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480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缬沙坦+贝前列素钠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压、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显著提高(P均=0.001);且与缬沙坦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130.92±5.92)/(80.18±6.69)mmHg比(120.93±6.53)/(69.98±6.32)mmHg]、肌酐[(93.92±10.49)μmol/L比(83.14±11.03)μmol/L]、尿β2微球蛋白[(385.41±35.54)μg/L比(362.65±26.59)μg/L]、D-二聚体[(1.75±0.44) mg/L比(1.01±0.11) mg/L]水平均下降更显著,肌酐清除率[(63.22±7.66) ml/min比(79.13±8.83) ml/min]提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与缬沙坦单药相比,缬沙坦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压,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12周。测量比较三组总有效率、血压达标情况、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 (CysC)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139。与氨氯地平组和依那普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压达标时间显著缩短[(10.84±2.79)月比(10.75±3.31)月比(8.20±1.46)月,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UAER、Scr、血清CysC和BU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2周后,与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比较,联合治疗组UAER [(130.55±12.72)μg/min比(135.63±17.64)μg/min比(112.25±13.34)μg/min]、Scr [(79.32±6.13)μmol/L比(80.25±5.97)μmol/L比(68.04±5.56)μmol/L]、血清CysC [(1.14±0.23)mg/L比(1.21±0.26)mg/L比(0.76±0.17)mg/L]及BUN [(5.16±1.13)mmol/L比(5.79±1.03)mmol/L比(4.23±0.56)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氨氯地平组BUN水平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或0.01。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757。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对肾功能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药方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对慢性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在慢性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缬沙坦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口服,联合用药组在缬沙坦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Scr、BUN、24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肾功能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组Scr[(286.37±84.72):(327.52±92.63)μmol/L]、BUN[(8.35±5.24):(9.46±6.14)mmol/L]、24h尿蛋白[(0.89±0.71):(1.52±0.84)g/L]、血脂均较缬沙坦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轻肾病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其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128例,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设定的亚洲人肥胖诊断标准,其中肥胖组68例,对照组60例。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尿素、血肌酐、胱抑素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 beta-D glucosaminidase,NAG)、尿微量清蛋白及体质量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质量指数、NAG、胱抑素C、血尿素、血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1.80)kg/m~2 vs(23.95±2.00)kg/m~2,(19.34±1.40)U/L vs(14.92±1.31)U/L,(0.69±0.06)mg/L vs(0.47±0.05)mg/L,(11.50±2.90)mmol/Lvs(8.60±1.90)mmol/L,(159.50±10.40)μmol/L vs(148.90±10.70)μmol/L,P0.05]。肥胖组尿微量清蛋白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vs 46.7%,P0.01)。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有血压、脉压差、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NAG、胱抑素C、血尿素、尿微量清蛋白(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与肥胖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以及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氯沙坦+氢氯噻嗪6周降压治疗后EH患者血清尿酸(SUA)和电解质的变化.方法 收集福州4家医院近3年连续的EH患者共1080例,其中男女之比662:418,平均年龄(60.9±12.3)岁,治疗前后血压记录完整者1000例,肾功能和电解质完整者600例.结果 EH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5.83%(279/1080),与EH组比较,EH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体质指数、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分别<0.05和0.01).降压治疗6周末69.40%(694/1000)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85.30%(853/1000)患者舒张压<90 mm Hg.不同降压药物治疗后SUA和血钾的变化:低剂量利尿剂组SUA平均升高(43.81±71.79)μmol/L(P<0.0001),氯沙坦组平均下降(44.96±90.63)μmol/L(P<0.01,100 mg组优于50 mg组),氯沙坦+氢氯噻嗪组平均下降(7.46±84.72)μmol/L,三组药物治疗后SU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利尿剂组血钾平均下降(0.30±0.44)mmol/L(P<0.01),与氯沙坦组[(0.06±0.43)mmol/L]和氯沙坦+氢氯噻嗪组[(-0.04±0.44)mmol/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H患者25.83%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有体质指数增加和肾功能损害趋势;低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会加重SUA增高和低血钾,氯沙坦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SUA,而氯沙坦+氢氯噻嗪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福辛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联用和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 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名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10 mg/d,n=50)、氯沙坦组(50 mg/d,n=41)和联合用药组(福辛普利5 mg 氯沙坦25 mg/d,n=45).