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者对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萘丁美酮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口服40mg/kg/d和20mg/kg/d的动物,其行为、精神状况、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血液学、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但160mg/kg/d和80mg/kg/d的动物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刺激症状,有的甚至出现溃疡、出血、穿孔死亡。故向临床上提供参考剂量为成人每日1g。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动物模型的眼电图和病理形态改变,寻找最适的MNU剂量。方法: 50 d龄雌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6组(每组25只大鼠),即30 mg/kg、35 mg/kg、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12 h、1 d、3 d、7 d和10 d测定大鼠的眼电生理,并取眼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大鼠眼电生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各个时点对a波潜伏期和b波潜伏期的影响变化不大(P>0.05);a波振幅和b波振幅在第1、3 d下降较为明显(P<0.05或 P<0.01)。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a波潜伏期、b波潜伏期、a波振幅和b波振幅明显高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P<0.05或 P<0.01)。45 mg/kg和50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绝大多数呈现熄灭型电生理的表现。病理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点,30 mg/kg和35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较轻,明显低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的损伤(P<0.05或 P<0.01)。损害程度为50 mg/kg>45 mg/kg>40 mg/kg。结论: 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和功能损害, 30 mg/kg和35 mg/kg MNU组损害较轻,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损害较重,40 mg/kg MNU是引起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最大损害的最低剂量。  相似文献   

3.
大鼠经口灌服双氟哌酸三个月,40与200 mg/kg/d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体重增长超过对照组;血细胞学与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650 mg/kg/d组的动物食欲下降,甚至拒食,体重减轻,试验过程中2只(2/20)动物死亡。血常规与血化学检查14/16出现肝功异常。死亡与存活动物可见胃壁细胞,主细胞消失,表现为胃萎缩,肝细胞增大、细胞疏松,睾丸出现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常用到免疫抑制模型,如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成为免疫增强剂作用评价的关键。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构建C57BL/6J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连续5 d。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小鼠分别以环磷酰胺50,80,80,1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3,5,5 d。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隔天1次,共注射3次。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导致小鼠外周血中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P < 0. 05);谷丙转氨酶(除环磷酰胺50 mg/kg 5 d、80 mg/kg 3 d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显著升高(P < 0.05),其中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建立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的免疫抑制模型,其中以环磷酰胺50 mg/kg 5 d和80 mg/kg 3 d方式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DHAQ高剂量组(D高组,0.18mg/kg/d)、低剂量组(D低组,O.09mg/kg/d)和生理盐水组,连续静脉注射给药18天,处死半数动物,余下者停药继续观察25天,比较动物给药前、给药期及停药后的一般状况、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D高组给药一周后食欲普遍下降、活动减少、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合成红藻氨酸(SKA) 诱发大鼠癫痫的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KA 12 mg/kg、SKA 10 mg/kg 和 SKA 5 mg/kg 剂量组及红藻氨酸 (KA)10 mg/kg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连续8 h观察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学变化及连续3.5 h记录其脑电图变化。结果: 合成红藻氨酸5、10、12 mg/kg 腹腔注射,可诱发大鼠癫痫发作,其行为学及脑电改变与KA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成红藻氨酸诱发动物癫痫呈现规律、稳定及阶段性明显的特征,且大鼠的死亡率较天然红藻氨酸低。结论: 合成红藻氨酸腹腔注射可诱发大鼠癫痫发作,以10 mg/kg为较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急性强迫游泳(FST)以及单次延长的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分别模拟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利用FST中不动时间作为应激障碍指标,评价两种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对ASD和PTSD可能的预防作用。大鼠经过或不经过SPS处理(包括2h束缚,20min FST,休息15min后乙醚麻醉至意识丧失)后,每天通过饮用水给予不同剂量的帕罗西汀(20或40mg/kg)、西酞普兰(20或30mg/kg)或者正常进食水,连续14d后进行20minFST,计算该期限内每5min的不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对动物行为的影响。SPS14d后大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0~5min:P<0.05,vs正常大鼠;5~10min:P<0.01,vs正常大鼠)。连续给予14d20mg/kg帕罗西汀显著缩短动物的不动时间(0~5、5~10和10~15min:P<0.05,vsSPS大鼠)。