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Endobutton (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喙突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我科采用肩部锁骨远端沿 Langer 线纵形切口显露、复位并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及喙突骨折,修复肩锁韧带治疗12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0~56岁,平均33岁。肩锁关节脱位均为 Rockwood III 型,喙突骨折 Eyres 分型:III B 型8例,IV B 型3例,V B 型1例。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术前经 X 线片及 CT 证实喙突骨折移位。结果12例中10例获得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伤口均 I 期愈合,喙突骨折均达骨性愈合,肩锁关节复位良好,肩关节功能良好。本组10例终末随访时,Constant 评分83~95分,平均90.8分;前屈上举平均156°,外旋平均45°。Herscovici 疗效评定优8例,良2例。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中,喙突骨折容易漏诊,所以诊断中应予重视。沿 Langer 线纵形切口显露及复位固定治疗,显露充分,操作方便。术中对肩锁关节脱位及喙突骨折双重固定,可恢复肩锁关节及喙突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且术后切口美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 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内侧微创经皮锁定钢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和交锁髓内针(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IM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 回顾性研究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9年5月,对42例42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AO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按AO/ASIF分类:A1型24例,A2型12例,A3型6例。术后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随访5~56个月,平均21.5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5周。无内固定失败。临床结果按Sanders评估标准,优3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2%。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组织损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襻钢板技术与传统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2012年至2016年,收治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其中7例采用襻钢板治疗,29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通过比较术后喙锁间距离,观察复位及术后复位丢失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本组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3例接受翻修手术,29例钩钢板固定患者,于术后(10.1±4.1)个月行取出内固定手术。术后复位丢失:锁骨钩钢板固定者为(0.28±0.70)分,低于襻钢板固定者(1.29±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前(4.14±2.31)分,取内固定术后(2.0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襻钢板固定者,术后(1.14±1.07)分。取内固定后钩钢板固定者(2.03±1.55)分高于襻钢板固定者(1.14±1.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前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为(123.8±21.9)°,低于取内固定术后的(141.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襻钢板固定者,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为(170.0±10.0)°。钩钢板固定者取内固定后,虽可明显增加患者活动范围至(141.0±12.9)°,低于襻钢板固定者(17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功能评分:钩钢板固定者(95.3±3.3)低于襻钢板固定者(9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翻修率为10.3%,襻钢板固定肩锁关节翻修率为0%。手术时间:钩钢板固定者(41.7±4.7) min少于襻钢板固定者(69.3±11.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长度:钩钢板固定者(10.4±0.9) cm长于襻钢板固定者(5.4±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3例接受翻修手术,29例钩钢板固定患者,于术后(10.1±4.1)个月行取出内固定手术。活动范围:钩钢板(123.8±21.9)°,襻钢板(170.0±10.0)°技术固定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襻钢板组钩钢板组(P0.01)。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锁骨钩钢板固定能够提供较为快捷且稳定的临床疗效,襻钢板固定则能获得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老年性锁骨中段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治疗的老年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59例,其中男43例,女16例,保守治疗(肩肘带外固定)30例,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术后6、12、24个月随访,X 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 Constant-Murley 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2(24~28)个月。保守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24.5±1.1)周,2例骨不连;手术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4.4±2.2)周,无骨不连,无钢板松动、螺钉退出等内固定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00)。肩关节功能( Constant-Murley 评分):伤后(术后)6个月,保守治疗组平均(43.5±4.5)分,手术组平均(55.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3,P=0.001);伤后(术后)12个月,保守治疗组平均(68±4.2)分,手术组平均(7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P=0.008);伤后(术后)24个月,保守治疗组(78±4.8)分,手术组(82±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0,P=0.800)。结论手术治疗可快速恢复锁骨中段骨折老年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短期内肩关节功能优于保守治疗组,但两组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 external fixation,EF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术后的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 )及握力、影像学结果、上肢功能评分(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ores,DASH 评分)、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进行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相关杂志9种,均从创刊检索至2013年3月,搜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 Jadad 评分均判定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病例920例。在术后3个月时,EF 组仅有前臂旋前角度优于 ORIF 组(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 MD 5.13,95% CI [2.04,8.22],P=0.001),ORIF 组的掌屈( MD=-6.15,95% CI [-9.65,-2.65],P=0.0006)、背伸( MD=-11.12,95% CI [-16.59,-5.66],P<0.0001)、尺偏角( MD=-2.70,95% CI [-4.94,-0.46],P=0.02)、旋后( MD=-11.56,95% CI [-16.28,-6.84],P<0.00001)以及握力恢复( MD=-12.82,95% CI [-20.24,-5.41],P=0.0007)均优于 EF 组。但两组术后6个月及1年 ROM 和握力恢复的效果相同。ORIF 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均有较好的 DASH 评分(3个月时 DASH 评分 MD=15.54,95% CI [8.77,22.32],P<0.00001;12个月时 DASH 评分 MD=3.14,95% CI [0.20,6.07], P=0.04)。