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能够耐受者增加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随访4周.人选患者均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后测定MAU及血压.结果 治疗8周后3组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n=42,(12.6±2.3)/(9.2±1.5)mmHg],氯沙坦组[n=39,(12.2±2.1)/(9.3±1.5)mmHg],联合用药组[n]=43,(12.2±2.2)/(9.6±2.1)mmH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降低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18.3±3.1)×10~mol/L].氯沙坦组[(18.5±3.3)×10-8mol/L],联合用药组[(26.1±4.35)×10-8mol/L],两个单用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均<0.01.结论 ACEI类药物和ARB类药物联用和单用ACEI或ARB加大单药物剂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没有明显差别,但是联用两种药物较单用加大单药剂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及氯沙坦对UA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试验组)和缬沙坦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前、后UA变化.结果 ①高血压1、2、3级患者UA分别为(279.28±95.27)μmol/L、(312.63±83.57)μmol/L和(451.03±72.73)μmol/L,高血压3级患者UA明显高于1级和2级患者(P<0.01);②氯沙坦组治疗后UA水平显著降低(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UA水平与血压水平相关.氯沙坦具有降UA作用,而缬沙坦无降UA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之间,其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FBG)≤7mmol/L,餐后2h血糖(P2hBG)≤10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ARB氯沙坦50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复查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UAER。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R为(76±11)μg/min,与治疗前(119±14)μg/min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25±13)μg/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ARB氯沙坦在对血压无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联用和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名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10 mg/d,n=50)、氯沙坦组(50 mg/d,n=41)和联合用药组(福辛普利5 mg+氯沙坦25 mg/d,n=45)。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能够耐受者增加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随访4周。入选患者均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后测定 MAU 及血压。结果治疗8周后3组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n=42,(12.6±2.3)/(9.2±1.5)mmHg],氯沙坦组[n=39,(12.2±2.1)/(9.3±1.5)mmHg],联合用药组[n=43,(12.2±2.2)/(9.6±2.1)mmH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MAU 降低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18.3±3.1)×10~(-8)mol/L],氯沙坦组[(18.5±3.3)×10~(-8)mol/L],联合用药组[(26.1±4.35)×10~(-8)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 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 μg/min之间,其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FBG)≤7 mmol/L,餐后2 h血糖(P2hBG)≤10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ARB氯沙坦50 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复查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UAER.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R为(76±11)μg/min,与治疗前(119±14)μg/min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25±13)μg/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ARB氯沙坦在对血压无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炎康复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肾小管标志性蛋白/酶的影响.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适宜的饮食、运动方案,在控制血糖、血脂等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肾炎康复片5片,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24 h尿总蛋白、白蛋白、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hs-CRP由(4.52±2.01) mg/L降至(3.09±0.85) mg/L,尿NAG由(19.28±7.04) U/L降至(13.70±6.61) U/L,β2-MG由(0.56±0.13) mg/L降至(0.35±0.20) mg/L,RBP由(2.83±1.21) mg/L降至(1.40 ± 0.69) m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08,4.523,3.418,3.977,P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总蛋白由(0.40±0.12) g/24h降至(0.28±0.15) g/24h,ALB由(105.91±41.50) mg/24h降至(65.05±42.52) mg/24 h,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6,4.234,P均<0.05),对照组24 h尿总蛋白和ALB也均下降(t值分别为2.325,1.701,P均<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肾炎康复片可减少肾小球性尿白蛋白排泄,减轻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3 m,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3 m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乏力和纳差的改善率分别为92.00%和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56.41%和58.33%,P〈0.05);治疗组ALT为(35.6±17.2)U/L、AST为(38.5±18.6) U/L、GGT为(40.6±19.7)U/L、总胆红素为(16.1±13.9)μmol/L,均较治疗前[分别为(110.8±61.4)U/L、(97.2±62.4) U/L、(106.3±60.1)U/L、(47.8±19.3)μmol/L)]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基线时III型前胶原肽为(36.7±11.3)μg/L、透明质酸为(276.4±79.5)μg/L、层粘连蛋白为(169.8±73.4)μg/L、IV型胶原为(155.8±61.5)μg/L,治疗后均显著下降[分别为(16.4±6.1)μg/L、(110.8±51.4)μg/L、(70.8±34.9)μg/L、(97.8±41.4)μg/L,P〈0.05)]。