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2-2003年我院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监测2002年至2003年3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物的毒副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的使用量,其中苯妥英钠毒副作用最大,过量的检出率最高,受检例数最少。提示监测血药浓度是实施个体化给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TDM)与抗癫药物(AEDs)临床疗效的关系,提高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运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的216例次(其中住院患者153例次)应用AED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住院患者AED应用的总有效率为68.7%,中毒患者为6.5%,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治疗浓度的患者比例达79.5%。结论在应用AED时,不仅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还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本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几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近年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系统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癫痫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常用于癫痫的治疗药物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窗窄、服药周期长等特点.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降低癫痫的发作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某院开展的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回访,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回访结果综合评价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指导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1—12月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进行回访,分析血药浓度达标率与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率。结果 共收集数据52例,排除空号,诊断和症状不符等情况,可用数据共42例。监测对象以中青年(19-60岁)为主,占71.43%,男性多于女性。奥卡西平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的范围内的比例(89.66%)高于拉莫三嗪(15.38%)(P<0.05)。通过电话进行回访,联合用药患者共17例,其中联合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治疗有效率为33.33%;联合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率为50%;联合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治疗有效率为40%;联合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结果有效的例数是1例,有效率为100%。奥卡西平总有效率为51.72%,高于拉莫三嗪的30.77%(P<0.05)。结论 新型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总体达标率不够。对回访...  相似文献   

6.
李秀玉 《医学综述》2013,19(13):2439-2440
目的监测癫痫患者抗癫痫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偏振法,对来宣武医院就诊的7 292例癫痫患者血清中的抗癫痫药物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纯服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的患者分别占总用药人数的32.55%和23.15%;有15.50%的患者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药制剂。136例患者服用的纯中药制剂,仅占服用中药制剂患者的12%,其余88%的患者服用的中药制剂中均混有抗癫痫药西药成分,其中以苯巴比妥最多,占21.95%;同时混有2种抗癫痫西药成分的占31.33%,混有3种及以上西药成分的占19.64%。另有20.02%患者联合用药。结论通过监测抗癫痫药物用药情况发现,部分癫痫患者未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7.
覃业语  黄春新  林慧 《海南医学》2012,23(21):106-107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物(AEDs)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探讨如何开展抗癫痫类药血药浓度监测后的药学服务。方法采用酶扩增均相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抗癫痫类药物丙戊酸钠(VPA)、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血药浓度,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9-2011年945例次VPA、278例次PHT、157例次CBZ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其中55.3%的患者VPA监测结果在有效参考血药浓度范围以内,31.7%的患者PHT监测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以内,79.0%的患者CBZ监测结果在有效参考血药浓度范围内。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临床药师于血药浓度监测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对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周为和喜梅刘学武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郑州450052关键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分析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或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并为用药过量的中毒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自1988年开展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现将血药浓...  相似文献   

9.
10.
蒋静子  邵国富 《医学综述》2004,10(4):241-242
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和苯巴比妥(PB)是国内、外常用的4种一线抗癫痫药物(AEDs),它们的有效血药浓度分别为50-100μg/ml、4—10μg/ml、10~20μg/ml和15~30μg/ml。由于抗癫痫药物只有进入脑内才能发挥治疗作用,故理论上AEDs的脑内浓度应是比血药浓度更为敏感的一个监测疗效的指标。然而,由于目前尚无可普及应  相似文献   