40mg/kg帕罗西汀以及20/30mg/kg西酞普兰显著缩短0~5min内的不动时间(P<0.05,vsSPS大鼠),但对其余时间点的不动时间没有影响(P>0.05,vsSPS大鼠),相反,40mg/kg帕罗西汀预处理还导致动物在15~20min内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正常大鼠经过14d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预处理后,0~5和5~10min的不动时间与饮用水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较低临床剂量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都可以用于预防ASD,较低剂量帕罗西汀预防PTSD的效果明显好于西酞普兰,同时我们的实验结果还提示对于ASD或PTSD的预防来说,增大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并不一定能取得期望的增加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纳米羟基磷灰石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羟幕磷灰石(nano-HAP)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为长期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了解nano-HAP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是否会迁移到其它器官和组织.实验选用清洁级的110~130g Wistar大鼠70只,分为7组,实验组各组剂量分别为21.66mg/kg、29.97 mg/kg、41.49 mg/kg、57.42 mg/kg、79.48 mg/kg、110.39 mg/kg,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单次尾静脉注射,14d内观察动物的毒性症状,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将死亡动物解剖,对动物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nano-HAP在Wistar大鼠身上尾静脉注射时LD50为51.79 mg/kg,由病理结果推测实验动物的死亡原因是由血管栓塞所致.在一只最低剂量组死亡动物肝的汇管区及附近肝内有占位性蓝染无定型物,肝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说明nano-HAP颗粒在充分分散的情况下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身体其它器官,因此有必要对nano-HAP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的病理形态改变及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改变。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40 mg/kg、50 mg/kg、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第1、4、7、14 d取大鼠右眼进行病理检查;取左眼视网膜,检测SOD和CAT的活性。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 d,40 mg/kg和50 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各层未见损伤,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第4、7、14 d,各剂量组均出现明显损伤,且损伤程度比第1 d和对照组明显加重,呈现外核层细胞波浪状改变和外核层厚度减少(P<0.05或P<0.0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4 d,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组织SOD、CAT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第7、14 d,各剂量组视网膜SOD、CAT活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或P<0.01)。结论: 40 mg/kg、50 mg/kg和60 mg/kg的碘酸钠均可导致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外核层细胞损伤,并使大鼠视网膜抗氧化系统受损。碘酸钠用量越大,视网膜细胞损伤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0.
连续60天给家犬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涂抹黄精多糖克疱霜,1000、500、250mg/kg(大、中、小)三剂量组,对照组100mg/kg 赋型剂(基质).连续60天给家犬阴道黄精多糖克疱霜,300、150、75mg/kg,对照组给赋型剂(基质)300mg/kg,以及停药恢复期观察15天。 连续给药60天,三个剂量组动物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无明显异常,对完整皮肤无影响,未见有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对破损皮肤的正常干痂脱落以及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稳定的D-氨基半乳糖致敏的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剂量,分别以腹腔注射10 mg/kg、50 gmg/kg 、100 mg/kg D-GalN,再分别以0.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 LPS静脉注射。51只大鼠随机分组,以平均动脉压低于8.0 kPa(60 mmHg)为休克指标,持续6 h以上至实验结束动物不死亡为休克稳定标准,优化与实验要求相符的造模条件。结果: 腹腔分别注射10 mg/kg、50 mg/kg、100 mg/kg D-GalN和同时分别静脉注射LPS 0.5 mg/kg、1.0 mg/kg组无动物死亡,但休克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LPS 2.0 mg/kg组动物死亡率较高。静脉注射LPS 1.5 mg/kg和同时腹腔注射D-GalN 100 mg/kg组,尽管有少量动物死亡,但休克持续时间最长(P<0.01)。 结论: 腹腔注射D-GalN 100 mg/kg和静脉注射内毒素1.5mg/kg时可建立稳定的D-GalN致敏的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用司帕沙星20、100mg/kg/日给雄性动物交配前连续给药60天,雌性动物在受孕前连续给药14天,受孕后再继续给药6天。对胎鼠存活数,死亡数、吸收胎数、胚胎发育、外表,骨骼和骨脏及交配率均无影响,无一般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一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简称蒿苯酯Artenibenzoate)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实验证明,实验动物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d7开始服药,每周一次,连服4—6次,对小鼠、家兔及犬体内的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杀灭效果。小鼠300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89.1%;家兔40mg/kg连服8次和80mg/kg边服6次的减虫率分别为99.2%和100%;犬45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97.5%。用等毒剂量和等剂量比较蒿苯酯、呋喃丙胺和吡喹酮的杀灭血吸虫童虫效果,以蒿苯酯为最佳。蒿苯酯对血吸虫童虫表皮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给药后童虫发育停滞,虫体变  相似文献   

14.
