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丽  蒋泽先 《江西医药》1995,30(3):133-134
介绍了DSA在口腔颌面部肿块诊断上的应用,指出可通过实时观察变区血管显影,排泄的动态过程,清楚显示肿块与预部大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术前判断手术难度及术中出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区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随着介入性治疗的开展及技术的进步,在DSA引导下进行颌面部肿瘤的介入性治疗是值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超声造影、术中超声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超声造影法对CDFI检查疑有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20例患者进行病症检查,同时使用超声检查对疑有门静脉血栓的4例患者进行术中病症检查;然后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来一个对比分析。结果使用第一种方法后检测到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经过术中超声检查患有肝动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有腔静脉狭窄症状的患者13例,都要通过DSA的确诊。另2例患者经过超声造影法检查后都没有显示出肝动脉有任何不良症状,1例经过DSA检查后确定有肝动脉狭窄的症状,还有1例肝动脉无不存在任何问题;使用超声造影法得到的检查结果符合(7/9)。结论使用超声造影法可以对患者的门静脉、肝动脉血栓进行有效地检查,但是这一方法在肝动脉狭窄的检查确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大咯血是内科急症中常见病 ,引起咯血的疾病达 10 0种以上 ,其中又以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大咯血最为常见。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病死率较高 ,多因大咯血窒息死亡。近来我们对 7例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而又无手术指征的急性大咯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及栓塞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42~ 6 7岁 ,平均年龄 (5 4± 9.0 4)岁。 7例中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气管扩张 2例 ,肺结核 2例 (其中 1例合并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瘘 ) ,肺癌 2例 ,动静脉瘘 1例。本组患者咯血量均在 70…  相似文献   

4.
王瑞芬  杨世喜 《淮海医药》2000,18(2):112-112
冠心病为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为近1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而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如何,对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为此,根据我们所做的19例冠状动脉造影,初步分析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4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其中有4例行2次冠状动脉造影。共采集23例次322组动态图像,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62.4岁。15例术前临床和心电图拟诊为冠…  相似文献   

5.
崔进国  宗良芳 《河北医药》1990,12(5):306-30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项新的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的 X 线成象技术。它是综合影像增强—电视摄像系统,数字数据收集和计算机处理而产生图像的。在国外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我院1986年7月引进此项设备,检查了80例多种头颈部疾病患者,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材料:男56例,女24例,年龄2~65岁,平均34.2岁。病例均为临床或 CT,超声诊断为或可疑为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或闭塞,占位病变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瘤为明确主要供血动脉或术前需要血管栓塞者。二、方法:主要设备使用日本岛律1250毫安单  相似文献   

6.
MRA(TOF法和PC法)作为一种无创、经济、方便、快捷的脑血管检查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MRA检查技术的改进,目前主要应用的MRA方法为TOF法和PC法两种,为判断MRA的成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本文采用MRA与DSA造影对照的方法,研究各种脑血管造影方法的优缺点,为脑部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燕萍 《云南医药》2002,23(3):215-215
我院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对 2 8例患者施行 32次选择性肝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 ,并对 2 2例肝癌患者施行了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 ,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2 8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36~ 6 9岁。 2 2例施行了肝动脉内三联抗癌药物灌注 ,其中 8例进行了 2~ 3次肝动脉内化疗药物重复灌注。操作方法 DSA使用岛津 32 0 0X数字胃肠机配IDR— 70 0型数字减影装置 ,采用Seldinger法插管 ,用 5F肝动脉导管 ,管头置于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进行DSA ,明确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供血血…  相似文献   

8.
9.
<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结合了影像和血管造影技术,随着介入治疗在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展,它的应用备受瞩目,鼻咽部及颈部有丰富的血管丛,部位深,对该  相似文献   

