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形态。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空腹血清MMPO浓度为(549.93±153.12)ng/ml,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的(281.45±120.34)ng/ml和(87.36±23.6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MP-9水平的升高,可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MMP-9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5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清OPN及MM P-3水平,并与患者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OPN水平与MMP-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及MMP-3参与AS发病,其血清水平检测可用于患者病情活动判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水平变化及对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70例正常人与66例稳定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MMP-2、MMP-9水平,比较MMP-2和MMP-9水平差异性。结果 ACS患者MMP-2为(204.68±38.42)ng/ml,MMP-9为(781.62±287.37)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和正常人群(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MMP-2为(276.82±53.86)ng/ml,MMP-9为(793.56±264.38)n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P0.05)。结论 ACS患者MMP-2和MMP-9呈高表达,MMP-2和MMP-9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血清学指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2、MMP-9和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共73例(包括进行期48例、静止期25例)和健康对照58例样本为试验材料,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技术测定血清中MMP-2、MMP-9和IL-18浓度。结果进行期患者血清MMP-2、MMP-9和IL-18浓度均最高,分别为411.57±123.48ng/mL、681.42±297.31ng/mL和421.73±41.30ng/mL,显著高于静止期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MMP-2、MMP-9和IL-18浓度分别为273.54±91.85ng/mL、431.65±120.81ng/mL和287.34±19.41n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MMP-2、MMP-9和IL-18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观察其浓度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 MMP、IL-6和 Ps 水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IL-6及 P 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临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冠脉介入手术组,同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介入干预前后 MMP-9、IL-6水平和 P 选择素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前 MMP-9(704.03±122.54)和 P 选择素(192.34±103.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67±82.79)和(121.27±69.13)、IL-6(50.62±11.17)低于对照组的(71.38±15.75)(P <0.05);冠状动脉介入术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指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急性梗死患者的各指标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无差异(P <0.05)。IL-6水平 P 选择素浓度低于干预前(P <0.05);接受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MMP-9、IL-6水平 P 选择素比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降低更加明显(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脉介入干预可以降低机体 MMP-9和 P 选择素水平,升高 IL-6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40例HSP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清MMP-9水平。结果HSP急性发作组血清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0、8.42、6.37、8.13,P均〈0.05);HSP缓解组血清MMP-9仍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L(t=9.92,P〈0.051:HSP急性期并发肾损害组及有胃肠道症状组患儿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无肾损害组及无胃肠道症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5、3.17,P均〈0.05),而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6、0.56,P均〉0.05)。HSP急性期患儿血MMP-9水平与CRP浓度之间成直线正相关(r=0.68,P〈0.05)。结论MMP-9参与了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MMP-9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及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 )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细菌感染患者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永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66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对症治疗后水平进行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PCT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同时将6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5.21±2.03)ng/mL、(71.3±21.1)mg/L ;非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分别为(0.38±0.17)ng/mL、(13.0±4.0)mg/L ;重症细菌感染组对症抗菌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1.24±0.42)ng/mL、(23.6±5.1)mg/L。重症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PCT、CRP比较及重症细菌感染组抗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 灵敏度(92.5%)与CRP灵敏度(100.0%)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 特异性(85.5%)明显高于CRP(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与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细菌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监测PCT、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LIN Ning  林新  DEN Zhikui 《检验医学》2008,23(4):357-35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9(MMP-1、3、9)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5例AS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1、3、9及白细胞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各个指标在A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S组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AS组血清MMP-3、TNF-α、CRP、IL-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P〈0.05);AS组血清MMP-1、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组中仅MMP-3与IL-15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MMP-3和IL-15在A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AS病情的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指标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9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4例,心肌梗死(AMI组)3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指标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9指标水平。比较各组hs—CRP及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从SA组、UA组到AMI组,此二项指标又逐级升高,组间比较亦具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MMP-9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32,P〈0.01;r=0.910,P〈0.01)。