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江树生 《中外医疗》2012,31(3):58-58
目的对142例小儿热性惊厥进行探讨。方法对14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的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首发年龄5个月~6岁,其中3岁以下占52.8%,初发体温多〉39℃。结论对5个月~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防及预后。方法:对2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发病较女性高,男女比例为1.56:1;初发年龄6个月至3岁者202例,占84.5%;初发体温≥38.5℃者211例,占87.9%;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17例,占73.8%;有惊厥家族史者67例,占27.8%;热性惊厥分型中单纯型149例,占62%,复杂型91例,占38%,有18例(7.5%)转为癫痫,转为癫痫者与热性惊厥复发及分型有关。35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2例,占5.8%。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对6个月至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小儿热性惊厥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红 《中外医疗》2010,29(4):73-73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FC)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本科收住的102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初发年龄、发作时体温、家族史、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发年龄〈3岁占82.3%,初发体温≥38.5℃者占82.4%,29.4%有惊厥家族史。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多为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少数反复发作者可移行为癫痫。对〈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80例小儿热性惊厥(FC)进行分析,减少热性惊厥对患儿的危害。方法:对80例小儿热性惊厥资料进行分析,及时降温,精心护理,防止惊厥窒息而致死亡。结果:小儿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初发年龄6个月~3岁占93.8%,初发体温〉38.5℃者占88.9%,有10.2%有惊厥家族史,本组8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对6个月~3岁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降温,必要时可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的复发因素.方法:对10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资料统计.结果:108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有57例为复发患儿,复发率为52.8%.初发年龄<1.5岁者复发率为74.2%,初发体温<38.5℃者复发率为77.4%,有FC阳性家族史者复发率为68.9%,CFC者复发率为65.5%.结论:小儿热惊厥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分型及家族史密切相关,对高危患儿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85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5例热性惊厥患儿≤3岁者395例(81.4%);惊厥时体温在38℃以上者469例(96.7%),其中≥39℃者326例(67.2%),有家族史者216例(44.5%);首次发作1-3 d内脑电图异常299例(61.6%),惊厥发作后10-14 d脑电图异常171例(39.3%)。脑电图异常171例,其中>3岁58例(58/88,占65.9%),体温≤38℃者11例(11/16,占68.8%),发作次数>2者62例(62/83,占74.7%)。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有关;脑电图异常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35例首次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研讨其复发、转为癫痫的相关因素。结果复发59例(43.7%),远期转为癫痫病例3例(2.2%);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和/或癫痫家族史、首发惊厥形式(局限性惊厥)、首发惊厥持续时间(>15min)以及首发惊厥时体温(<38.5℃或≥40℃)密切关联(P<0.01),同时还与初发惊厥时患儿年龄(<6个月或>72个月)、首发24h内多次惊厥关联(P<0.05)。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密切随访,必要时采取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8.
郭旗艳 《中原医刊》2011,(24):100-101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热性惊厥发生率占热性惊厥的18.6%,年龄分布在4个月-10岁。初发19例,复发35例;体温38.0℃以下惊厥30例,体温38.0℃以上惊厥24例;惊厥为全身性发作42例,部分性发作12例;持续时间〉15min15例,持续状态5例。既往固生期异常8例,有惊厥史35例,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史15例,癫痫家族史3例。脑电图异常25例,发展为癫痫12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22.2%),智力低下4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7.4%)。结论首发年龄小、首发体温低、有围生期异常者、一级亲属有惊厥史者及脑电图异常者易发展为癫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结合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共43例。其中,各种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惊厥家族史20例、初次发作年龄<1岁8例,初发体温<38.5℃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19例,围产期异常11例(P<0.01或0.05)。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0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岁5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9例,复杂型(CFC)6例,惊厥家族史7例(P<0.01或0.05);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44%)。结论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及围产期异常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和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预后情况及药物预防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收治的120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24 h内惊厥次数、家族史、围产期情况.结果:复发54例(占45%),转为癫(癎)4例(占3.3%),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首发年龄<2岁,初发体温<39 ℃,首发24 h内惊厥≥2次,持续时间≥10 min,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及首发为复杂型者.结论:首发FC年龄越小、体温越低、惊厥持续时间越长、首发24 h反复发作2次以上、首发为复杂型、有热厥及癫(癎)家族史者日后越易复发.对于易复发患儿应采取临时性药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王益彬  成泉  江树生  谢少君 《吉林医学》2013,34(13):2524-252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4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FC首次发作年龄6个月~3岁198例;212例在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首次发作体温≥38.5℃223例;首次发作惊厥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06例;引起小儿FC的最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结论:FC首发年龄多为6个月~3岁,患儿在病初体温急剧上升时,易发生抽搐。热性惊厥与神经组织发育尚不成熟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热性惊厥发生需要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及必要的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2.