10.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疑诊动脉瘤病例 ,先后行 3D CTA、DSA和手术治疗。采用遮盖容积重建 (SVR)、最大密度投影(MIP)、彩色表面阴影显示法 (SSD)和CT仿真内窥镜 (VE) 4种处理技术。结果  3D CTA检出动脉瘤 39个 ,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DSA检出动脉瘤 35个 ,漏检 2个前交通动脉瘤和 1个大脑前动脉瘤和 1个大脑中动脉瘤。CTA的检出率为 10 0 % ,DSA的检出率为 89% ;两者检出率经 χ2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4 5 ,P >0 0 5 )。 37例病人有 2 6例接受手术治疗 ,3D CTA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 ,瘤体最大直径 19 7mm ,最小直径 1 2mm ,与DSA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t=1 6 7,P >0 0 5 )。结论  3D CTA检出动脉瘤敏感性高、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 ,尤其适于紧急情况下 ;CTA数据采集和图像编辑技术对提高动脉瘤检出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7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小结,介绍了我院开展 DSA 采用的设备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讨论了 DSA 图象质量评定的标准及如何提高图象质量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2.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珏  翟凌云 《云南医药》2000,21(2):132-133
从 198 8年起 ,我科对 50例疑为周围动脉疾病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患者 50例 ,男 4 1例 ,女 9例 ,男女之比为 4 5∶1。年龄 17~ 72岁 ,平均 4 4 5岁。其中∶急性动脉缺血疾病 4例 ,患者有心脏病、房颤等病史 ,下肢冷 ,疼痛 ,青紫 ,动脉搏动消失。慢性动脉阻塞性疾病 16例 ,症状有患肢发冷麻木 ,间歇性跛行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余 30例体检发现颈部、腹部、肢体有搏动性肿块或纵隔增宽疑为动脉瘤前来造影。方法 用德国西门子公司ANGIOTRONCMP数字减影设备。端孔或端侧孔导管 ,经皮股…  相似文献   

14.
杨会军 《安徽医药》2013,34(9):1386-138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及盆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评价37例(A组)患者腹部及盆部DSA图像质量,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然后控制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再行腹部及盆部DSA检查39例(B组),将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7位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48±0.87)分;39位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61±0.68)分;后者图像质量高于前者。结论通过控制影响图像质量因素,能够提高腹部及盆部DS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测量方法.方法 对2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以适当体位进行DSA造影检查,运用改良的DSA的测量技术对造影显示的夹层动脉瘤进行测量.以此测量结果作为选择覆膜支架的依据.结果 29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后造影显示:27例破口完全隔绝.2例内漏明显减少.结论 改良DSA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选择适宜口径和长度的覆膜支架行植入治疗,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对其进行DSA介入检查及治疗中介入DSA术,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DSA检查后发现15例血管正常;41例患者血管异常,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动脉闭塞5例,脑动脉畸形6例,大脑动脉狭窄28例。对41例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16例,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23例,血管未通的患者2例。患者病变较治疗前改善情况显著,病区的面积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0.6)%,(12.8±5.3)%;直径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3.1±11.5)%,(12.1±4.3)%;病变长度治疗前后分别为(7.6±2.3)mm,(11.1±2.2)mm;最小直径治疗前后分别为(0.8±0.3)mm,(2.4±0.8)mm;各个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对治疗提供了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双源CT造影( DE-CTA)、MR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198例,所有患者均行DE-CTA、MRA和DSA三项检查,分别以三项检查为依据诊断患者是否具有颅内动脉瘤,并与诊断金标准比较计算各项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错误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经计算可知MRA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DE-CTA稍高,而DSA最高,3组间灵敏度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彼此间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错误诊断率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MRA、DE-CTA和DSA,3组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灵敏度和准确度最高,DE-CTA次之,MRA最小,但三者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及无创性,所以DE-CTA、MRA可用作DSA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8.
黄伟  陈君坤 《江苏医药》1998,24(8):571-572
通过对114例结(直)肠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者认为肿瘤染色有其特征表现,与正常的结肠血管丛相比,肿瘤染色形态多不规则,密度相对不均匀,常引起正常的结肠血管丛变形、移位。DSA图像与钡灌肠和病理对比,肿瘤染色的发生与肿瘤侵犯深度有非常显著的关系(P<0.0001),随着肿瘤侵犯深度的加深,肿瘤染色发生率增加;而与肿瘤形态和组织类型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是开展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基础。然而,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DSA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现将我科开展的17例DSA操作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我科完成DSA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22~62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或不伴呕吐  相似文献   

20.
周旋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531-53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进行治疗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 54例患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发现37例患者有45枚血管瘤,以及10例患者患者有动静脉畸形。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共发现34例患者有37枚血管瘤,其中2枚血管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动静脉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动脉瘤以及动静脉血管畸形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显高于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P<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终确诊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