11.
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多种抗癫痫药物的血清浓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多种抗癫痫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清用叔丁基甲醚 (MTBE)两次提取 ,室温下N2 吹干 ,残渣用甲醇溶解 ,进样分析 ,色谱条件为C1 8柱 ( 2 5 0mm× 4.6mm ,5 μm) ,流动相为 ψ(甲醇 ∶乙腈 ∶水 ) =40 ∶ 13∶ 47,检测波长 2 40nm。结果 :7种药物一次性分离 ,血清杂质不干扰测定 ,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大于 0 .999,回收率为 92 %~ 10 5 %。结论 :方法专属性好 ,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了解常规应用抗癫(癎)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85例癫(癎)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监测446例次中,低于有效血药浓度202例次,占45.3%,高于有效血药浓度34例次,占7.6%.结论 癫(癎)患者常规经验用药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度监测对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癫痫病人的抗痫药浓度变化及诊治特点。方法 用HPLC方法或TDX分析仪测定血浓度。结果 老年性癫痫多为症状性癫痫 ,全身性发作的疗效优于部分性发作。服常规剂量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的血浓度范围分别为 :12 .1~ 5 1μg·ml- 1 ,3.5 4~ 15 .1μg·ml- 1 ,2 8~ 12 7μg·ml- 1 。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31例(37% )。结论 老年性癫痫的临床表现有别于青少年。对老年癫痫患者 ,应据其临床发作情况 ,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抗痫药浓度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一线的传统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保留率,为癫痫患者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随诊对269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按发作类型随机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比较它们的一年保留率,并详细记录停药原因。结果一年保留率统计,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苯妥英钠63.5%、丙戊酸钠67.3%、卡马西平68.6%,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拉莫三嗪88.5%、托吡酯74.5%、奥卡西平75%,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一年保留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的原因方面,传统抗癫痫药物(52.5%)比新型抗癫痫药物(26.7%)更容易因为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一年保留率较传统的抗癫痫药物高,提示对于新诊断癫痫患者应优先选择新型的抗癫痫药物作为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药物是治疗癫的一线手段,抗癫药物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1978年以前上市的传统抗癫药物,到1993年以后上市的新型抗癫药物,抗癫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近年一批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有望用于临床;某些可能具有抗癫作用的靶点、机制及通路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药理机制上对历代抗癫药物及其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6.
药物是治疗癫(癎)的一线手段,抗癫(癎)药物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1978年以前上市的传统抗癫(癎)药物,到1993年以后上市的新型抗癫(癎)药物,抗癫(癎)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近年一批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有望用于临床;某些可能具有抗癫(癎)作用的靶点、机制及通路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药理机制上对历代抗癫(癎)药物及其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7.
抗氧化剂防治抗癫痫药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抗癫痫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防治功效。方法不同年龄大鼠(7d和2个月)随机分组后分别灌喂抗癫痫药物及抗氧化剂,并取坐骨神经用于组织病理观察,同时检测坐骨神经组织匀浆和大鼠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补充抗氧化剂后,两年龄组原纤维病变率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和周围神经组织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GBE和维生素E通过改善体内超氧化-抗氧化平衡,可有效防治抗癫痫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Different antiepileptic drugs(AEDs) may cause similar adverse effects,one of which is diplopia.However,the AEDs causing diplopia and the dose-response effect of each drug remains uncertain.In this study,we compared several second-generation AED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y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diplopia and their effect-causing dose.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9 studies in agreement with our inclusion criteri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ight commonly used second-generation AEDs(gabapentin,levetiracetam,oxcarbazepine,lamotrigine,pregabalin,topiramate,vigabatrin and zonisamide) could cause diplopia.The reported odds ratios(ORs) ranged from 1.406 to 7.996.Ranking risks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ORs of the eight AEDs of any dose result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use of oxcarbazepine(7.996),levetiracetam(7.472),lamotrigine(5.258),vigabatrin(3.562),pregabalin(3.048),topiramate(2.660),gabapentin(1.966),zonisamide(1.406).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Rs above,we can conclude that second-generation AEDs of any dose may cause diplopia.However,the levetiracetam-caused diplopia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data(OR,7.472;95% confidence interval,0.375-148.772).These findings ask for better concerns about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hen giving antiepileptic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HPLC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方法:在不同流动相配比、沉淀剂及柱温条件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万古霉素浓度,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和操作方法.结果:在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2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 3.2)-乙腈(90:1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6 nm、柱温35℃的情况下,万古霉素浓度在4.47~60.83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 943,n=5),回收率在85%~115%范围内;日内、日间RSD<15%,在定量下限附近RSD<20%.结论:优化后,操作简便快速,回收率稳定,适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茶碱维持量疗法的820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5.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10-20μg/ml,27.1%的病例茶碱血药浓度高于20μg/ml,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沙丁胺醇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特布他林,利福平,速尿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肝功能不正常,肺心病提高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高,嗜烟降低茶碱血药浓度,易使茶碱血药浓度偏低。结论:茶碱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嗜好等影响茶碱血药浓度,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