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24h尿蛋白(UP/24h)、尿β2-微球蛋白(β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降低(P〈0.05~〈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肾病,除了可以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外,还具有降低血液粘度、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胃肠道给予氯化血红素后体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CO-胆红素的反应和对大鼠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进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血红素组、心衰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各组再分为4、8、12周三个小组,每小组7只。心衰组、氯化血红素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对照组行假手术。从术后3周开始血红素组以60mg/(kg·d)氯化血红素灌胃,对照组和心衰组同时间灌以同体积生理盐水。各小组在相应的时间点检测血清HO-1、碳氧血红蛋白(COHb)、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1)氯化血红素组在给药后4、8、12周血清HO-1含量明显高于心衰组,分别是(6.80±0.92)μg/Lvs(2.5±0.22)μg/L;(10.70±0.69)μg/Lvs(4.50±0.28)μg/L;(13.30±0.99)μg/Lvs(6.07±0.71)μg/L(P0.01);COHb含量均明显高于心衰组,分别为(4.34±0.31)%vs(1.68±0.11)%;(6.32±0.44)%vs(2.46±0.20)%;(7.80±0.39)%vs(3.01±0.42)%(P0.01)。(2)氯化血红素组在给药4、8、12周血清MDA含量均低于心衰组,分别为(8.3±1.3)μmol/Lvs(14.2±2.3)μmol/L(P0.05);(9.6±0.5)μmol/Lvs(20.2±3.2)μmol/L(P0.01);(11.8±1.1)μmol/Lvs(26.1±3.7)μmol/L(P0.01);(3)氯化血红素组SOD活性在4、8、12周均高于心衰组,分别是(125±6)kU/Lvs(95±10)kU/L(P0.01);(109±9)kU/Lvs(67±5)kU/L(P0.01);(72±10)kU/Lvs(40±6)kU/L(P0.01)。(4)氯化血红素组ox-LDL含量在4、8、12周均低于心衰组,分别为(1.14±0.16)μmol/Lvs(1.80±0.22)μmol/L;(1.38±0.14)μmol/Lvs(2.34±0.25)μmol/L;(1.83±0.16)μmol/Lvs(3.17±0.31)μmol/L(均P0.01)。结论经胃肠道给予氯化血红素可以对体内的HO-1产生诱导作用;HO/CO-胆红素系统的诱导可改善压力负荷心衰大鼠的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伊贝沙坦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300mg/d;常规治疗组40例,给予钙拮抗剂或B受体阻滞剂等,排除对血尿酸代谢有影响的药物ACEI及利尿剂等。治疗6周后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变化。结果:伊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SBP、DBP和治疗前比均显著下降(P〈0.01)。伊贝沙坦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分别由治疗前(448.1±50.8)μmol/L、(10.7±1.3)mmol/L、(149.1±13.8)μmol/L、(57.1±17.4)mg/L下降至(367.9±42.9)μmol/L、(8.2±1.0)mmol/L、(120.9±11.5)μmol/L、(44.6±13.7)mg/L(P均〈0.01),而常规治疗组血UA、BUN、Cr及尿MA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具有降血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全良  詹伦琴 《山东医药》2009,49(39):29-30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PCX)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液PCX水平,并与64例体检正常者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正常者PCX水平无明显增高;随病情加重,尿PCX水平随尿mAlb水平升高而不断升高,但血肌酐(SCr)水平〉135μmol/L时,PCX水平降低。相关分析示尿mAlb和PCX无相关性。在DN早期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尿PCX水平越高。结论尿液PCX在DN肾损伤监测中有重要意义;血糖水平与PCX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E)等指标判断IgA肾病(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114例住院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据Lee氏病理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Lee I~Ⅱ级27例(A组)、LeeⅢ级46例(B组)和LeeⅣ~V级41例(C组),分析不同分级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情况与尿RBP、NAG、UPE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UPE、尿RBP及NA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病理程度加重而上升(P<0.01),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尿RBP、NAG与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UPE与肾小管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213,P<0.05),尿RBP、NAG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 IgAN患者高血压及血尿发生率、Hb、ALB、TC、肾功能、RBP、NAG、UPE等指标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关,尿RBP、NAG及UPE联合检测对判断肾小管病理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对腹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其处置方式的不同分为特利加压素处理组(n=25)和传统处理组(n=2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d、3 d、7 d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及24 h尿量和腹围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 d和7 d,特利加压素治疗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为(100.88±28.51)μmol/L和(95.28±25.34)μmol/L,显著低于传统处理组【分别为(124.34±19.88)μmol/L和(113.99±26.89)μmol/L,P<0.05】;尿素氮水平为(10.13±4.76)μmol/L和(9.05±4.53)μmol/L,低于传统处理组【分别为(13.12±5.28)μmol/L和(12.34±5.99)μmol/L,P<0.05】;24 h尿量为(1825.6±613.34) ml和(1990.8±731.16)ml,显著多于传统处理组【(1334.42±542.33)ml和(1421.54±698.99)ml,P<0.05】;腹围为(91.32±7.4)cm和(91.04±7.45)cm,显著小于传统治疗组【(96.28±6.89)cm和(96.55±7.99)cm,P<0.05】。治疗7 d后,特利加压素组患者腹水好转率为76.0%(19/25),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的40.0%(10/25,P<0.05);而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利加压素能有效改善其肾功能,减少腹水,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短期使用该药,对患者肝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