结果310例羊膜腔穿刺及羊水细胞培养均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98例(96.1%),二次穿刺成功12例(3.9%)。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准确定位和穿刺点选择,以及灵活的超声引导技巧,有助于提高羊膜腔穿刺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危重患者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进行改进以适应快速置管。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148例,单盲区组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4例,分别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24%,二次穿刺置管5例均成功,总成功率100%;传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78.40%,二次穿刺置管15例成功,总成功率98.67%,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置管时间改良组(25.5±2.5)min,传统组(27.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平均留管时间均为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定位快捷方便,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杨纯杰  胡颜江  李栋 《安徽医药》2020,41(8):923-925
目的 探讨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液体回退法在老年肺结节行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结节患者,按肺穿刺过程中是否使用3D-CTBA联合液体回退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3D-CTBA辅助下确定穿刺角度和深度,联合液体回退法使用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对照组直接CT平扫后使用同轴定位常规方法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定位套管针首穿未达预定位数、穿刺成功率的差异,以及两组肺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穿刺时间、定位套管针首穿未达预定位数、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胸发生率(10%)、出血发生率(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咯血、痰血、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CTBA联合液体回退法应用在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可有效降低气胸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的优势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探组各60例,超声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盲探组常以体表解剖标志为定位依据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0%、穿刺总成功率100%、无穿刺并发症,穿刺所需的平均时间(18.4±6.3)min。盲探组穿刺一次成功率43.3%、穿刺总成功率86.3%、平均穿刺时间(24.5±7.1)min,有8例误入动脉,5例颈部血肿,1例气胸,1例臂丛神经损伤。2组比较,超声组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并发症均优于盲探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准确、有效,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目前,颈内静脉穿刺术大多采用盲穿法,由于一些患者颈内静脉血管走行变异,按照传统的定位方法盲穿,一次成功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并发症或副损伤发生。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超声实时显像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传统的盲穿方法在并发症、副损伤、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用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导航技术在婴儿中心静脉穿刺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择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超声导航组(Ⅰ组)和解剖标志组(Ⅱ组),每组均为30例,超声组以超声图像定位、引导下穿刺颈内静脉,解剖标志组则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每次操作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超声导航组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解剖定位组(P〈0.01);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导航技术应用于婴儿颈内静脉穿刺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必要开展的创新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在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清石术联合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患者,超声引导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利用肾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或超声碎石清石,完成对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取石。结果:52例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穿刺成功52例,成功率为100%,建立通道成功50例,成功率为96.15%(50/52),失败2例,改为开放手术。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具有定位精确,实时监测,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因此超声引导穿刺是保证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清石术中成功的关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78例患者,随机分组未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改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内瘘动脉穿刺方式为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血透2年后的穿刺成功率,透析充分率及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及内瘘狭窄(或闭塞,血栓),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有5例患者因病死或其他原因退出。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04%;对照组为96.0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2.35, 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发生皮下血肿次数分别为60例次(0.6%),134例次(1.3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6.86,P<0.05)。两组透析充分率分别为86.11%,89.19%,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假性动脉瘤及内瘘狭窄的概率分别为2.70%,5.55%,明显低于对照,18.9%,21.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向心穿刺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原因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血流量,改善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杨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85-18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诊疗技术,通常多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传统的穿刺方法是参照正常人的解剖特点进行盲探式穿入,有时定位较困难,反复穿刺或穿刺不当可导致颈动脉血肿、气胸或置管失败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利甚至非常严重的后果。笔者应用便携式彩超来定位、引导右颈内静脉的穿刺置管,提高了右颈内静脉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穿刺作为常规治疗、监测、抢救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和重视,但由于其操作有一定难度且容易发生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和普及。我们针对深静脉穿刺的特点,结合我科具体情况,采用一些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获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与麦默通在乳腺肿块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乳腺肿块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穿刺组54例和麦默通组30例进行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病理符合率及并发症。结果粗针穿刺组取材成功率96.30%,病理符合率98.08%;麦默通组取材成功率96.67%,病理符合率100%。麦默通组术后淤青比例明显高于粗针穿刺组(P〈0.05)。结论粗针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在引产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情况。方法依照米非司酮使用剂量进行分组,分别是大剂量组(25mg×8片)、小剂量组(25mg×4片)和羊膜腔穿刺引产组三组,每组中有30个患者。对各组中的患者引产成功率、规律宫缩出现的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剂量米非司酮组的引产成功率达到了90.0%,与其它两组相比没有很大的差异。羊膜腔穿刺引产组产后的出血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另外两纽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引产与羊膜腔穿刺引产法,二者的成功率比较相似,引产效果比较满意,小剂量米非司酮引产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其他两组要低,所以安全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朋  郭秋娥  李建鹏 《安徽医药》2019,40(5):504-506
目的 评价超声显影线定位法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需要行动脉测压的择期手术患者1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1例采用触摸法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观察组82例于超声辅助下定位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平均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2%vs 75.31%;89.02%vs 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00.00%vs 92.59%;100.00%vs 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44±2.09)min vs(24.48±4.31)min;(22.36±3.17)min vs(33.72±4.2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均无明显血肿、渗血、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显影线定位法辅助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提高穿刺置管准确性和成功率,缩短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彭秋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118-119
目的探讨负压静脉穿刺法用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效果,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60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试验组采用负压技术穿刺。结果在肥胖、脱水、休克、静脉显示不佳、血管细的患者中,试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穿刺部位(小儿头皮静脉、胸腹部表浅静脉、手足背细小静脉)的患者,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可显著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诊疗技术,多选用右侧颈内静脉,但由于其本身的解剖特点,对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较高,而且易受患者体型和颈部活动度的影响,有时定位较困难,反复穿刺或穿刺不当可导致颈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通过比较超声显像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常规盲探穿刺在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励法在儿科静脉输液中所产生的作用,以促进激励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广泛应用。方法将200例3~10岁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使用激励法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从患儿主动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勉强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几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患儿在静脉穿刺中的配合,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巧用激励法可促进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