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明地区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黄精属植物在三明分布比较多的永安市上坪乡及宁化县治平畲族乡作为黄精属植物资源调查地。经户外调查发现。三明市黄精属药用植物主要有:多花黄精、长梗黄精、玉竹。三明市黄精属药用植物种类不多,但全区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资源蕴藏量丰富。初步估计多花黄精的蕴藏量最大,其次为长梗黄精,玉竹最少。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应用数学模拟研究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制剂原料吸湿特性。方法:测定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性,分别采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一级渐进模型、Peleg模型、Fick第二扩散定律进行拟合。结果:中药制剂原料吸湿过程符合Fick扩散定律,可采用Peleg模型拟合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动力学,模型与平衡吸湿量和初始吸湿量呈负相关。蓝芩方提取物、双黄连方提取物、山菊降压方提取物、乐脉方提取物、玄麦甘桔方提取物、野菊花提取物、川参方提取物、康心宁方提取物、安神养心方提取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间相似度分别为0.999 6,0.995 9,0.999 2,0.927 1,0.995 7,0.998 8,0.999 1,0.919 8,0.979 6,扩散系数依次为1.16×10-7,1.74×10-3,3.06×10-3,2.62×10-3,2.16×10-3,2.48×10-3,2.23×10-3,2.85×10-3,2.64×10-3结论:通过数学模拟探析吸湿动力学过程可较好地解释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吸收机制。 方法: 通过研究新穿心莲内酯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50,75,100 μmol·L-1)、温度(4,25,37℃)和抑制剂(碘乙酰胺、维拉帕米和MK-571)对新穿心莲内酯吸收的影响。用LC-MS-MS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 结果: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模型中,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药物吸收呈线性增加。PBA/PAB≈1.0;温度37℃时,Papp为(2.02±0.31)×10-6 cm·s-1,与4℃[(5.97±0.11)×10-7 cm·s-1],25℃[(9.17±0.50)×10-7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受抑制剂碘乙酰胺影响,Papp =(4.79±0.42)×10-6 cm·s-1与对照组新穿心莲内酯Papp [(1.28±0.69)×10-6 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新穿心莲内酯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方式主要是被动转运和载体介导的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光老化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调整其密度为1×106个/mL接种于6孔板、5×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用总剂量64 mJ·cm-2(照射强度0.61 mW·cm-2×照射时间105 s)的紫外线B(UVB)照射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以5×10-5,5×10-6,5×10-7mol·L-1的京尼平苷处理光老化细胞24 h,分别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P3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UVB照射HaCaT细胞后,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p38 mRNA表达量、TNF-α和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5×10-5,5×10-6mol·L-1京尼平苷处理细胞后,SOD活性升高为(34.72±2.03),(38.96±3.56) U·mg-1;GSH-Px活性升高为(28.11±2.76),(40.02±3.63)U·mg-1;MDA含量下降为(4.82±0.42),(4.60±0.41)nmol·mg-1,p38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97±0.09),(0.94±0.09);TNF-α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57±0.05,0.53±0.05;IL-6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65±0.06,0.64±0.06;TNF-α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为(34.05±2.43),(25.55±1.84) ng·L-1,IL-6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为(28.51±1.95),(19.32±1.55) ng·L-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京尼平苷能抵抗UVB对HaCaT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损伤,调控p38信号通路,调节TNF-α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山东黄精和玉竹的资源状况及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慧  林慧彬  段弘 《中医研究》2005,18(6):23-24
目的:研究山东黄精和玉竹的资源状况并有效地鉴别二者.方法:资源调查、商品调查、原植物鉴定、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以及纸层析鉴别.结果和结论:山东有黄精属的4种植物,即黄精(Polyonatum sibiricum Red.)、热河黄精(P. Macropodum Turcz.)、二苞黄精[P.involucartum(Franch. et Savat.)Maxim.]及玉竹[P.odoratum (Mill.) Durce];作为玉竹药用的原植物有玉竹和热河黄精,作为黄精药用的原植物是黄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2种中国野生的黄精属植物根茎的解剖学特点,并以表进行了归纳。通过与黄精属根茎的解剖学特性比较,测定了一百种以上市售中国生药(玉竹、黄精及关联生药)的植物基源,结果如下。 ①约68%市售“玉竹”样品由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或热河黄精(P.macropodium)的同源根茎构成,或由两种互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感染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择胜利石油管理局汽修卫生院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0.4 g静滴,qd,干扰素-γ,皮下注射,1次/d,12周后改隔天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1个疗程用药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感染参数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86%(26/28),75.00%(21/2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3.12±0.75)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72.99±11.25)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1.51±0.22) mg·L-1,NT-proBNP含量为(673.52±10.71)ng·L-1;对照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4.82±0.92)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63.02±11.93)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9.64±0.84) mg·L-1,NT-proBNP含量为(894.12±10.73)ng·L-1;治疗后两组CRP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3.33±0.34)×109/L、白细胞(WBC)为(1.52±0.71)×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为(51.61±7.64)%;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5.92±0.15)×109/L、白细胞(WBC)为(2.92±0.04)×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66.18±6.1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RAN,WBC,LYM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采用痰热清静滴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有效抗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增殖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模型组(20 μg·L-1TGF-β1)、OMT低剂量组(OMT-L组,1.89×10-4 mol·L-1)、OMT中剂量组(OMT-M组,3.78×10-4 mol·L-1)、OMT高剂量组(OMT-H组,7.56×10-4 mol·L-1)和SB203580(p38MAPK阻断剂,1×10-5 mol·L-1)。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Bs中波形蛋白,测定TGF-β1诱导CFBs 24 h后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分析CFBs增殖的抑制作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分析p38MAPK,p-p38MAPK,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MTT结果提示3.78×10-4,7.56×10-4mol·L-1的OMT对TGF-β1诱导的CFBs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α-SMA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提示OMT能够抑制CFBs-myFBs转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OMT能明显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Western blot表明OMT可以显著抑制TGF-β1诱导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沉积及p38MAPK的磷酸化(P<0.01)。 