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马少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9):95-9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液稀释的细胞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 50例骨髓液稀释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经瑞氏染色骨髓片的骨髓细胞的各种病态变化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骨髓片中的粒系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分叶核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片中的粒系原始细胞及红系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占比84.0%、油滴占比92.0%均高于对照组的4.0%、12.0%,血凝块占比0、颜色鲜红占比0均低于对照组的96.0%、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淋巴细胞比例以及骨髓小粒和油滴的分布情况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液稀释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化疗后骨髓再生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激活的骨髓源性干细胞(BMSCs)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鼠脑内后,对其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此种细胞(即骨髓再生细胞BMRCs)在治疗HIE中的价值及可能机制。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IE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HIE/PBS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HIE/BMSCs组)、骨髓再生细胞移植组(HIE/BMRCs组)。HIE模型制作后第3天,分别将3μL PBS、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后的BMSCs及BMRCs经右侧侧脑室植入HIE大鼠脑内。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周进行行为学、PCR、病理学、DAPI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DAPI检测发现,标记后的骨髓细胞迁移到梗死区并存活。行为学检测提示,BMRCs治疗组的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BMRCs治疗后的大鼠,其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新生血管明显增多。结论BMRCs植入HIE大鼠脑内后,能存活、迁移至损伤部位,并表达大量营养因子,进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感觉运动功能。BMRCs侧脑室移植治疗HI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生脉散、骨髓激发液与脐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892例患者均口服生脉散,另于入院第1、7、14、21、28、60、90、120天分别向10个注射点滴注骨髓腔激发液10-20ml,总量100-200ml/次;于第4、11、18、32、53、81天时,当血红蛋白(Hb)低于50g/L以下时给予脐血2U,Hb50-100g/L时,给予脐血IU。结果:治愈和基本治愈719例(80.6%),明显进步141例(15.8%),无效19例(2.13%),死亡13例(1.48%)。结论:采用生脉散、骨髓激发液结合脐血治疗再障,疗效显著,方法简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脉散、骨髓激发液与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892例患者均口服生脉散 ,另于入院第 1、7、14、2 1、2 8、6 0、90、12 0天分别向 10个注射点滴注骨髓腔激发液 10~ 2 0ml,总量 10 0~ 2 0 0ml/次 ;于第 4、11、18、32、5 3、81天时 ,当血红蛋白 (Hb)低于 5 0g/L以下时给予脐血 2U ,Hb5 0~ 10 0g/L时 ,给予脐血 1U。结果 :治愈和基本治愈 719例( 80 .6 % ) ,明显进步 14 1例 ( 15 .8% ) ,无效 19例 ( 2 .13 % ) ,死亡 13例 ( 1.48% )。结论 :采用生脉散、骨髓激发液结合脐血治疗再障 ,疗效显著 ,方法简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愈障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
目的分析RCAS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结果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中sRCAS1水平为(0.37±0.14)μg/L,正常对照为(0.09±0.11)μg/L(P<0.05)。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为(1.00±0.08)μg/L,正常对照组为(0.81±0.05)μg/L(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治疗低危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低危MDS60例,按WHO诊断和分型,其中RA12例,RCMD42例,RAS2例,MDS-U 4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再生方组应用再生方,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2 mg,3次/d,口服,或十一酸睾丸酮40 mg,2次/d,口服。治疗期间患者如有感染发热及时应用抗菌药物,贫血严重或出血明显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或血小板,并统计血细胞输注数量。结果再生方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血液学改善14例,总有效率66 T.7%。对照组部分缓解2例、血液学改善9例,总有效率3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 P <0.05)。细胞形态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低危MDS,可以使红系病态造血减轻。再生方组红细胞输注量为(15±10)U,对照组为(22±15)U,2组比较红细胞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18, P <0.05)。再生方组血小板输注量为(6±4)U(1人份为1 U),对照组为(13±6)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1, P <0.05)。再生方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均为轻微的消化道反应,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30例有20例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 P <0.01)。结论再生方治疗低危MDS有较好疗效,有效率高于雄性激素类药物,并减少红血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无严重不良反应。形态学观察再生方可改善红系病态造血,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大鼠骨髓,采用密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联合培养并结合传代获取、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90及CD34的表达。CCK-8法测定第1、3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培养,所得到的原代细胞形态呈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现均一的长梭形,排列规则。传至第8代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其形态宽大畸形,呈树枝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分离的细胞CD29的表达率为94.97%,CD90的表达率为88.50%,CD34的表达率为2.23%。CCK-8法显示第3代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是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为应用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兔骨不连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干细胞组,B组内固定植骨术组。定期拍片测量骨折间隙宽度变化(8周、12周)、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组织病理均形成骨性连接,新骨形成、骨改建及骨髓成熟度指标相当,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自体浓缩的骨髓干细胞参与了骨不连的成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骨不连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动态观察脑脊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当第2或第3代细胞生长达60%~70%融合时,加入不同病人脑脊液,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取诱导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在颅咽管病人脑脊液中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速度较快,且发生政变的程度较大;而在脑外伤积水的病人脑脊液中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发生改变的细胞数较前者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弱阳性,NF呈弱阳性。结论 脑脊液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从5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传代,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BMSCs干预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和BMSCs干预组建立EAU模型。造模成功后将0.1 ml细胞数为2×106/ml的BMSCs悬液经双眼玻璃体腔注射给BMSCs干预组。模型对照组经双眼玻璃体腔注射0.1 ml磷酸盐缓冲液。比较3组新西兰大白兔的眼部表现、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血清/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培养的细胞呈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CD34和CD45(-)。正常对照组眼前节、眼底表现、B超及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未见异常。BMSCs干预组眼前节炎症反应评分及组织病理学分级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血清/房水中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干预组血清/房水中TNF-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对兔EAU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房水中炎性因子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使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存活时间延长,为其将来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应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NT-3和PDGF定向诱导h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结果 hBMSCs在体外扩增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表达阳性,CD11b、CD45表达阴性;加入诱导剂一定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同时神经丝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而且较单独使用BHA DMSO诱导的方法延长了诱导后的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彭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6):18-20
目的 分析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后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患者采用上颚前牙二期种植修补术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骨效果、美学效果及种植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乙组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通过梯度分离获得成年大鼠MSCs,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对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诱导率。结果BMSCs被转化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estin。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所获得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率高(49.7%)。结论bFGF、BHA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机制。方法制作F344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心梗周边区(治疗组),取1、3、5、7、9、15d后缺血心肌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了解梗死心肌纤维化程度,并应用血液动力学在术后各时间点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7、9、15d治疗组缺血心肌纤维化程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明显改善缺血心脏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缺血心肌的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