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毒症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和心脏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原因涉及到高血压、糖尿病、钠负荷过多、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透析患者经常合并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前二者又可引起心脏钙化而导致死亡。本文仅就高磷血症、钙磷乘积升高和心脏钙化一些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治疗均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在0、3、6个月进行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和比较,并记录患者的残余尿量。入选后2组高甲状旁腺激素患者使用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高钙患者采用1.25mmol/L的钙浓度的透析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初血液透析组的高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和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分别为51.5%、37.1%、8.2%,而腹膜透析组分别为22.2%、17.8%、24.4%,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尿量大于500ml的腹膜透析组占有55.6%、血液透析组6.2%,经比较2组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低钙透析液及罗盖全治疗后3、6月,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F值分别为23.803和4.98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组中的血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值为19.87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能更有效地保护残肾功能。关注透析患者的饮食,以及重视低钙透析液,骨化三醇在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异常与血管钙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是ESR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50%甚至更高[1]。ESRD患者的CVD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导致ESRD患者CVD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和ESRD患者所特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血管钙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肾脏替代疗法的不断进步,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仍有50%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VD)[1].NationalKidney Foundation Task Force对CVD的研究表明年轻维持性透析患者的CVD死亡率是同年龄普通人群的500倍,即使是老年维持性透析患者的CVD死亡率也是同年龄普通人群的5倍[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高钙、高磷的腹透患者中应用低钙透析液调节钙磷代谢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高钙、高磷,甲状旁腺激素(PTH)<150pg/ml的患者21例,改用低钙透析液(BaxterPD4透析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透析开始时、3个月后、6个月后的血钙、血磷及PTH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血钙、血磷均下降,与透析开始时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TH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血钙、血磷较透析开始时下降明显,PTH上升明显,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使用低钙透析液能够有效纠正高钙、高磷及低PTH患者的钙磷失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钙磷代谢及肾脏对钙磷平衡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钙磷代谢的平衡和钙磷在细胞内、外液中浓度的正常,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而肾脏则是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参与机体骨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儿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儿,记录透析前及透析3月后钙、磷、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国际组织指南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透析患儿钙磷代谢的达标率.结果 19例MHD患儿透析前高磷血症16例(84.21%);低钙血症17例(89.47%);碱性磷酸酶增高11例(57.69%);血iPTH高于600pg/ml的13例(66.42%).透析3月后血磷(1.83±0.76)mmol/L、血钙(2.27±0.26)mmol/L、碱性磷酸酶(401.63±315.61)U/L及iPTH (675.97±581.66)ng/L,达标率分别为10例(52.63%)、15例(78.95%)、5例(26.32%)及10例(52.63%).透析3月后与透析前比较,碱性磷酸酶无统计学意义(t=-1.497,P>0.05),血磷、血iPTH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t=3.477,P<0.01; t=2.397,P<0.05),血钙水平明显升高(t=-7.392,P<0.01).结论 MHD患儿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本组研究发现,应用M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方案可以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儿童碱性磷酸酶是否可以作为钙磷代谢紊乱的观察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钙化性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肾脏替代疗法的不断进步,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仍有50%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VD)。心血管系统的普遍钙化是造成维持性透析患者CVD高发生率和患CVD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血管钙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的诸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外; 相似文献
10.
肾脏透析患者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越来越多。但他们的生存质量却一直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威胁,并导致躯体功能低下及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运动疗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使患尽量大可能重返社会。本在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献的基础上,对透析患的运动疗法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透析知识的日益积累和透析管理不断加强,长期透析患者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心脑血管并发症依然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原因,心血管并发症已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神经系统并发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自1996年1月~2003年1月回顾性分析65例终末期肾病(ESRD)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研究长期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钙腹膜透析液(1.25mmol/L)(LCD)与标准钙离子浓度(1.75mmol/L)的腹膜透析液(SCD)对CAP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血钙高于正常或高钙磷乘积的CAPD患者57例,随机分成两组:SCD组24例;LCD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血钙、磷、镁、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皮肤瘙痒情况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共53例完成6个月的观察,其中SCD22例,LCD31例。6个月后两组的血钙水平均有所下降,但LCD组血钙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SCD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组患者的血清磷、镁及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而LCD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与SC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D相比,LCD组的iPTH水平明显升高(P〈0.05);LCD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LCD组患者无低血压、低钙抽搐等情况发生。结论低钙腹膜透析液能够较好控制血钙水平,降低血磷,减轻对甲状旁腺的抑制,可能在预防和改善动力缺失性骨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形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SF)、体质量指数(BMI)]和钙磷代谢、营养状态[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LB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ALB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两组SF、BMI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磷、钙磷乘积SGA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血钙高于干预前(P<0.01),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QOLI-74中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 相似文献
14.
透析患者肌肉萎缩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30年来,随着透析技术不断发展,透析单位和透析设备日渐增多,透析疗法适应症范围也明显扩大,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数目日益增长,透析疗法已成为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重视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脏损害进行性恶化将导致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及其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过去认为,钙磷代谢紊乱引起的主要是骨骼的病变,称之为“肾性骨营养不良(osteodystrophy)”。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磷血症、增高的钙磷乘积和 相似文献
16.
高钙透析液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疗法,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佳替代疗法之一,但透析过程中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达20~50%[1],主要因超滤速度过快和超滤量过多等引起.血容量、服用降压药、长期低钠饮食、血浆渗透浓度低、长期使用醋酸钠透析液,特别在心功能减退和低氧血症患者易出现[2].一般经相应治疗可纠正,但少数透析时间较长患者(我们统计约为5%)则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使患者透析不适的发生率增加.本院对这类患者采用高钙透析液透析,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尽管透析疗法不断改进,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仍是维持透析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国外报导占20.2~32%,国内报导高达46.6%,水潴留和高血压是维持性透析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两个主要因素。很多病人处于慢性容量超负荷状态,突然一次摄入液体量过多,就会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应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8.
健康宣教对维持性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透析患者死亡率很高,其中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血管钙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钙磷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引起尿毒症血管钙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钙磷代谢紊乱也是透析性骨病的主因之一,而透析性骨病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透析可除去磷,但只靠透析疗法清除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9.
20.
一、大脑紊乱(一 )尿毒症脑病 (Uremicencephalopathy ,UE)UE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 ,多出现在透析治疗前 ,Raskin等报道其发生率为 6 5 %左右[1] 。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动异常、不自主运动及痫性抽搐 (Epileptictwitch ,ET)发作。早期接受透析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率。1.发病机制 尿毒症导致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倾向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 ,UE患者的脑组织并无明显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改变 ;尿毒症并发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PTH)及离子运转异常引起的脑组织及血液中的钙含量及PTH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