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依法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加强医疗废物的法制化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方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成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理顺医疗废物从产生到交运各环节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对全院员工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重要环节、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管理,改善医疗废物管理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各级领导加强监督与检查.结果 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结论 医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基础,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是医疗废物管理中的重要步骤.在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减量化的原则,同时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严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1,2]。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健全医疗废物全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现报告如下。1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成立本院医疗废物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制定医疗废物全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以及医疗废物的分类目标。制定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制定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2加强各级各类人员…  相似文献   

3.
陈月琴 《护理研究》2013,(10):3285-3287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江苏省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制订调查表,从管理职责、分类与收集、运送、暂存与登记、处置、职业防护与培训6个方面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比较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调研结果。[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二级医院在培训、运送路线、收集频次、应急预案、利器伤处理及报告程序、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明显优于一级医院。[结论]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建立专门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督查考核。结果:通过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等级进行严格地全程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环节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武改丽  高美荣 《全科护理》2011,(14):1286-1287
[目的]规范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案]调查全院40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交接等情况。[结果]87%医护人员能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医疗废物里有90%的均为一次性医疗用品所产生。[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关于医疗垃圾管理知识的培训;减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提倡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方案]调查全院40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交接等情况.[结果]87%医护人员能严格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医疗废物里有90%的均为一次性医疗用品所产生.[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关于医疗垃圾管理知识的培训;减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提倡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护理管理》2007,7(7):75-75
卫生部近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杜绝医疗废物外流造成危害。通知指出,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废物管理和安全处置工作的关键部门,要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切实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交处置中心处置等环节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避免因医疗废物外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医疗废物  相似文献   

8.
引入ISO 9000族标准加强医疗废物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方法建立健全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引入ISO9000族标准,制定医疗废物从产生到交运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全院员工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采取问题反馈的措施,及时整改。结果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结论引入ISO9000族标准,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过程管理,达到医疗废物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方法建立健全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引入ISO9000族标准,理顺医疗废物从产生到交运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全院员工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培训,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采取问题反馈,及时整改。结果医疗废物的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结论引入ISO9000族标准,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过程管理,达到医疗废物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部门合作促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的实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明确各部门职责,由院感科牵头,质控办、护理部、医务科、总务科、设备科、药事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协调统一,定期监督检查医院感染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作用,加强常态管理。结果:全员防控意识得到提高,医护人员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病例能及时上报,各项措施得以实施。结论:通过多部门互相协作,多维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部分基层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存在监督管理组织不健全、认识不足、设施简陋、处置存在误区等问题。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准则,提出宣传和监管并举;加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设施、规范处置流程、严格废弃物分类和环节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及管理现状,探讨社区家庭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9.1%的社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容不熟悉,60.6%的社区护理人员对医疗垃圾的暂存时间掌握不正确,86.2%的护士对破损体温计属于损伤性医疗垃圾概念不清楚。结论:有必要加强护理管理者对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明确家庭护理中产生废物的分类以及保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批量收治伤员时的骨科护理管理流程。方法:对汶川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1410名骨科地震伤员时包括紧急组织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流程革新以及信息管理等的护理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保证了在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伤员的整体救护水平。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各部门配合,再造护理管理流程,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成人和小儿共享急诊留观室和ICU的医疗模式在小儿急救方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近五年来共享急诊册观室和ICU的儿科病人以及NICU的患儿在就诊季节、死亡率、疾病谱、儿科急诊医护人员管理方而的特点。结果急诊观察室收治儿科病人占急诊总量的0.78%,对减少住院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诊断准确性与缓冲急诊高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科急诊病人就诊有一定的季节性;该院共享ICU、NICU的死亡率与同级医院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根据该院儿科病人ICU疾病谱及治疗措施,成人和儿童共享急诊科完全能满足儿科急诊病人的需要.结论在二级综合医院中通过合理的管理,成人和儿童共享急诊观察室和ICU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就诊规律,为急诊护理人力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12日~2011年8月11日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留观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抢救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患者明显多于夏秋季节,病种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为多。结论:通过对急诊抢救室病谱的调查与分析,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配备和培养指明方向,同时尚可加强预防为主的观点,促进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压疮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建立管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实施全过程监控,确定重点环节,由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负责严密监控。结果2004年11月~2005年11月科室主动上报压疮81例(其中院外带入47例),压疮高发科室依次为骨科、内科、ICU、急诊、外科。31例出院时好转,5例愈合。结论通过过程监控,进一步规范了压疮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应对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护理部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成立防疫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并启动应急管理预案,配合实施应急管理工作,持续管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多措并举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结果 在护理部应急管理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该院一线2 800余名支援护士顺利协助并完成发热门急诊、隔离病区、方舱医院及其他一线病区患者的重症抢救、检验检查、诊疗转运等救援工作。 结论 该院护理部通过制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和构建精准化管理策略,为指导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防控疫情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产科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因此在救治过程中多学科协调合作,密切配合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针对产科急危重症产妇采用医护协同分层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成功救治1例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伴先兆子宫破裂产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rse practitioner-run Minor Injuries and Primary Care Unit in the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n east London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is outli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clinical protocols, operational policies, staff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budgeting and publicity are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es' skills is illustrated by a reduction in waiting times, standardized optimum clinical practice,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creased health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referrals to, and from, Primary Care facilities. The potential for other such units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A & E departments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