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IINB组和对照组(n=24)。IINB组于基础麻醉后行IINB,对照组在基础麻醉后静脉全麻行手术。观察切皮时IINB的效果、加用propofol和ketamine总量、苏醒时间以及出复苏室前CHEOPS评分。结果:切皮时IINB组表现出良好的麻醉效果(P(0.01);同时术中加用propofol量少,并且未使用ketamine;在出复苏室时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结论:在基础麻醉的基础上复合IINB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较好的选择,并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8,(3):429-43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与传统组(T组),每组各50人。超声组予以喉罩全麻后在B超引导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使用0.2%罗哌卡因和0.5%利多卡因混合液0.2 ml·kg~(-1)),传统组予以喉罩全麻后在体表标志定位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等量局麻药)。记录两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0)、切皮时(T1)、缝皮时(T2)的HR、MAP、SpO_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丙泊酚及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中镇痛不足需增加镇痛药的例数。观察记录术中体动、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在苏醒时、术后2 h及8 h采用FLACC行疼痛评分,评分>3分者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无效的例数。结果 U组各时点HR、MAP、SpO_2变化不大(P>0.05);T组T1较T0心率增快、血压升高(P<0.05),T1心率和血压T组较U组明显增高(P<0.05);U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所需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较T组明显减少(P<0.05);U组患儿在苏醒时、术后2 h疼痛评分较T组明显降低,术中镇痛不足需增加镇痛药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无效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P<0.05);U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发生率较T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拟于本院日间手术室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手术等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Le组(左布比卡因组,n=20),Li组(利多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对3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基础麻醉,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0.01 mg/kg+丙泊酚2 mg/kg+氯胺酮2 mg/kg。Le组与Li组在台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分别采用0.25%左布比卡因(0.5 mL/kg)与2%利多卡因(0.5 mL/kg)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照组在手术消毒时,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氯胺酮1 mg/kg。记录3组患儿镇痛不足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的次数和剂量与患儿苏醒时间。记录3组患儿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牵拉疝囊时(T3)、缝皮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如尿潴留,瘙痒、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并采用FLACC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对术后2 h,4 h以及6 h进行疼痛评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3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疾病种类、手术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i组和Le组T2,T3时点的MAP,HR,R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在T2,T3时点的MAP,HR,RR与T0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患儿术中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剂量和次数,明显多于Li组与Le组,对照组复苏时间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e组再次静脉注射氯胺酮次数和剂量,显著少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i组与Le组术后表现出良好镇痛效果,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组在术后6 h时FLACC疼痛行为评分显著低于Li组(P<0.05);Li组和L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及瘙痒发生率3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适用于小儿日间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股骨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股骨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术中麻醉药物应用情况、术后VAS评分以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 h、 6 h、 12 h、 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人工气道拔出时间、拔出3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补救镇痛次数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出恢复室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PFNA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疝修补术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常规行椎管内麻醉,观察组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入室时(T_0)、麻醉完成后5min(T_1)、切皮后(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6 h(T_4)、术后24 h(T_5)等6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的HR、MAP、Sp 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与T_0比较,HR、MAP均明显下降(P0.05),且在T_1、T_2时对照组的HR、MAP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应用效果更佳,对老年患者生理影响较小,安全可行,适合不宜椎管内麻醉的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右美托咪定组(A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氯胺酮组(B组)予以氯胺酮,超声同A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统计学差异,A组手术切皮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B组(P﹤0.01或0.05),脉搏血氧饱和度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紧出现术后呕吐2例,B组出术中体动8例,术中恶心3例,术后躁动10例,术后呕吐5例。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七氟烷(S)吸入与普鲁泊福(P)联合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特征,为该类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ASA分级Ⅰ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与P联合K组(PK组),每组各35例.S组采用吸入S诱导,气管插管后仅吸入S,保持S吸入浓度在1.0~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PK组采用肌肉注射K 6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P 80μg/(kg·min)和K 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期、术后1~2 d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PK组(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0.0%,7/35)高于PK组(2.9%,1/35)(P<0.05);术后1d PK组恶心(17.1%,6/35)、呕吐(31.4%,11/35)及睡眠质量差(54.3%,19/35)的发生率高于S组(均为2.9%,1/35)(P<0.05);术后2dPK组睡眠质量差(14.3%,5/35)的发生率仍高于S组(0)(P<0.05).S组及PK组患儿麻醉插管及维持期间循环稳定,S组拔除气管导管时MAP和心率明显升高.结论 吸人S或P联合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各有优缺点,仍需从麻醉方式、药物组合等角度筛选出更适合该类手术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3):278-2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单侧腹股沟手术的患儿153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7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舒芬太尼静脉全麻诱导,78例观察组患儿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诱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各项指标值的变化、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患儿疼痛评分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2 h、术后4 h及苏醒期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以及手术切皮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诱导前(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的HR值显著高于诱导前以及观察组苏醒时(P<0.05);两组患儿MAP值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感和躁动,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氯胺酮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行颅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马多组、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麻醉维持采用雷米芬太尼0.1~0.2μg/(kg·min)和丙泊酚,吸入七氟烷.