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药膳联合八段锦功能锻炼对寻常型银屑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中药药膳治疗,试验组(33例)给予中药药膳联合八段锦治疗,采用MYRIAB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于治疗前后测量腰椎,尺骨远端及桡骨远端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I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1次。并采用骨质疏松症状评分表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进行评价。6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I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药膳联合八段锦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93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50例老年女性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和ET-1水平及骨代谢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测量仪对每位研究对象L1~4椎体处和股骨颈的BMD进行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IGF-1、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和BM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ET-1、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1)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血清IGF-1水平与ET-1、CTX-1和TRACP-5b呈负相关(P0.05),而与BGP、BAP和BMD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血清ET-1水平与BGP、BAP和BMD呈负相关(P0.05),而与CTX-1和TRACP-5b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1水平降低而ET-1水平升高,且与BMD和骨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对预测再发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我院178例确诊的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血清BALP水平、骨密度值(BMD)、钙、磷及临床一般资料等,跟踪随访4年,以患者再发骨折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判BALP的预测价值。结果 17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年内30(16.9%)例发生再次骨折。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P、年龄、性别和BMD是患者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BALP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诊断临界点为29.0μg/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3%、63.8%。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LP29.0μg/L患者骨折再发率较BALP≤29.0μg/L更高(p=0.026)。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较高,检测血清BALP水平是有效可行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于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骨量减少的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25-(OH)D3的水平。将上述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柳氮磺吡啶、碳酸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BALP、TRACP-5b、25-(OH)D3,骨密度(BMD)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 AS组BALP、TRACP-5b高于健康组,25-(OH)D3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ALP、25-(OH)D3水平均有升高(P0.05),TRACP-5b水平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BALP及25-(OH)D3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复查腰椎、大转子、转子间BMD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5例骨量恢复正常;对照组6个月后BMD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大转子、转子间BMD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ESR、CRP及BASDAI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ESR下降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并降低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抗骨质疏松药物PTH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LFPEF)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骨折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PTH治疗,治疗患者术后给予PTH联合LFPE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股骨颈及腰椎的骨密度,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BALP和BGP水平显著上升,而TRACP-5b和CTX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BALP、BGP、TRACP-5b、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LFPE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骨折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代谢水平的特点,了解一定年龄范围内男性骨质疏松的特点.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对象的666名老年汉族和维吾尔族男性,测量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25羟基维生素D3(25-( OH) VD3),按BMD值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在年龄、BGP、TRACP-5b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两两比较:汉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TRACP-5b高于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GP骨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维吾尔族骨量减少组的25-( OH) VD2、25-(OH)VD3与正常组存在差异,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同组比较中: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中,维吾尔族25-(OH)VD2、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P<0.05),正常组中维吾尔族老年男性BAP、BGP水平高于汉族老年男性(P<0.05);同组中,维吾尔族年龄均低于汉族年龄(P<0.05).结论 BGP、TRACP-5b在汉族老年男性中可以较早的反应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性,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检测指标;维吾尔族老年男性和汉族老年男性在维生素D代谢上可能存在着差异并影响到骨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科2007 -2009年人院的绝经女性115例,采用DPX2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 (L2 ~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的骨密度 (BMD)值;根据Tscore值将人选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8例)和骨质疏松组(67例)。并选未绝经女性 30例,骨密度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 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的浓度,并比较三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并 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骨量 正常组(P<0. 05);骨质疏松组血中ALP、BGP、TRAP-5b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 <0. 05 ),骨 量正常组血清ALP、BGP、TRAP-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对照组各部 位的骨密度值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中,ALP和TRAP- 5b与腰椎(L2 ~L4)及股骨颈部位的BMD有一定的关系,呈负相关(r分别为-0. 248、- 0. 364、- 0.434、-0.386 )。结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血清ALP、BGP、TRAP-5b浓度变化可反映 骨代谢活动,绝经女性BMD的降低与骨转换率升高有关。检测代谢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OP)。  相似文献   

8.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数据库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2例,其中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一次口服;未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59例(B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骨转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25羟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BAP和TRAP-5b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0.60%和32.95%(P0.001)治疗6个月时完全降至女性绝经前水平,并一直维持在此水平至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治疗前后BAP和TRAP-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其BAP及TRAP-5b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高转换状态可以明显改善,骨转换指标BAP和TRAP-5b水平回落到绝经前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骨密度、骨代谢以及钙、镁、锌和磷水平特点。方法选取62例克罗恩病患者,按照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检测患者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和人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的水平;测定血清钙、磷、镁、锌和患者腰椎(L_(1~4))及左侧股骨密度。结果活动组患者的腰椎(L_(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较低,血清钙、磷、镁、锌以及成骨代谢指标BALP、BGP较低,破骨代谢指标TRACP-5b和CTX水平较高。两组患者上述各种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注克罗恩病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异常的问题上,也需要关注其电解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 1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复位结合石膏固定,对照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治疗为期6个月,观察治疗后桡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及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患者双侧桡骨远端B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代谢,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治疗失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