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调查莆田地区全国人口较少的畲族居民骨密度,为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症而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数据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对莆田地区的本地畲族居民人群742人(男251,女491)进行前臂挠尺骨远端的BMD检查,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标准差的计数,各中老年龄组骨量与峰值骨量组比较,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莆田地区畲族居民人群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PBM)均出现在30~39岁,随后成下降趋势,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莆田地区畲族居民骨质疏松发生率和增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大庆市1096例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了解该地区健康人群骨量峰值、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将1096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1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OP)发生率。结果 大庆市汉族男、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197±0.203、1.192±0.145,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977±0.157、0.918±0.128。其峰值骨量年龄男性为45~49岁,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其峰值骨量年龄女性为40~49岁,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5.56%,女性为5.67%;55~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7.32%,女性为11.5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15%,女性为28.28%;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67%,女性为29.41%;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0%,女性为4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36%,女性为7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67%,女性为83.33%。结论 大庆市汉族人群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5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大于沈阳地区,与合肥地区相近,略低于贵阳地区。OP发生率与合肥地区比较相近,略低于沈阳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畲族健康人群骨密度与骨生化指标以及睾酮雌二醇之间的关系,并与汉族人群比较,为本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地区畲族聚集地20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其中畲族1371人,汉族1432人,应用美国Osd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骨密度吸收仪检测骨密度,以及用罗氏公司的骨生化指标仪器及试剂盒,测量骨密度以及25羟维生素D3(25(OH)D_3)、骨钙素(BGP)、雌二醇(E_2)、睾酮(T)、甲状旁腺激素(PTH)、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把上述检测的数据结果输入电脑,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管畲族和汉族的骨密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同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畲族女性除在40~49岁年龄组稍高于汉族外,其他年龄组汉族女性均高于畲族。但汉族与畲族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畲族男PO女性的骨密度峰值在40~49岁年龄组,汉族的男女性的峰值在30~39岁年龄组。汉族的25(OH)D_3明显高于畲族,尤其女性在40~59岁年龄组、男性在50~69岁年龄组为正相关(P0.05)。在40~69岁中畲族男性的BGP高于汉族男性(P0.05).汉族男的E2指标均高于畲族男,且40~59年龄组尤为明显(P0.05)。P1NP在汉族男女性高于畲族男女性,其中50~59岁,70岁~79岁,和80以上3组的汉族男和畲族男P1NP指标差异显著(P0.05),50岁以上4组汉族女P1NP指标均比畲族女高,差异显著(P0.05)。经皮尔森相关分析,骨密度与E2、25(OH)D_3、T成正相关,而与PTH、BGP、P1NP成负相关。结论本研究25(OH)D3、BGP、P1NP、E2测定可以作为汉族、畲族健康人群早期检测指标,畲族的25(OH)D_3水平普遍偏低,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维生素D基因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骨密度与25(OH)D_3、E_2、T有明显正相关,而与PTH、PINP、BCG呈负相关,与ALP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莆田地区畲族健康人群骨密度与骨生化指标、睾酮以及雌二醇之间的关系,并与汉族人群比较,为本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地区畲族聚集地40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其中畲族532人,汉族563人,应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骨密度吸收仪检测骨密度,以及用罗氏公司的骨生化指标仪器及试剂盒,测量骨密度以及25羟维生素D(25(OH)D3)、骨钙素(BGP)、雌二醇(E2)、睾酮(T)、甲状旁腺激素(PTH)、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把上述检测的数据结果输入电脑,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管畲族和汉族的骨密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同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畲族女性除在40~49岁年龄段稍高于汉族外,其他年龄组汉族女性均高于畲族。而畲族男性在60~69岁年龄段稍高于汉族男性,其他年龄组汉族男性均高于畲族,但汉族与畲族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的25(OH)D3明显高于畲族,尤其女性在40~60岁年龄段、男性在50~69岁年龄段为正相关(P<0.05);汉族的BGP高于畲族(P<0.05),汉族男的E2指标均高于畲族男,且40~59年龄段尤为明显(P<0.05)。P1NP在汉族男女性高于畲族男女性(P<0.05)。经皮尔森相关分析,骨密度与E2、25OHD3、T成正相关,而与PTH、BGP、ALP成负相关,与ALP无相关。结论 本研究25(OH)D3、BGP、P1NP、E2测定可以作为汉族、畲族健康人群早期检测指标,畲族的25(OH)D3水平普遍偏低,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维生素D基因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骨密度与25(OH)D3、E2、T有明显正相关,而与PTH、PINP、BCG负相关,与ALP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长春市16019例汉族人群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及骨密度变化的人群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16019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 长春市男、女性人群骨密度峰值分别为0.625±0.109、0.506±0.058,其峰值年龄为30~39岁年龄段,4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女性为6.97%;60~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8.13%,女性为35.97%;70~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6.41%,女性为59.55%,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7.53%,女性为75.56%.结论 不同年龄及同年龄组两性之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本研究报告的骨密度峰值高于日本、丹麦同类型骨密度仪检测结果;与北京地区骨密度检测结果相近.与西双版纳傣族、西藏、甘肃东乡族比较,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湖北孝感部分企事业单位健康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 情况,为OP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本地区四50例健康体检 人群进行骨定量超声检测和分析。结果女性桡骨超声速率(SOS)峰值出现在46~50岁,50岁以后 缓慢下降,60岁以后下降趋势明显。男性桡骨SOS峰值出现在51~ 55岁,之后呈缓慢下降。50岁以 上,OP患病率男性为14.0%,女性为41.6%,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 01),并且,各年龄段女性OP 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 )。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均逐渐增加,定量 超声适用于普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并进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新疆地区3264例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建立本地区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测量前臂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比较两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评价两族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病率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DXA对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20岁以上健康人群前臂BMD进行测量,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1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①汉族男性骨峰值见于30~34岁,女性骨峰值40~44岁;维吾尔族男性骨峰值40~44岁,女性骨峰值25~29岁,维吾尔族男、女峰值骨量分别高于汉族男、女峰值骨量。