缝皮前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氯胺酮0.5 mg/kg或0.9%氯化钠.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应用曲马多镇痛例数、曲马多用量及不良事件等.分别于苏醒后15、30、60、120 min行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曲马多组、氯胺酮组应用曲马多镇痛例数和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1或<0.05),曲马多组发生寒战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苏醒后15、30 min,氯胺酮组苏醒后30 min的VAS低于对照组(P<0.05);氯胺酮组苏醒后15 min Ramsay镇静评分[(2.9±0.6)分]高于曲马多组[ (2.3±0.7)分]和对照组[(2.3±0.9)分](P<0.01).结论 曲马多和氯胺酮用于雷米芬太尼麻醉颅脑手术患者均可预防术后痛觉过敏,曲马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氯胺酮静吸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占20.00%,对照组出现27例不良反应,占60.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烷、氯胺酮精细符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显著,复合麻醉有效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李强  谢鸣  杨彬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86-987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治疗的9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50例)为治疗组,外固定手术组(48例)为对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40个月直至骨折愈合,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经6~40个月的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治疗组疗效优30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4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4例,可7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77.08%,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复位更加直观,手术过程中患者无须变换体位,方便手术操作,避免了医源性损伤,对骨盆的稳定性恢复效果好,致残率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改良Harris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170~485(362.2±84.5) min,术中出血量450~4800(1452.0±982.5)ml,输血量450~4300(1135.3±650.7) ml.根据Matta骨折复位标准:完全解剖复位26例,满意解剖复位4例.28例患者随访11~62(32.5±18.3)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发生Brooker Ⅲ型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各2例.改良Harris评分78~124(115.2±11.5)分,其中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24/28).结论 采用前侧髂腹股沟联合后侧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59-106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小儿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50例常规氯胺酮麻醉患儿为对照组,50例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R、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16.00±4.12)bmp、(30.00±7.2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9.00±1.30)bmp、(110.00±2.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又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9,(10):1485-1487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区隐睾分别应用腹股沟横行小切口及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因小儿腹股沟区隐睾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腹股沟横行小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术后第5天时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列腺素E2(PGE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 56%(7/45),对照组22. 22%(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腹股沟区隐睾患儿而言,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有创伤小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程 《中国校医》2019,33(11):863-86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本院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医疗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1.66±0.10)分、术后下床时间(2.07±0.31)d、住院时间(5.10±1.69)d与费用(2 015.24±252.51)元均低于对照组(2.88±0.24)分、(5.82±0.58)d、(8.92±1.57)d、(2 920.30±319.98)元,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减轻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利于促进患儿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1~14岁行四肢或下腹部手术患儿,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2组,各组30例。A组单纯用氯胺酮麻醉;B组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2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患儿术中血压上升、心率增快且波动较大,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上升较小且较平稳,术后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低浓度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麻醉术中平稳,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斜疝和鞘膜积液一般应用氯胺酮全麻或是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我院开展氯胺酮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中的效果。方法40例1.5—5岁择期行鞘膜积液切除术的患儿,ASAI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B组)和全麻组(GA组),观察2组一般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及质量、术后躁动及嗜睡情况、术后出现疼痛时间。结果NB组患儿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较GA组稳定且苏醒快,术后躁动及嗜睡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镇痛时间长。结论基础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一髂腹下神经阻滞可为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循环稳定,提高术后苏醒质量,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小儿隐匿性阴茎外科手术治疗时不同麻醉方式对舒适化医疗的影响。方法 研究采用回顾性的、非随机的比较试验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隐匿性阴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全身麻醉+骶管麻醉,将麻醉前设置为T0、诱导麻醉后设置为T1、手术后30 min设置为T2、手术结束设置为T3,观察上述节点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变化;统计术中体动次数、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手术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以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于术后30 min、2 h、8 h及24 h评估患儿疼痛情况,并统计患儿术后3 h内、术后3~24 h及术后24 h以后患儿疼痛呼叫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儿T1时HR为(80.43±9.65)次/min,高于对照组的(73.36±9.18)次/min, T3时HR为(96.10±9.27)次/min,低于对照组(99.79±9.16)次/min。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12.63±3.11)min]少于对照组[(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