<正>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甘氨酸对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和结果:我们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 d)C57小鼠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完成后腹腔注射给予小鼠80 mg/kg、400 mg/kg和800 mg/kg甘氨酸,每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实验结果显示,80 mg/kg甘氨酸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天然纯胶原被认为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体外评估动物源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牛跟腱经免疫原性清除后,提取制成Ⅰ型胶原蛋白,HPLC测定胶原蛋白纯度,荧光染色定量胶原蛋白中残留DNA。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小牛来源Ⅰ型胶原蛋白标准品(阳性对照)、33.4,66.8,133.4 mg/kg的动物源Ⅰ型胶原蛋白,1次/d,连续注射12 d后,检测注射胶原蛋白后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分型及NK细胞杀伤功能;连续注射3周后,取脾脏、肝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相比Ⅰ型胶原蛋白标准品,纯化后的牛源性Ⅰ型胶原蛋白纯度可达到99%以上,而残留DNA低于1 mg/L,远远低于目前常规脱细胞基质中DNA的残留水平50-100 µg/g(干质量)。注射12 d后,各组均未发生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杀伤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的变化。注射3周后,66.8,133.4 mg/kg动物源胶原蛋白组小鼠脾小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明显增厚变大,有可能引发偶发性的肝损伤和肺损伤,而脾小体生发中心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连续皮下注射动物源胶原蛋白可引发BALB/c小鼠发生较低水平的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引起偶发性肝、肺损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调节性B细胞(Breg)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葡聚糖硫酸钠)组、DSS+DHM组、DSS+mesalazine组(造模采用4%DSS连续饮用7 d).7 d后,每天分别给予灌胃水(0.2 mL/d)、DHM(40 mg/kg·d)和美沙拉...  相似文献   

17.
观察葛根素在豚鼠卡那霉素耳中毒中的作用。将豚鼠 30只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15只 ,肌注卡那霉素 40 0mg/kg/d ,共 12天 ;葛根素组 15只 ,除肌注卡那霉素 40 0mg/kg/d外 ,腹腔注射葛根素 10mg/kg/d ,共 12天。以听觉诱发电位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听觉诱发电位阈值对照组明显高于葛根素组 (P <0 0 5 ) ;对照组诱发电位各波幅值则明显低于葛根素组 (P <0 0 1)。葛根素能减轻卡那霉素耳毒性 ,对卡那霉素耳中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耳毒性抗生素致聋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NPP模型。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锌喂养组(N-NPP,饲喂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制备NPP),低锌喂养组(L-NPP,饲喂低锌饲料,锌0.85mg/kg/d,2周后制备NPP),高锌喂养组(H-NPP,饲喂硫酸锌水溶液227mg/L/d,2周后制备NPP)。应用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高锌喂养能显著改善NPP后的痛觉过敏,提高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0.01);低锌喂养则加重行为学改变,使机械痛阈更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更高(0.01)。结论高锌能抑制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的表达,改善动物行为学。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SD大鼠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玉米花粉黄酮灶物质对SD大鼠降血脂效应,为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做降血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给予玉米黄酮类物质以观察其治疗高血脂症作用,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分别按400gm/kg,200mg/kg,100mg/kg体重剂量灌有给药,20天后,观察给药动物和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G)的变化情况。结果:给患高血脂症的动物连续20天灌胃玉米动物和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的变化情况。结果:给患高血脂症的动物连续20天灌胃玉米黄酮类物质后,其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对照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在三种不同剂量中以中剂量(200mg/kg)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玉米黄酮类物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猴皮下注射吗啡1~4周,剂量递增为3、6、9、12mg/kg,第29和30天给药量为15mg/kg,共给药30天,观察停药后动物体重明显下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戒断症状.对猴连续30天皮下注射吗啡,可以形成吗啡赖依赖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