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男,20岁。1991年3月诊。唇舌红肿溃烂三天,伴口干口臭,疼痛明显,难以进食,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略弦。属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证。治宜清胃凉血。拟清胃散加减:黄连、生地、丹皮、牛膝各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黄10克,升麻6克,麦冬15克。全方共奏清胃火,凉血热之效。服药5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一、口疮赵××,女,30岁,1987年1月13日初诊。患口疮六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仍此愈彼起,缠绵不断。检见:唇内有两个黄豆大溃烂面,两颊各有两个绿豆大溃烂面,表面灰白,周围粘膜色淡红。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烦热。两手尺脉沉细稍数,但右大于左。舌根红,舌苔薄少津。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拟滋阴降火为法。处方:生地24克,山药、山萸、茯苓、丹皮各12克,泽泻,知母、黄柏各10克,肉桂6克。连服十剂后,颊面溃烂面完全愈合,唇内溃烂面缩小,口干咽燥,手足心烦热症状消失。上方再进五剂获愈。  相似文献   

3.
麦粒肿多因脾胃蕴热上攻,外感风热毒邪而诱发。笔者自拟祛风活血饮治疗30余例,屡治屡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黄连3克、归尾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银花20克、皂角刺12克、甲珠10克、酒大黄10克、生甘草6克。小儿用量酌减。病例一:杨××,男,60岁。1984年1月24日诊。右眼红肿疼痛3天。查:右眼上睑内  相似文献   

4.
验案四则     
案一饶××,女性,38岁,1974年初诊。始则寒热交作(T:39℃),热重寒轻,继则咽喉肿痛,吞咽不利,右侧扁桃体红肿溃烂,见有蚕豆大脓球一枚,疼痛不已,痛苦呻吟,颧红面赤,头脑胀痛,口中烘热,舌苔薄黄质红,脉象浮数,臆断肺胃风热上蒸,病属喉痺。治以疏风清热,普济消毒饮出入:淡黄芩10克,山豆根10克,马勃10克,元参15克,板兰根15  相似文献   

5.
邵××,女,成人。患习惯性便秘已五年,近年来进展到用导泻药已失效,五天不便,大即求助于灌肠,长年如此,诊查无特殊体征,乃予宣肃肺气法。处方:灸紫苑6克、桔梗3克、生甘草3克、干沙参12克、牛蒡子10克、光杏红10克、萎仁10克、大  相似文献   

6.
验案两则     
<正> 一、脓疱疮汤××,男,8岁。1977年8月15日就诊。患儿自8月12日起,左臀部至大腿长满脓疱疮。经注射青霉素,口服土霉素,外敷磺胺软膏等治疗四天未见好转,反见发热(体温38℃),局部溃烂流黄水,周围皮肤灼热潮红。兼见面红,唇干,呼吸气粗,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诊为热毒疮疡,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清热燥湿收敛之法。内服方:蒲公英15克,银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青天葵6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3剂。外洗方:十大功劳30克,赶狗木30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白头翁15克,白矾10克,煎水外洗。外用方:冰片2克,枯矾10克,炉甘石15克,滑石15克,共研细末撒于溃疡面上。8月19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局部干燥结痂,体温降至正常。继用上药三天痊愈。二、疖肿  相似文献   

7.
例一: 张××,男,10岁,1974年6月10日诊。一周来两侧颌下淋巴结红肿热痛、憎寒发热,体温38.5℃,咽痛口渴、咳嗽、手心热、饮食不佳,小便黄。脉象滑数,舌苔薄黄。证属毒热侵犯少阳。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银花12克、板兰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马勃3克、升麻5克、玄参10克、夏枯草10克、浙贝6克、紫菀10克、生  相似文献   

8.
<正> [例一]杨××,女,10岁。1962年6月3日就诊。壮热不退,已有1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5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两脉数实,舌苔黄腻。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锦纹9克,元明粉(冲入)6克,紫雪丹(化服)3克。1剂药尽,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6克,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清咽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0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方药组成及服法:麻黄3~10克,杏仁3~10克,甘草3~10克,生石膏(先煎)15~40克,知母3~10克,山枝子(打)3~15克,玄参10~15克,麦冬10~15克,桔梗3~15克,射干3~10克,牛蒡子6~12克。水煎两次,混合药液,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服一次,昼夜不停。轻病一天1剂,重病一天2剂。病例介绍:白××,男,4岁,住柳州  相似文献   

10.
例一,熊×,女,17岁。1976年7月5日入院。患者腹泻、解粘液便,日5~7次,已3天。经治疗后腹泻停止。但又出现不大便、恶心、腹胀痛已3天余,可见肠形。腹透发现肠管充气,可见到三个液平而。诊为肠梗阻。速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元明粉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炒莱菔子10克。早、晚各一剂,次日解硬块样大便2次,腹部胀痛减轻,继用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元明粉8克、甘草4克,二剂治愈。例二,龚××,男,7岁。1979  相似文献   

11.
方××,女,35岁。1987年10月10日诊。半年来每逢月经前2~3天开始口腔溃烂,甚则牙龈肿痛,伴咽干目涩,烦躁易怒,夜寐欠安。待月经净后一周左右方好转。曾以核黄素、抗生素等治疗无效。询得月经15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3~6天,经水有  相似文献   