高热惊厥(以下简称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部分病例可导致癲痫和智力不全。本文对65例FC患儿做了临床与脑电图分析。临床资料本组65例FC患儿中,男43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1.9:1。①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6个月至4岁57例(87.7%),6个月以下5例(7.7%),4岁以上3例(4.6%)。②惊厥时体温:初发体温在40℃以上者3例,39~40℃者44例,38~39℃者16例,37.5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997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11例惊厥患儿。其中3岁以下7例(占636),4~6岁3例(点272%),7~10岁1例(占91%)其中男8例(727%)女3例(272%)男女之比为27:1。2 分类分热性惊厥(感染性)和非热性惊厥(非感染性)。热性惊厥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肺炎1例,病毒性脑炎1例,中毒性痢疾1例。非感染性惊厥2例为癫痫发作,还有1例原因不明。3 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伴两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抽动强直,有的患儿有尿失禁。4 护理体会41 排除干扰,减少不良刺激:医院门诊是一个嘈杂、喧闹的场所,当某一患儿突然发生惊厥时,将引起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病因、发热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结合8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热性惊厥发病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67例(77.91%),男性49例(56.98%),呈年龄依赖性,复发危险因素与患儿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首次惊厥时间(>5 m in)以及首次惊厥的体温(<38.5℃或≥40℃)有密切关系(P<0.05)。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性热性惊厥、初次发病年龄<1岁、热性惊厥的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切随访,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72例小儿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庾金燕 《当代医学》2010,16(28):79-79
目的为探讨影响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随访2~5年,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发现本文高热惊厥复发率为50%。其中6月~2岁、有家族史、惊厥持续时间≥10分钟、初发体温〈39.5℃、发热24小时内惊厥≥2次、局限性发作患儿的复发率较高,分别为62.5%、86.7%、77.8%、57.7%、80%、80%。结论高热惊厥易于复发,复发因素与发病年龄、家属史、惊厥持续时间有显著关系(P〈0.01),与初发体温、发热24小时内惊厥次数有关(P〈0.05),与发作形式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6.
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浓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多见于婴幼儿 ,此症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等轻症感染。发热 38℃以上时即易发生。低钠血症是热性惊厥常见的现象 ,临床报道少见。我们于1991年 12月到 1999年 12月对住院的 6 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 5 0例高热无惊厥患儿进行了血钠浓度的测试 ,并对惊厥以及惊厥反复发作与血钠浓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按 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专题讨论会建议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 热性惊厥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5个月~ 1岁 15例 ,~ 3岁 2 8例 ,~ 5岁 17例。原发病 :上呼…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69-117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与脑电图之间的联系,以及脑电图检查在热性惊厥患儿中的重要性。方法:对18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并总结分析其特点。结果: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首次发作年龄,以及是否具有家族史都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发作时体温低于38.5℃、年龄小于3岁及具有家族史的热性惊厥患儿更易出现脑电图异常,脑电图检查结果对患儿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90例小儿热性惊厥首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复发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发作患儿160例,复发患儿130例,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女性、复杂热性惊厥、有直系亲属发病史、首次发作年龄为6个月至2岁、首次发病体温<39.5℃的患儿复发率高于顺产、男性、单纯热性惊厥、无直系亲属发病史、首次发作年龄为2~6岁、首次发病体温≥39.5℃的患儿[50.6%(79/156)比19.4%(26/134)、44.4%(59/133)比29.3%(46/157)、34.2%(83/155)比16.3%(22/135)、51.3%(80/156)比18.6%(25/134)、48.7%(74/152)比22.5%(31/138)、47.8%(76/159)比22.1%(29/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惊厥首次发作类型、直系亲属发病史、患儿首次发作年龄以及首次发作体温是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了解热性惊厥的复发影响因素,有助于筛查小儿热性惊厥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热惊厥(FC)的首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F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FC首发情况中95.3%患儿年龄为6个月至6岁之间,75.8%体温在38.5℃以上,19.5%患儿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上感占70.3%,居首位.复发67例中,初发体温<38.5℃者15例,复杂型36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2例,与无复发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C首发患儿多为6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38.5℃以上,部分病例有惊厥家族史,首发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为首位;复发危险因素与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型FC及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并对热性惊厥患儿的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入选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156例,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引起小儿发生热性惊厥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发热体温在38.5 ~ 40℃之间,年龄<3岁以及存在高热惊厥家族史;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3岁、首次发热体温在38.5 ~ 40℃之间、有热性惊厥发生的家族史以及首次发生的热性惊厥为复杂型.结论 引起小儿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