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Genex人工骨作椎体成形材料与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Genex人工骨作椎体成形材料与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22例通过影像学检查与ASIA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侧位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未丢失,椎体骨组织密度接近正常。CT扫描发现椎体内骨缺损完全消失,骨缺损区已为正常骨组织。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手术前与手术后及随访期测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Genex人工骨作为成形材料进行椎体成形术,生物相容性好,骨诱导能力强,无并发症,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少。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结果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神经症状出现,伤椎Cobb角5°~15°(7.8°±0.5°),X线脊柱序列基本正常。11例均获随访,时间4~30个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C级6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例;D级2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新型椎体扩张器经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胸腰段爆裂性骨折16例,根据AO分型:A2型10例.A3型6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椎体扩张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结果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3±2.5)mm恢复到术后(25.1±2.8)mm,Cobb角由术前36.33°±2.14°恢复到术后2.77°±0.41°(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经扩张器扩张后平均椎体内植骨量(10.53±3.62)cm3 椎体扩张器下伤椎椎体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和Cobb角与术后1周相比无明显变化,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 结论 采用新型椎体扩张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椎体扩张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膨胀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Wright人工骨植入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6~71岁,平均62.3岁。ASIA损伤分级均为E级。根据TLICS评分:6分5例,7分7例。采用膨胀式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向病椎注射Wright人工骨,观察病椎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内患者伤口愈合好,胸背部疼痛缓解,膨胀式椎弓根钉无松动、断裂。病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32.3±9.1)%恢复至术后的(95.3±3.2)%;Cobb角由术前的(31.6±6.8)°恢复至术后(4.5±3.2)°。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病椎椎体前缘高度(94.7±3.3)%,Cobb角(4.6±3.4)°;末次随访时病椎椎体前缘高度(93.2±3.6)%,Cobb角(5.3±3.7)°,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与术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膨胀式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病椎注入Wright人工骨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主要适用无明显神经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定期X线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对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3.2%±1.8%恢复至91.0%±2.O%,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0°±1.0°,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60.2%±8.7%增加到85.5%±12.8%。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椎体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矫正度丢失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9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单纯经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术治疗(A组)43例,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54例,通过X摄线片及CT检查,以及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97例经12个月~9年3个月,平均2年7个月时间随访,A、B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术后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时期上述观察项目B组明显优于A组。神经功能按ASIA评价,全组病例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具有骨诱导能力,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维持脊椎的持久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伤椎椎体内自体植骨、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及相邻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6例。根据AO分型,A2型18例,A3型8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10例。观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ASIA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伤椎高度和矫正角度均无明显丢失。全组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ASIA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和内固定松动迹象。结论伤椎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入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2009年1月至6月对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入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9.3岁;骨折部位均为L2.术前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1例,D级2例. 结果 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0±2.7)mm恢复至(37.0±0.5)mm,占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平均54.0%±0.5%提高至98.5%±0.5%;Cobb角由术前平均32.0°±2.0°矫正至2.5°±0.6°.2例钛网位置良好,1例钛网位置少许偏斜.随访4~7个月,平均6个月.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有1级的恢复,双下肢、腰部活动及外观良好.未次随访时X线片示复位效果满意,脊柱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钛网未见移位,钛网周围见大量骨痂形成.结论 对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置入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一次完成固定、减压、复位、融合,并且可重建三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钉棒系统复位联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前中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F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成角段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治疗前后ASIA分级。结果 31例获5-36个月的随访。Cobb角术前为23.5°±6.8°,术后为2.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前为0.5±0.2,术后为0.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愈合,伤椎高度无丢失。术后ASIA分级:A级5例中3例无改善,2例恢复至C级;4例B级中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C级5例中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D级5例均恢复至E级;E级16例仍为E级。结论使用AF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快捷,伤椎体回复高度满意,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按AO分型:A3.1型34例,A3.2型7例,A3.3型21例。载荷评分4~6分,平均5.4分。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5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观察椎体骨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9~13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1例切口出现感染,经清创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术后半年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8例。末次随访X线及CT显示所有骨折及植骨愈合良好。术后3 d,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复位的丢失和防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胸或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55.2±11.9)岁,受伤时间(5.8±4.3)d。骨折节段:T103例,T116例,T1213例,L19例,L27例,L34例。骨折Denis分型:A型9例,B型21例,C型5例,D型5例,E型2例。所有患者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手术前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疼痛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95.23±3.18)%,术后1年(94.15±2.7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由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顾勇杰  胡勇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9,22(11):838-840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分型。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24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按改进的MNSF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A型15例,B型9例。骨折范围T6~L4,共累及48个椎体。按ASIA分级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漏诊或延迟诊断。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术前1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除1例A级和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共计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骨折稳定性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保留棘突全椎板减压自体髂骨椎管重建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术后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年,平均37个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21.00±12.00)%恢复至术后(95.00±4.20)%,后缘高度从术前(70.00±15.00)%恢复至术后(96.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从术前(32.80±8.20)°恢复至术后(4.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rankel分级除1例A级者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改善.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 4例,P2 4例,P3 1例,P4 1例.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椎管成形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保留后柱结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9-60岁,平均36岁。骨折根据AO分型:A1型19例,A2型9例。观察骨折椎的椎弓根螺钉位置及手术前后骨折椎的复位情况。结果:术后CT示骨折椎56枚椎弓根螺钉均在正常骨性结构内,均未通过骨折线。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从术前平均(42.0±5.6)%恢复至(12.4±1.4)%(P〈0.05);骨折椎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25.8±5.1)°废复至(1.9±1.3)°(P〈0.05)。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8.3个月(3-36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48岁。通过体位复位及Sky扩张器撑开复位后,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充填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根据Denis胸腰椎骨折的分型:压缩性骨折,B型27例,C型3例,D型5例;爆裂性骨折2例,均为B型。利用体位复位,经皮穿刺,Sky椎体成形器扩张椎体,注入可降解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丢失率和后凸畸形矫正率,记录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改变从术前平均(7.6±2.5)分降至术后平均(1.8±1.5)分,椎体前壁高度和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体位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