12.
热证治验     
例1:林××,男,2岁,发烧5天,曾服用西药,虽汗出而热未解。辰下咽痛,面赤烦躁,偶有咳嗽,体温39℃,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数。此是外感风温,热毒蕴肺,气分热邪未解,而阳明里热已盛,当解表兼清里热。方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各6克,枯芩、知母、杏仁各3克,生石膏,六一散各20克,鱼腥草9克,包马勃2克。一剂而高热尽退。例2:陈××,女,51岁,昨午后开始恶寒、发热,体温38.7℃,寒重热微,体楚头痛,舌苔薄黄,脉细数。拟为外感风寒,以桂枝汤加减: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白芍12克,防风、白芷各6克。川芎4克,大枣三  相似文献   

13.
我自1973年以来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例,其中膀胱结石4例,尿道结石6例,有8例患者排出结石,最快者3天排出,慢者6天排出。结石大者为0.9厘米×0.5厘米;小者为0.3厘米×0.3厘米。排出结石数少者1枚,多者5枚。药物组成:金钱草30克、金银花12克、石苇9克、滑石18克、车前子12克(布包)、海金砂15克、鸡内金9克、炮山甲8克、赤芍10克、瞿麦9克、甘草9克。  相似文献   

14.
一、癃闭(急性尿潴留) 王××,男,91岁。1981年6月21日诊。小便不通已6天,曾服利尿通淋中药2剂无效。××医院诊断急性尿潴留,作留置导尿,三天后撤掉导尿管仍不通。患者形衰神萎,情绪低落,小腹胀急。平日食量甚少,常感腰酸怯寒,苔薄白,脉沉细,下腹部膨隆。此高年脾肾阳虚,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之癃闭也。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五苓散加味。处方: 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苁蓉10克,熟地15克,杞子10克,附片5克,党参15克,乌药10克。3剂。服药1剂小便即通,3剂服完病愈停药。此  相似文献   

15.
失音治验     
病例:卢××,女,32岁。诊断日期:1985年2月7日。患咳嗽、胸痛,发热微有恶寒两天,其夫用苏叶、生姜、红糖等为饮与服之。少顷,发热汗出,声音重浊,咳嗽、痰黄稠,口燥,咽干而痛,苔黄膩,脉滑数。证属痰热犯肺,肺失清肃。治以清肺利咽,泄热化痰。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射干10克、鱼腥草15克、虫蜕6克、苡仁15克、甘草3克。二剂痊愈。  相似文献   

16.
我科遇到一例服用复方新诺明(S.M.Z.Co)后引起药物过敏性口炎,经中医药治疗而愈,现报告如下: 苏××,男,42岁,工人,1986年5月12日初诊。患口腔溃烂疼痛、吞咽困难三天, 三天前因右下智齿龋蛀在×院拔除且缝合创面二针,并遵医嘱服用复方新诺明片1克,午、晚各一次,当天半夜觉口内灼热疼痛,次晨见口中溃烂,疼痛加剧,饮食吞咽困难,言语因之含糊不清。刻诊见神疲体倦,重病面容。追询病史,家属代述:三月前  相似文献   

17.
王××男35岁工人1985年5月21日初诊。诉二天前感觉咽痛、伴恶寒,发热、头痛、自以为感冒,服速效伤风胶囊、喉片等药无效,咽痛反日渐加剧,吞咽困难,汤水难下,伴口干舌燥、尿黄便结,乃来医院求治。查体温38.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会厌部充血肿胀,可见黄白色脓点,舌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急性会厌炎,中医辨证属肺胃热盛型,治当泻火解毒,通腑利咽。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子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生大黄15克赤芍10克归尾10克元参15克马勃10克生甘草3克并当即于耳垂放血0.5ml,(日属)用冰  相似文献   

18.
例一:李××,男,45岁。门诊号1028。以右侧面部电击样、短促剧痛3天为主诉。曾服用强的松,消炎痛、维生素B_1、B_(12)等,疗效不佳。追问病因乃为睡卧当风。诊时脉浮紧。此乃外感风寒,风寒之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拟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以麻黄汤加味: 麻黄3克,桂枝、杏仁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细辛5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分2次温服。药进3剂而痛止。为巩固疗效而守方继服3剂。追访2年未见复发。例二:薛××,男,57岁。门诊号0273。以左侧面部电击样剧痛,入夜痛甚5天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方药组成:金银花25克,败酱草25克,白芷7.5克,防风10克。水煎服,日服二次。儿童用量酌减。病案举例:随××,女,39岁。突然左耳内疼痛,伴同侧头痛3天。经某院诊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服此方3剂痊愈。  相似文献   

20.
方药组成:鸡内金10克、化猪板油20克、炉甘石(水飞)10克、白蜡5克、樟脑10克、冰片5克、麝香0.5克。治法:上药分别研末后,前四味混合蒸一小时以上,再加入后三味混合研匀如石脂状,密封备用。用法:先将患部洗净消毒后,以此药涂于纱布敷料上,再贴于患部固定之。每日或间日换药一次。病例:傅××,男,50岁。小腹皮肤溃烂已三年,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经用上方施治,近一个月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