②同一族别中相同年龄段同一测定区域BMD男性均高于女性;两族同性别BMD(男性在20~24岁、25~29岁、40~44岁3个年龄段和女性在20~24岁、25~29岁两个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族男女OP发生率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族别、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提供了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DXA测量前臂各年龄段BMD的参考数据和OP发生率,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485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MD),确定本市BMD正常参考值,并探讨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对乌鲁木齐市20岁以上的维吾尔族健康人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1年龄组,得出BMD值、标准差及累计丢失百分率。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段组均出现在35~39岁组,而股骨近端男性及女性骨峰值年龄段组均出现在20~24岁组,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74岁呈加速下降趋势,而男性无明显加速下降现象。结论达到骨峰值后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男性下降缓慢,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提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点在中老年女性,同时老年男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建立本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骨峰值及诊断参考值,对于临床诊断早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8955例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 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8955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一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 长春市区男女BMD峰值分别为0.6244±0.098、0.5050±0.064,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男性OP发生率为6.95%,女性为8.52%;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9.66%,女性为35.44%;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38.39%,女性为60.64%;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为58.17%,女性为72.73%.结论 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BMD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仪器检测的BMD数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骨密度DXA测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1837人次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确定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建立本地区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骨密度的正常数据库,并比较、探讨汉族、维吾尔族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对乌鲁木齐地区20,75岁以上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进行BMD测定。按不同性别每5岁分为一年龄组,得出骨密度均值、标准差,并进行两组样本均数的f检验。结果汉族、维吾尔族男性及女性各部位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略有不同,但多数均在40岁前随骨量逐渐增加而达到骨峰值。其后随年龄的增长BMD降低,女性BMD在50岁后加速下降,男性无加速下降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DXA测量常规检查部位各年龄段BMD的正常值及骨质疏松诊断参考值,为今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也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前国内普通外科临床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以来,同其他临床医学学科一样,普通外科的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国普通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我国普通外科领域的科研论文数量增长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普通外科研究领域仍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中仍有不少问题未能明确,如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化疗的开始时间、蒽环及紫杉类的地位和用法、强化维持治疗的作用、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结合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和2015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阐述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M Pilmane  A Luts    F Sundler 《Thorax》1995,50(5):551-554
BACKGROUND--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re is any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plasia of the bronchial epithelium and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This study examined, by immunohistological techniques, the distribution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and juxtamucoscal nerve fibres in bronchial biopsies showing metaplastic changes. METHODS--Bronchial biopsies from 12 subjects with epithelial metaplasia associated with bronchiectasis and diffuse pulmonary fibrosis were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ligh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logical techniques for protein gene product 9.5 (PGP), chromogranin A and B (CAB), serotoni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substance P (SP),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calcitonin (CT), and 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GRP). RESULTS--Regions of non-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tained numerous PGP and serotonin immunoreactive cells. Sub-populations of these cells displayed CAB, CGRP, CT, and GRP immunoreactivity. 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tained only a few weakly stained PGP, serotonin, CAB, GRP, CT and CGRP immunoreactive cells in six cases. Metaplastic epithelium was characterised by a high number of CAB-containing cells in six cases and in these biopsies prominent PGP-containing nerve bundles were seen in the subepithelial layer beneath the metaplastic epithelium. CONCLUSIONS--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euroendocrine cells and neuronal elements vary between areas of normal and metaplastic epithelium and within areas of metaplastic epithelium. Neuronal hyperplasia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B-containing cells within the metaplastic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of resection of costal humpback in 102 patients with scoliosis. Subperiosteal resection of the costal humpback without a fixation of the spine gave insufficient results, while resection of the humpback with a fixation of the spine with the Harrington distractor gave satisfactory results. Methods of decompressive thoracoplasty of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chest in scoliosis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in 22 operations. Satisfactory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obtained. No progress of scoliosis was noted. Within a year the lung volume became 2,8% greater a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