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危害严重且发病率逐年增加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调节生物昼夜节律的信号分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褪黑素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促进骨代谢平衡的作用。其中,褪黑素在多项骨质疏松症相关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的骨代谢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其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笔者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噬的紊乱会引起成骨和破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研究表明自噬在一系列退行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性,通过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的调控,对维持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噬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对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为骨代谢平衡障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近年研究发现,体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也参与骨质疏松发生过程的调控,与传统的雌激素、甲状腺素等相比,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即通过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为骨代谢平衡障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近年研究发现,体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也参与骨质疏松发生过程的调控,与传统的雌激素、甲状腺素等相比,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调节骨细胞有丝分裂,并促进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等。该文就这些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骨质疏松症造模鼠的骨与生化代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酒精中毒引发骨质疏松造模鼠的骨与生化代谢变化特征,探讨酒精对骨质疏松症形成过程的毒性作用。方法:SD大鼠120只分为3组,实验组A给予45°白酒8ml·kg-1·d-1,每天2次灌胃,实验组B给予45°白酒6ml·kg-1·d-1,每天2次灌胃,对照组以8ml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8、16、24周取材,进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各实验组动物骨小梁稀疏,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骨细胞数量减少,退变固缩或出现脂滴,成骨细胞减少,尤其实验组A改变最为明显。16周后实验组A的BMD显著下降;24周后骨Ca、HOP含量及Ca/HOP比值均呈显著降低;血清AKP、BGP、血Ca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而尿Ca、P、HOP排泄量则呈显著增多。结论:酒精中毒可引起模鼠骨代谢紊乱,继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发展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可全面准确反映体内骨代谢状态。为此,我们对68例确诊肝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进行血清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功能指标检测。一、资料与方法检测对象:骨质疏松症组为68例确诊肝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术后1个月~5年,中值6个月),男44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51岁。骨质疏松症确诊标准为:骨密度(BMD)测量值低于相同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骨密度均值的2个标准差。所有患者在肝移植术后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正常对照组为38例健康人,男13例,女25…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社会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为骨代谢平衡障碍,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近年研究发现,体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也参与骨质疏松发生过程的调控,与传统的雌激素、甲状腺素等相比,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调节骨细胞有丝分裂,并促进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等。该文就这些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杨春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OP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297名40~89岁居民进行腰椎(L2-4)BMD测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I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及血钙(Ca)和磷(P)并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P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老年男性BMD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OP组较对照组BGP、TRAP-5b和25(OH)D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和BALP较对照组升高.老年女性血TRAP-5b、CTX、BALP和 BGP在OP组显著升高(均P<0.01),而CT和25(OH)D明显降低.各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代谢生物指标作为OP的监测指标,比BMD更加灵敏、特异.能够早期反映患者骨代谢水平,对指导OP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GIOP)患者的骨代谢特点,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及GIOP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住福建省立医院的研究对象共88例,分为GIOP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钙调激素及骨密度,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GIOP组生化指标、钙调激素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GIOP组患者的骨形成指标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I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更低,具有显著性差异。GIOP组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PINP分别与β-胶原特殊系列(r=0.509,P<0.01)、骨钙素(r=0.750,P<0.01)、磷(r=0.294,P<0.05)呈正相关;骨钙素分别与β-胶原特殊系列 (r=0.524,P<0.01)、磷(r=0.403,P<0.01)呈正相关;甲状旁腺素与磷(r=-0.439,P<0.01)呈负相关。结论 骨形成减少可能是GIO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选择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或者抗成骨细胞凋亡药物可能会提高GIOP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钙尔奇D联合唑来膦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于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疗程后及6个疗程后,测量患者的腰椎正位(L2-4)和右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并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转换指标包括骨钙素(OC)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 同时,分析BMD与OC、CTX-1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BMD较治疗前均增加(P均<0.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BMD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C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 05)、CTX-1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 05);但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OC、CTX-1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 0. 05)。BMD与OC呈正相关性(r = 0.352,P =0.21),与CTX-1呈负相关性(r = -0.453,P =0.017)。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控制骨量减少;且OC、CTX-1与患者BMD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 POP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种已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亲脂性、迁移性和高毒性的特性,可在机体的脂肪组织中蓄积。PCBs因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备受关注,研究发现PCBs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具有致癌性、发育毒性和骨骼毒性等。