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2):1384-1387
目的 分析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连续康复治疗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评价两组患儿平衡及粗大运动功能,记录步长、步宽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能力,并比较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对步行能力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 评分、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3.543,P<0.01);两组治疗前步行能力相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步宽显著降低,步长、MWS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步长、MWS显著高于对照组,步宽显著低于对照组(t=4.767、3.985、4.221,P<0.001);治疗后不同年龄及GMFCS分级患儿步宽、步长、MW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3.986、2.8782.986,P<0.001;GMFCS分级:t=4.043、4.173、3.875,P<0.001)。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能提升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步行宽度,提升步速及步长,也能显著提升其康复效果,同时患儿年龄及GMFCS分级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经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术、物理因子、推拿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肢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MA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腘窝角小于对照组患儿,足背屈角大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杨诺  王立哲  马翠  贾飞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59-3260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0例,给予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口服,初始剂量2.5 mg/(kg.d),根据患儿反应情况缓慢加量,每1~2周加量1次,每次增加2.5 mg/(kg.d),最大剂量10.0 mg/(kg.d)。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8周末(治疗后),由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8周末医师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对1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不随意运动进行测评,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家长组:t=7.725,P<0.05;康复治疗师组:t=6.364,P<0.05;医师组:t=3.057,P<0.05);家长、康复治疗师及医师VAS测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2.748,P>0.05);CGI评分结果,疗效指数>1.0,治疗有效,未见不良反应。CGI测评用药起效时间为3~28天,平均起效时间(11.7±7.5)天。结论:小剂量左乙拉西坦可减少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不随意运动,起效快、安全、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上伴语言障碍的小儿脑瘫患者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伴语言障碍的小儿脑瘫患者50例为样本,采取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实验组,每组25例。采取常规方案及运动训练联合疗法干预参照组及实验组,在此过程中,实验组再联合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对实验组、参照组的语言功能改善、临床效果及口腔开合度改善情况实施讨论评价。结果 对比参照组治疗效果,实验组的语言功能改善有效性较高,肢体运动能力及平衡能力改善良好,口腔开合度改善有效率较突出,二组评定(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方案、常规运动训练方式干预伴语言障碍的小儿脑瘫患者的同时,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运动平衡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训练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基础上,行感觉统合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智力状态康复水平(IQ、DQ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IQ和DQ评分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训练组患儿的IQ和DQ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患儿的IQ和DQ评分,改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对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婴幼儿脑瘫患儿68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治疗、儿童保健科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实验组在给予以上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痊愈率26.3%,显效率55.3%;而对照组痊愈率6.7%,显效率40%.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婴幼儿脑瘫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I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月龄介于6~36个月,按规定治疗的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药物、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电针和高压氧治疗。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价,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总百分比(t=2.08,P〈0.05)、评分总百分比差(t=4.45,P〈0.05);综合功能运动能区评定评分(t=2.76,P〈0.05)及评分差(t=4.95,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针刺结合高压氧对脑瘫具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蔚筠  何雪萍  徐雅 《现代保健》2011,(16):125-126
目的 探讨Bobath疗法治疗脑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56例脑瘫患儿的病史采摘,根据Bobath评价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采用Bobath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训练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异常姿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以Bobath疗法治疗,使小儿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抽动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新途径,近3年来,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通过感觉统合强化训练治疗本病2 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2 6例儿童来自市区和周边县区,经检查均符合儿童抽动症的诊断标准[1 ] 。其中男童2 3例,女童3例。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发病年龄最小4岁8个月,最大9岁10月。年龄分布4岁~2例,6岁~18例,8岁~6例。曾用过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等)治疗者7例,其中服药时间最长者2年,最短3个月;应用中医针灸者4例,时间最长者6个月,最短1个月,均效果不佳。脑电图功能异常者(为多发慢波…  相似文献   

11.
谭育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89-269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觉以及智能方面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影响。方法:对16例2.5~4岁之间的脑瘫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并在训练前后进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0~4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后,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缺陷障碍患儿86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意力缺陷患儿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近2年儿童保健门诊诊断为注意力缺陷障碍的患儿进行不同方法治疗,观察1、3、6个月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利他林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综合治疗组与感统训练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作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运动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康复训练时间安排均8周一个周期,6d/周,3 h/天,一个周期后对两组进行康复疗效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结果:经过观察对比显示,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的儿童脑瘫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运动训练的患儿的总有效率75.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患儿FMA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大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瘫康复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可调重服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0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佩戴可调重服。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和儿童能力评定量表 (PEDI)对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儿童QUEST、PED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可调重服的佩戴能有效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凤兰  谭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41-6242
1临床资料
  2008---2012年期间我科收治小儿脑瘫高危儿1-6月龄114例,其中唐氏综合征2例、母亲患胆汁淤积综合征2例,妊娠高血压18例,妊娠心肌病1例,前置胎盘出血3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40余例,巨大儿2例,多胎妊娠1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5例,新生儿黄疸12例,剖宫产8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5例,营养不良7例,试管婴儿1例,小头畸形4例。临床表现肌张力增高64例,肌张力低下23例,其他发育落后。经过运动疗法治疗3-6个月大多数患儿康复,随访一年运动功能正常,少数脑损伤严重患儿后期治疗1-2年后恢复正常,特别严重放弃治疗5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结果 对就诊的198 例主诉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挑食、动作不协调、性格孤僻等表现的儿童,使用瑞氏检查表检查,发现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2.5:1,年龄多在6-10岁,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比例最多。结论 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感觉统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童感觉统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感觉统合治疗方法对960例行为问题儿童进行治疗,其中男孩692例,女孩268例,年龄2~13岁。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年龄在4~8岁组儿童有效率高于2~4岁及8~13岁组,IQ为70~110组儿童治疗的有效率高于IQ低于70及IQ高于110组。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治疗疗效肯定,疗效与儿童年龄、智力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和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方法 ] 对上海市 6个区 1731名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 ,学习成绩和有关行为调查。  [结果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对学习和行为有显著影响。  [结论 ] 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完善对发展和改善儿童学习及行为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儿分为研究组(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患儿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可以降低患儿伤残程度,临床治疗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