此外,ORIF 组更好地恢复掌倾角( MD=-1.95,95% CI [-3.18,-0.72],P=0.002)及尺骨方差( MD=0.60,95% CI [0.12,1.07],P=0.01),并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MD=1.63,95% CI [1.16,2.28],P=0.005)。两组间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RIF 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早期恢复握力并具有较好腕关节活动度,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有较好的 DASH 评分,能更好地恢复尺骨方差和掌倾角同时明显降低感染率。术式的选择对术后长时间握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并无关联。EF 与 ORIF 两种方法,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锁骨远端微孔锁定钢板辅助锚钉与锁骨钩钢板固定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锁骨远端Neer II型骨折患者,分为微孔解剖锁定钢板辅助锚钉固定组A (26例)和锁骨钩钢板固定组B (28例)。术后通过影像学及临床检查随访,采用X线片评估内固定位置、复位维持及骨折端骨质生长情况,观察肩部疼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并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12~16个月,术前、术后基线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感染。末次随访两组X线片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内固定物固定可靠,骨折端及肩锁关节未见错位,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中4例出现肩峰部分骨吸收现象,2例出现肩峰及锁骨远端部分骨吸收。A组Constant-Murley末次评分(92.3±3.5)分高于B组(91.0±2.5)分,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肩关节疼痛、内旋活动度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1)。结论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一般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能可靠固定,行早期功能训练,取得满意疗效。锁骨钩钢板固定部分患者存在肢体极度内旋受限、疼痛,但取出钢板可得到改善。微孔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辅助锚钉喙锁韧带重建可以避免锁骨钩钢板固定的肩峰下相关并发症,且可保留内固定物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共计 73例,其中男58例,女15例;平均年龄 10.2 (6.2~15.1)岁;左侧49例,右侧24例;单纯桡骨骨折23例,尺桡骨双骨折50例。致伤原因:运动中摔伤 59 例,自行车摔伤6例,机动车撞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定期复查随访观察患儿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采用单纯外固定架固定38例,桡骨外固定架合并尺骨髓内针固定35例;54例骨折解剖复位,19例近解剖复位。73例患儿均获得平均13.5(6~24)个月随访;12 例针道感染,其中2例感染较重,Schanz 针略松动,分别于第6/8周骨折未完全愈合时提前拆除外固定架;临床愈合时间为 6~12 周,平均9.6周。所有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再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肢腕关节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均小于健侧,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60例,良13例,优良率 100%。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少、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不需要二次手术、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该特殊类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p late,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5月,采用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43例,对其进行随访,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Gaaland和Wedey评分标准,优3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3%。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LCP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于骨质疏松和(或)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传统开放和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6例,女60例.年龄25~56岁,平均(41.87±7.31)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皮组、传统开放组和肌间隙组,比较三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经皮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采用单枚和双枚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手术过程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本研究共纳入29例,双针组(n=15)采用2枚1.2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单针组(n=14)采用1枚1.5 mm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术后均采用石膏制动2周.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总结预防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自1997年所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16例,其中梅花针弯曲2例,钢板弯曲1例,钢板断裂9例,螺丝钉断裂或松动3例,钢板断裂同时伴螺丝钉松动1例。再次手术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髓内钉固定11例,加压钢板固定3例,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除2例遗留屈曲未达90°以外,其余均恢复正常,无断钉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引起重视,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首选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 6例,T12 27例,L1 33例,L2 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 (<1/4阻塞) 13例,II° (1/4~1/2阻塞) 45例,III° (1/2~3/4阻塞) 10例,IV° (>3/4阻塞) 4例.采用经骨折椎钉直接复位的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的9.66°±5.81°;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的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的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 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内固定方式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方法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因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148 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72 例,女76 例。年龄 35~56 岁,平均为 (44.6±10.3) 岁,78 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髓内钉组),70 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钢板组)。记录两组的总失血量、隐匿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总失血量分别为 (272.61±56.36) ml 和 (508.63±109.6) ml,隐匿性失血量分别为 (153.26±46.97) ml 和 (478.36±101.25) ml,术中失血量分别为 (123.05±34.12) ml 和 (54.17±25.95) ml,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百分比为 (10.48±4.12) 和 (16.72±7.85),红细胞压积变化分别为 (0.02±0.01) 和 (0.05±0.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钢板组中有 12 例并发伤口感染,而髓内钉组有 2 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两组术后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髓内钉相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围术期的隐匿性失血和总失血量明显较高,因此对于合并多发伤或术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钢板内固定可能比髓内钉内固定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