结论:OMT可抑制TGF-β1诱导CFBs增殖的作用并抑制相关胶原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方法: 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清中芍药苷含量,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乙腈-水(16 :84),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以核黄素为内标物。 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1~1.0 mg ·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0.01 mg ·L-1。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3.9%,平均回收率101.3%。大鼠灌胃血府逐瘀汤后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max)(0.363±0.080) mg ·L-1,达峰时间(Tmax)(0.276±0.084) h,吸收速率常数(Ka) (30.905±10.114) h-1,末端消除速率(Ke)(1.638±0.181) h-1,半衰期(t1/2)(0.501±0.038) h,清除率/绝对生物利用度(CL/F)(69.846±4.624) L ·h-1 ·kg-1,表观分布容积/绝对生物利用度(Vz/F)(36.521±12.287) L ·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0.356±0.024) mg ·L-1 ·h。 结论: 血府逐瘀汤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率快、分布容积大、生物半衰期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研究药物配伍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和血府逐瘀汤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铭恩  王德群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068-2072
目的: 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 cytonema、长梗黄精P. filipes、湖北黄精 P. 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 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 方法: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 结果: 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 结论: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东方香蒲花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斌  陆蕴和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587-590
 目的:研究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花粉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Ⅰ)、赤藓醇(Ⅱ)、柚皮素(Ⅲ)、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Ⅳ和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香蒲新苷,V)。结论:5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Ⅱ为首次在香蒲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土荆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 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土荆皮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苯甲酸甲酯阿洛糖苷(pseudolaroside C,Ⅰ)及12个由该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Ⅱ~ⅩⅢ),包括莽草酸(Ⅱ)、莽草酸甲酯(Ⅲ)、芒柄花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Ⅴ)、2'-羟基柚皮素(Ⅵ)、素馨苷E(Ⅶ)、长寿花糖苷Ⅱ(Ⅷ)、淫羊藿次苷B5(Ⅸ)、blumenol C葡萄糖苷(Ⅹ)、1,2-氧-异丙叉基-O-β-D-吡喃果糖苷(Ⅺ)、β-D-甲基吡喃果糖苷(Ⅻ)、β-D-甲基呋喃果糖苷(ⅩⅢ)等.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苷C.化合物Ⅱ~ⅩⅢ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3.
陈津生教授以柴胡类方治疗神志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茹 《天津中医药》2012,29(2):114-1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与压力的激增,以神志症状为主诉的患者越来越多,在临证时如何辨证治疗,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导师陈津生教授在30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小柴胡汤类方在神志病的治疗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方法: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上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光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12-烯-28-乌苏酸和胡萝卜苷。结论:毛花猕猴桃酸B,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和β-谷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赵彬  杨红军  赵晶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9):1474-1476
 目的从天然药物中筛选β淀粉样肽聚集抑制剂。方法建立β淀粉样肽聚集抑制剂筛选模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同时使用刚果红结合试验和硫磺素T分析试验对部分中草药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跟踪。结果灯盏细辛乙醇提取物显示β淀粉样肽聚集抑制活性,经跟踪分离测定发现其所合成分木栓酮为抑制作用活性成分。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基于ELISA原理的β淀粉样肽聚集抑制剂筛选模型;用该模型筛选到灯盏细辛提取物及其所含化学成分木栓酮具有抑制β淀粉样肽体外聚集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TLC测定冬凌草叶中冬凌草甲、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  胡润淮 《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611-613
 目的:研究冬凌草叶中冬凌草甲、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冬凌草甲素浓度在9.50μg~47.5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为98.54%,测定的RSD=1.41%。冬凌草乙素浓度在9.98μg~49.9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为98.07%,测定的RSD=1.3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冬凌草的质量控制。由本法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济源太行山区8月份的冬凌草叶中冬凌草甲、乙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各种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毛梗莶中分离到了5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Ⅰ)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化合物(Ⅱ)为单棕榈酸甘油脂(glyceralmon/opalmitate),化合物(Ⅲ)为对映 贝壳杉-16β,17,18-三醇(ent-kauran-16β,17,18-triol),化合物(Ⅳ)为18-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18-hydroxy-hauran-16-en-19-oicacid),化合物(Ⅴ)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制备出补骨脂素包合物,并用显微熔点测定、差示扫描量热、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利用补骨脂素的α,β-不饱和内酯特性建立了一种制备补骨脂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新方法。结论: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高于补骨脂素单体。  相似文献   

19.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监测作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头孢硝噻吩纸片对病原菌进行β-内酰胺酶定性测定。应用Kirby-Bbuer琼脂扩散法判断药敏结果。结果与结论:539株住院患者分离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19%,革兰阴性菌占81%。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和金葡球菌最为常见。MRSA占26%,MRSC0占50%。总产酶率为80%。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对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呈较高的耐药率,且与其它抗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20.
毛梗豨莶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梗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用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为:化合物Ⅰ大花酸(grandifloric acid),化合物Ⅱ16β,17-二羟基 贝壳杉烷(16β,17-dihydroxy-kaurane),化合物Ⅲ阿魏酸(ferulic acid),化合物Ⅳ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化合物(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Ⅵ琥珀酸(sucinicacid)。结论:化合物(Ⅰ),(Ⅱ)为kau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