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321例食管癌患者(胸膜腔外包埋组),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应用胸膜包埋吻合口,使吻合口置于胸腔外,与随机抽取321例同期进行食管胃胸内吻合传统方法包埋的食管癌患者(传统包埋组)进行比较.结果 胸膜腔外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23/32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1/321);传统包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7/321),吻合瘘发生率为2.2%(7/3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吻合口胸膜腔外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石睿 《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31-131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及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经治疗,患者梗阻情况迅速改善,全组未出现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恶性狭窄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方法 采用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158例食管癌患者 ,其中胸内吻合 53例 ,颈部吻合 10 5例。结果  15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例 ,占 1.3 % ;无一例吻合口狭窄。随诊结果满意。结论 食管后壁套入、前壁斜形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并发症少 ,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 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食管吻合口瘘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我们对食管吻合口瘘病人应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治疗1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行结肠代食管术患者中,食管良性狭窄12例,Barrett食管6例,食管胃窦部以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各1例,食管癌66例,其中残胃食管癌8例,均施行结肠代食管术,采用顺蠕动吻合,其中以结肠中动脉作供血管4例,以结肠左动脉作供血管8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3.5~4.5h,平均4.0 h.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喉返神经麻痹所致顽固性肺部感染1例,结肠吻合口瘘1例.5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访52例,3年生存率33%(17/52),8例行食管癌姑息性分流术患者术后生存1.0~1.5年,余6例失访.结论 结肠代食管术可行且效果满意,在部分食管良性病变以及不能应用胃代食管时行结肠代食管术能解决实际问题,在熟练的手术技巧保证下,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278例,术后确诊吻合口瘘12例.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4.3%(12/278),其中,胸内吻合发生率3.9%(10/257),颈部吻合发生率9.5%(2/21).保守治疗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二次手术1例,治愈.结论 吻合口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复杂,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关键.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能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张慧琴 《现代保健》2010,(22):102-10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方法 对8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做好口腔护理,实行有效的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加强颈部伤口及病情的观察,指导合理饮食.结果 856例患者术后并发食管胃吻合口瘘3例,颈部吻合口瘘10例.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吻合口漏斗式包埋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37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胃胸内吻合。吻合口行漏斗式包埋。结果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6%(5/137);无一例吻合口瘘。结论吻合口漏斗式包埋治疗食管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食管胃植入式食管黏膜和胃黏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共1236例。吻合后胃浆肌层、食管肌层、黏膜吻合线在三个不同平面。结果 食管癌842例。贲门癌394例;其中咽下胃吻合15例,食管胃颈部吻合193例,弓上吻合634例,弓下吻合394例。l例因难治性心肌缺血于术后24h死亡。2例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无吻合口瘘、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 食管胃植入式黏膜吻合术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责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从中找出预防的办法,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2月718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例。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0%(29/718),狭窄程度:轻度(0.5-1.0cm)15例;中度(0.2-0.5cm)11例;重度(0.2cm以下)3例。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改进吻合技术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行胃-食管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术后EEN的效果. 方法: 对340例食管癌病人采用食管次全切除,吻合器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将病人分为吻合器吻合 EN组、手工吻合 EN组和手工吻合 PN组.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观察病人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EN组的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1);围手术期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PN组;两EN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器械吻合 EN组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方面低于手工吻合 EN.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行胃-食管吻合器颈部吻合术后EEN安全可行,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加速病人的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张永清 《职业与健康》2003,19(7):134-13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变食管切除后,食管胃吻合术效果较好的术式。方法 对321例食管癌采取随机分组,分别采用传统的食管胃吻合术式和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方式154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占4.55%。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食管胃吻合术式167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食管胃粘膜延长加大网膜覆盖术式能有效地预防胸内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不失为一种食管胃胸内吻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新型治疗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因此食管癌术后尽早发现该并发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2009年食管癌术后共出现5例吻合口瘘,均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患者全部痊愈,死亡率为0,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近10年来国内的相关报道,总结出引起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的解剖特点、全身营养状况、手术中操作方法、吻合口周围感染、术后患者进食方式和方法不当、心理社会因素等,并综述了国内的护理措施与进展,为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术后护理中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促进食管癌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经验。方法4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吻合口周围包盖带蒂大网膜。结果没有发生术后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用带蒂大网膜包盖高位食管胃吻合口,可以预防高位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吻合方式和传统吻合方式对食管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全组 40 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均行左颈、右胸前外侧和上腹正中联合三切口食管胃三排无包套吻合术。A组 2 0 0例行食管断端弧形切割、胃半弧形切口胃部分粘膜食管吻合术 ;B组 2 0 0例按传统吻合方式即食管断端水平切割食管胃吻合术 ,两组进行术后几项观察指标的对照评估 :术后进食情况 ;吻合口大小及返流情况 ;餐前餐后食管液PH值测定 ;食管 2 4hPH值测定 ;食管测压分析 ;内镜活检。结果 全组发生吻合口瘘 13例 ( 3 2 5 % ) ,胸腔感染 5例 ,死亡 3例 (A组 2例 ,死 1例 ;B组 3例 ,死 2例 )。除食管测压分析显示A、B两组间无差异外 ,其他各项观察指标均显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结论 新的吻合方式较传统吻合方式明显提高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