PCBs的暴露增加了骨骼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以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PCBs可通过ER依赖的信号通路和RANK-RANKL通路发挥模拟雌激素效应、抗雌激素效应和抗雄激素效应,也能通过调节相关标记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干扰破骨细胞活化等干扰骨代谢,还可通过影响microRNAs的表达调控骨吸收造成骨内稳态失衡,从而引起骨密度等性质的改变。国内外关于PCBs造成骨组织性质改变的内在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笔者就PCBs暴露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人体的骨代谢主要依靠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来达到平衡,在骨代谢的过程中还有其他细胞因子、激素等参与来协助这一过程,如果骨代谢出现失衡,则会出现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的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其效应蛋白gasdermin D(GSDMD)通过与细胞膜结合形成穿孔效应,导致细胞不断肿胀直至细胞膜破裂,释放大量炎症因子。细胞焦亡的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凋亡、自噬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已有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骨代谢性疾病中鲜有报道。笔者就细胞焦亡对骨稳态的影响进行综述,以利于对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发展为脊柱关节炎,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形成是它的两个主要病理特点。进行性的脊柱关节僵硬引起的脊柱活动障碍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因此对脊柱关节的异常骨增生的病理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脊柱局部过度骨化的同时伴有系统性的骨丢失,表明AS发病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成骨或破骨异常,而是处于兼有两者的骨代谢失衡环境中。目前研究发现AS疾病中Wnt、BMP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AS疾病中既促进成骨,又能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破骨细胞在发挥骨吸收作用的同时,它的产物又参与了新生骨形成。但大多数研究均是着重于描述单独的成骨或破骨机制,未能明确地阐明它们是如何在引起脊柱周围骨质增生的同时导致全身骨量丢失的具体作用机制。AS病理过程中炎症因子是否在不同的部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如何在控制新生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这些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雌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具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17β-雌二醇发挥主要生理作用。绝经前的雌激素来源于由卵巢内分泌入血的循环雌激素。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急剧减少,而一些非性腺组织和细胞却可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合成的雌激素,并在局部发挥作用。雌激素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持骨内微环境的稳态,不仅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理过程,维持成骨和破骨能力的动态平衡,还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此外,雌激素缺乏还与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的生物活性相关,从多种途径导致破骨水平大于成骨水平,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因此,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于长期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褒贬不一,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雌激素的来源及其对骨代谢平衡的影响作一综述,初步探讨雌激素的非性腺来源以及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是一类毒性极强的二噁英类化合物,能在人体富集,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骨代谢等多方面产生严重毒性。近年来,大量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已经证实,骨是TCDD的敏感靶点,TCDD能引起骨形态结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等特征的改变。TCDD可通过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介导的不同信号通路,如RANKL、MAPK、Wnt等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干扰骨代谢,破坏骨重建,诱发骨物理性质的病理改变及骨质疏松等相关骨代谢疾病。此外,TCDD的抗雌激素效应( anti-estrogen effect)也在成骨细胞的生成及骨量丢失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目前,TCDD影响骨代谢的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并且TCDD所介导的各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也有待进一步探究,明确相关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可能会为骨代谢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总结TCDD对骨物理特性、骨细胞发育与骨代谢产生的影响,并阐述TCDD可能介导的不同信号通路及机制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生成的调控作用,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系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德尼单抗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蛙鱼降钙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德尼单抗。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骨人交联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Ⅰ型胶原N-端肽)肌酸酐(NTX/Cr),骨钙素(BG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L_(2-4))、股骨颈、大转子以及全髋BMD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_(2-4))、股骨颈、大转子以及全髋BMD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LP、NTX/Cr、BGP以及β-CrossLap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LP、NTX/Cr、BGP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β-CrossLap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尿、血以及粪常规均无明显变化,且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情况。结论德尼单抗联合蛙鱼降钙素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葡萄糖酸钙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0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鲑鱼降钙素组56例,给予鲑鱼降钙素和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49例,单纯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尿中钙/肌酐比值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鲑鱼降钙素组血清骨钙素和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B-ALP和尿钙/肌酐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均无显著改变.两组血ALP、钙、磷浓度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改善骨代谢优于单纯葡萄糖酸钙疗法;联合治疗能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影响骨矿化,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糖尿病Ⅱ型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变化的研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4):53-54,52
为观察中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我们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对98例中老年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63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同时对DM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钙、血磷、血AKP及尿钙、尿磷测定。结果提示:(1)BMD降低35例,占35.7%,男性BMD降低发生率为32.8%,(P<0.05),女性BMD降低率为40.0%,(P<0.01);(2)DM患者BMD正常组与降低组的各项血尿生化指标(血Ca、P、AKP、FBG、FINS,尿Ca、P)无显著差异(P>0.05);(3)DM患者各病程组间BMD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与BMD亦无明显相关;(4)除血Ca外(BMD与血Ca有明显相关,r=0.25,P<0.05),BMD与它们之间亦无明显相关,说明一般血尿生化指标对中老年DM患者的骨代谢变化不敏感、无特异性、不可靠。而BMD检查则可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折的危险性,不失为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