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血管的止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210例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桡动脉压迫器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详细介绍桡动脉压迫器的相关知识,术后的肢体护理,压迫器的维护,并发症的处理及健康教育.本组患者应用桡动脉压迫器后止血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认为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成功应用桡动脉压迫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桡动脉压迫方法,减少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3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试验组在桡动脉穿刺点外贴一块3 cm×4 cm大小的云南白药止血贴,再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总充气量为18ml。对照组即用传统的方法在穿刺点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总充气量在16 ml,观察两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4.3±2.1)h,对照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15.1±4.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可比性。结论术后在桡动脉穿刺点外贴一块3 cm×4 cm大小的云南白药止血贴,再加大TR Band充气量,减少了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降低了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患者术后利用桡动脉止血绑带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102例患者均止血成功,2例发生局部血肿,2例出现手部肿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桡动脉止血绑带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术后无需绝对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大减少,避免了肺栓塞等危险发生,使患者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98例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舒适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Kolea-b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可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提高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 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 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 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 h,均长于TR Band组的7.5±3.8 min和6.9±4.2 h及Adapty组的5.9±3.1 min和6.3±3.7 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 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 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 采用TR 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PCI)术后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调整压迫器减压时间,减少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CCU科室经桡动脉行PCI治疗的150例患者,按患者低分子肝素使用状况、压迫器减压时间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各5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患者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患者局部血肿、手部肿胀、穿刺点渗血、去除压迫器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有增加桡动脉穿刺点渗血的风险,但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调整减压时间能明显降低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点使用常规加压法与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Allen's实验确定为阳性的患者2486例按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两种止血器及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止血方法的操作时间、压迫止血总时间、术后2h内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止血器组在操作时间、压迫止血的总时间、术后2h内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绷带组,两种压迫止血器基本相同.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副作用少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新颖 《中国校医》2014,(9):699-70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术后2种不同止血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9—11月份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120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60例采用传统纱布绷带"8"字形包扎止血,另外60例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止血,观察2组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情况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能成功止血,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一组并发症较少,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优于传统纱布绷带"8"字形包扎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诊疗术后患者股动脉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合器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笔者所在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356例,观察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指标,并与传统压迫止血患者335例进行比较。结果 在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和出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封合止血方法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封合器亦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脱落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诊疗术后患者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合器优于传统压迫方法,但仍需给予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徐青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15-1415
目的 观察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h,B组采用CMEX止血器压迫6h.观察两组病人伤口出血情况、止血耗时、术侧指端血氧饱和度情况、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止血器组在舒适度及控制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且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50例,观察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并观察患者不适及并发症。结果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2.21±0.62)min和(11.78±2.16)min。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经股动脉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Angio-Seal、StarClose血管闭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45例患者,按不同止血方法随机分为人工压迫组(205例)、Angio-Seal组(324例)和StarClose组(416例),观察各组制动时间、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人工压迫组相比,Angio-Seal组和StarClose组制动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1);三组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Angio-Seal和StarClose血管闭合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改良使用及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在使用及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中,对照组采用对穿刺部位减压时每次逆时针松半圈,7 h减压完毕,8~12 h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试验组采用改良法减少了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压迫时间,即对穿刺部位减压时每次逆时针松1圈,4 h减压完毕,4~8 h解除压迫止血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创口渗血、红肿直径范围、水泡、皮肤坏死,手指末梢循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疼痛等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创口渗血、皮肤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疼痛、手指末梢循环、红肿直径范围、水泡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统法和改良法均能成功止血,使用改良法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增加舒适度,且对周围组织压迫少,对皮肤损伤小,能有效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器和旋压止血器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旋压止血器组和气囊止血器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旋压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器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器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旋压止血器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旋压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Perclose缝合器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89例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应用Perelose缝合止血143例(缝合组),应用手工压迫止血146例(手工压迫组).比较两组即刻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止血成功率和因卧床引起的不适发生率.结果 缝合组和手工压迫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6.5%(138/143)和97.9%(143/146),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即刻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分别为(3.13±2.17)min和(1.99±1.11)h,较手工压迫组的(15.91±3.27)min和(17.93±7.82)h明显缩短(P<0.01),小血肿、大血肿及术后不适的发生率较手工压迫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Perclose缝合器安全、有效,能大幅度缩短卧床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杨翠琼 《医疗装备》2014,(5):107-10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组病例1062例,术后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指导患者正确活动肢体,重视心理护理,及早发现穿刺部位并发症并给予积极干预.结果:1062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并发症89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及时、准确、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干预,重视心理护理,存在并发症的89例患者全部治愈,减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风险.  相似文献   

17.
罗长军  冯红兵 《现代保健》2011,(16):154-15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有冠脉造影指征且行Allen's试验阳性的患者,以右侧桡动脉为手术路径,使用5F桡动脉鞘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桡动脉穿刺80例中76例成功,成功率为95%,失败4例,其中桡动脉痉挛3例,1例因肱动脉处斑块狭窄导丝不能通过,后均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中对3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处理,未出现冠脉造影成功不能行介入治疗的情况.术后有5例发生手臂局部肿胀,未出现桡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由于卧床时间缩短、术后无体位限制等原因,更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右室心梗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了直接急诊的PIC术治疗方案。两组组患者都接受心理护理、输液护理、中医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大小便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在接受急性心梗支架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采取气囊压迫、变压器压迫装置止血,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桡动脉压迫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手部肿胀、皮下出血、伤口疼痛、患者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在止血成功率、皮下出血、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方面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更加明显。结论:在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上并无差异,但气囊压迫、变压器压迫装置止血更有利于术后出血观察,可以作为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相似文献   

19.
张科静  丁雯  张红岩 《现代养生》2014,(24):216-216
目的:改良的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组,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将对照组采取常规压迫止血护理,实验组采取改良压迫止血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压迫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加强对采用改良后桡动脉止血器患者观察及护理,能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器,以期解决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该止血器主要由止血件、压力调节、固定部分以及可视窗组成,止血器能够精准压迫穿刺点,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可视窗观察伤口,及时发现出血或血肿等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极大提高术后穿刺点止血效果及使用舒适性。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器具有设计合理,临床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