结论血清hs—CRP及MMP-9水平的变化对分析冠心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5例川崎病患儿分为A组(血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25例,B组(阿司匹林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恢复正常时间的变化及冠心病(CAD)发生率。结果45例患儿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9例(A组10例,B组9例),病变率42.2%,治疗后WBC、PLT、ESR、CRP、血沉恢复正常时间、CAD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A组冠脉病变2周后的恢复率(40.0%),高于B组(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变情况明显好于B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12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定量检测血清NSE、MMP-9水平,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量出血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小量出血者(P〈0.01),意识不清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高于意识清醒者(P〈0.01)。本文死亡率为32.81%(42/128),血清NSE异常组的死亡率(35.7%)显著高于正常组(12.5%)(P〈0.01),血清MMP-9异常组的死亡率(36.1%)显著高于正常组(15.0%)(P〈0.01)。结论怠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SE、MMP-9定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轻重及评价发生意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早期软骨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0例SpA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COMP的水平。同时测定SpA患者的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类风湿因(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痛关节数、附着点压痛数、夜间背痛(h)、骶髂关节压痛、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及骶髂关节的CT分级,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结果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11.459±3.091)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234±1.722)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例SpA活动期患者血清COMP水平为(12.772±2.223)U/L,与12例不活动期患者[(9.450±2.211)U/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OMP水平与SpA患者的ESR、CRP、肿痛关节数、附着点压痛数、夜间背痛(h)、脊柱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的CT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RF、骶髂关节压痛、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pA患者血清中COMP高水平存在提示SpA疾病活动性和早期关节软骨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疾病活动性指标对评估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期疗效的作用。方法14例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初次接受IFX200mg滴注,分别于0h(基线),滴注后3h,6h、24h、3d、7d和14d进行疾病活动性指标评估。主要指标:肿胀关节数目(SJC)、触痛关节数目(TJC)、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疾病活动指数(DAS)28-CRP、健康评估问卷(HAQ)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SJC、TJC、CRP、ESR、DAS28-CRP、HAQ及RF等指标均在治疗第14天时明显改善,其中TJC在治疗3d后开始减少,SJC和HAQ在治疗7d后改善,CRP和DAS28-CRP于滴注后6h即开始下降。CRP在3d时达到低谷,7d后逐渐回升,14d时仍低于基线水平。结论CRP和DAS28-CRP是反映IFX治疗RA早期疗效的最敏感指标,可作为IFX早期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金属蛋白酶(MMP-2)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正常人30例、2型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蛋白尿组30例)患者共120例研究对象的血清抵抗素、Hs-CRP和MMP-2水平,并分析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蛋白尿组两个亚组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抵抗素与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67,0.61 P值均〈0.01).DM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蛋白尿组两个亚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 MMP-2和血清抵抗素.Hs-CRP、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64,-0.60,-0.58 P值均〈0.01).结论 抵抗素、Hs-CRP、MMP-2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其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评价血清MMP-9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40例,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并记录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分别与血清MMP-9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MMP-9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r=0.64,P<0.05)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r=0.78,P<0.01)均呈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血清MMP-9浓度的水平呈正相关(r=0.725,P=0.0000)。结论 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测定血清MMP-9水平有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及冠脉狭窄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川崎病(KD)病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KD病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ESR及CRP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并分析ESR和CRP的变化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 60例KD病儿治疗前43例(71.7%)ESR大于40 mm/1 h,33例(55.0%)CRP大于30 mg/L;治疗后5例(8.3%)ESR大于40 mm/1 h,且CK-MB升高和冠状动脉扩张病儿的ESR明显高于CK-MB正常和冠状动脉未扩张病儿(z=3.225~6.452,P〈0.01)。以ESR〉40 mm/1 h和CRP〉30 mg/L为ESR和CRP升高的标准,低ESR+低CRP组病儿100%有冠状动脉扩张;高ESR+高CRP组病儿41.7%有冠状动脉扩张,8.3%有CK-MB升高。结论 ESR和CRP水平变化与KD的心血管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汪洪  魏芳 《华西医学》2010,(5):825-82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8年1月9月住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分别测定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沉和体温,并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ECOPD患者在感染期CRP总阳性率为100.00%,显著高于治疗前WBC、N%、血沉和体温的阳性率(P〈0.05);也显著高于感染控制后(P〈0.05)。结论 CRP作为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也可作为指导临床及时、正确使用或评价抗生素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整合素β3(Integrin β3)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微血管密度、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MMP-9、Integrinβ3 mRNA和CD34的表达。结果MMP-9和Integrinβ3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0%和60.95%,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1);MMP-9、Integrin β3 mRNA的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均高于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P均〈0.05);MVD值分别与MMP-9和Integrin β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MMP-9和Integrinβ3 mRNA的阳性表达以及MVD值≥39.5病例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和MVD值〈39.5的病例;MMP-9和Integrin β3 mRNA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9、Integrinβ3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