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差。近十余年,国内相继有文献报道,并在其分类、细胞免疫学、分子遗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2.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特有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特征。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差。JMML患儿对常规化疗反应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近年来,针对Ras信号通路中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及多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的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就JMML治疗及疗效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白血病。该病是一种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特征的疾病[1]。据报道,JMML在<14岁的儿童中年发病率约为1.3/1 000 000,占所有儿童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可行性。方法 1岁6个月JMML患儿,行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Bu/Cy+Flu+ALG方案预处理及CSA+MMF+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于移植+10 d粒系植入成功(1.2×109/L),移植+14 d血小板植入成功(260×109/L),造血初步恢复。移植+21 d查植入证据为100%嵌合。患儿移植后反复出现Ⅰ~Ⅱ度GVHD(皮肤型),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至今已生存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愈JMML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染色体改变 ,探讨本病的特点。方法是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改变。结果显示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 4岁以下儿童 ,以白细胞增高 ( 91 % )、血小板减少 ( 6 5% )、肝脾肿大 ( 1 0 0 % )、皮肤浸润 ( 4 8% )、HbF增高 ( 1 0 0 % )、和ph染色体阴性为特征。因此 ,本病预后差 ,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骨髓移植是唯一能改善JMML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0例初诊JM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确诊的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儿进行对比。结果 与CML及MDS患者相比,JMML患儿皮疹、瘀斑及淋巴结肿大的出现几率较高,而血清胆碱酯酶(ChE)最低。JMML患儿抗碱血红蛋白(HbF)最高,白细胞计数高于MDS组而低于CML组,粒红比与病态造血比例分别低于CML与MDS组;JMML组成熟单核细胞标记CD14表达较高,髓系标记CD33、CD11b、CD13及CD15的表达高于MDS组而低于C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7及CD2高于CML组而低于MDS组(P < 0.05)。结论 JMML患儿皮疹、瘀斑、淋巴结肿大以及ChE降低较为多见,骨髓病态造血现象较少,CD14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例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JMML临床主要以发热、腹胀为主要症状,多见肝脾肿大。(2)外周血平均白细胞计数为37.29×109/L,血红蛋白平均80.7 g/L,血小板平均72.7×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均增高(>1.0×109/L)。(3)JMML均有HbF增高。(4)无Ph染色体。结论 JMML临床少见,依据目前诊断标准诊断不难,本病预后不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本病的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靶向治疗尚处于体外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患儿,男性,3岁4个月,因皮疹半月、口腔溃烂伴咽痛1周入院。入院时体查:双侧颈部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可,无触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心肺听诊无特殊,腹软,肝脏肋下1 cm,质软,边锐,无压痛,脾脏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全身皮肤散在出血性皮疹,以双下肢为主。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儿童早期特有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RAS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型激活。尽管其在人群中发病率极低,但其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临床结局差异极大。随着近年来基因测序的发展,促进了JMML更为准确的遗传学诊断以及治疗。对于大多数患儿而言,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仍是目前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早期临床、实验室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分析1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征、外周血常规、单核细胞计数、血涂片,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胎儿血红蛋白(HbF)和病毒抗原检测,诊断及治疗问题。结果1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2个月~5岁4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临床表现:88.2%出现发热、面色苍白、咳嗽,76.5%胸片示支气管肺炎,皮肤出现丘疹58.8%,所有病例肝脾均肿大,其中≥5 cm者占52.9%,淋巴结肿大(浅表和深部)占82.4%。实验室:17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中位值32.9×109/L、单核细胞绝对值中位值3.9×109/L,14/17例外周血涂片见髓系前体细胞,中位值28%,7例红系有病态造血,血红蛋白中位值88 g/L,血小板计数中位值33×109/L。骨髓活检和/或骨髓穿刺:原始、早幼粒/原幼单细胞数在5%~20%;14例作骨髓细胞免疫学检测,12例的免疫表型为MPO 、CD117 及其他的髓系标记,2例免疫表型为MPO-、CD14 、CD33 ;14例进行细胞遗传分析,其中4例染色体单体改变依次为-8, 8q 、-6, 6q 、-20、-8;分子生物学检测bcr-abl基因阴性。HbF增高(中位值33%),病毒学检测EBV-IgM阳性7例、CMV-IgM阳性6例。结论JMML发病年龄以2岁以内多见,占60%。最初的诊断可类似ITP、病毒感染。JMML有效治疗很少,在缺乏相合供体情况下可选择联合化疗和诱导分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JMML患儿进行haplo-HSCT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3.4(1.1~5.8)岁。采用haplo-HSCT治疗,观察预处理相关毒性、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排斥、复发、感染及生存情况。结果 12例患儿预处理耐受性可;12例患儿全部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9.5(13~25)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25(12~129)d;移植后28d进行首次骨髓嵌合率检测:8例完全植入,3例混合植入,1例植入失败;aGVHD总发生率92%(11/12),其中Ⅲ~Ⅳ度aGVHD发生率42%(5/12),cGVHD发生率33%(4/12),广泛型cGVHD发生率为0%(0/12);2例并发移植物排斥,其中1例复发,1例经停用免疫抑制处理后再次达完全嵌合;12例患儿中2例复发,复发后1例接受二次移植,1例给予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后再次达完全缓解。随访至2019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21.5(7~61)个月,2年OS为75%,2年DFS为67%。结论 haplo-HSCT是治疗JMML的有效方法,但植入、GVHD、排斥、复发、感染仍是影响患儿生存的主要因素,优化移植方案及复发后的挽救性治疗方案是提高JMML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学特点分析,探讨基因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例临床诊断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JMML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 15例JMML患儿中男女比例为6.5:1,发病年龄为19(2~67)月,11例(73%)患儿为4岁以内发病,首发症状以腹胀、发热多见,所有患儿均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均 > 1.0×109/L、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比例1%~7%、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均 < 20%、骨髓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1%~10%。10例(67%)患儿的血红蛋白F(HbF)高于相应年龄正常值,最高62.5%。15例患儿均未见Ph染色体,其中1例存在7号染色体缺失。15例患儿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5例(33%)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4例(27%)NF1基因突变,3例(20%)CBL基因突变,3例(20%)RAS基因突变。除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余均未予规律化疗。15例JMML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8(1~48)个月,死亡8例(其中4例为PTPN11基因突变患儿,3例为NF1基因突变患儿,1例为RAS基因突变患儿),存活7例。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HbF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s=-7.21,P=0.002)。结论 JMML患儿基因突变类型与预后相关,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预后最差,具有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为儿童早期阶段一种少见类型髓系肿瘤,具有特定的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常规化疗疗效和预后极差.近年研究结果充分显示,RAS信号路径相关基因突变为JMML的关键发病机制,该路径相关基因突变及类型检测也成为JMML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现重点介绍JMML的发病机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诊治体会,讨论JMML诊断标准和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JMML患儿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影响JMML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63例JMML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25个月,男女性别3.2∶1。54例患儿完成JMML基因检测,PTPN11基因突变最常见(23例,43%),其中单纯PTPN11基因突变19例,伴PTPN11基因复合突变4例;其次为NRAS基因突变(14例,26%),其中单纯NRAS基因突变12例,包含NRAS基因复合突变2例。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仅为22%±10%。13例(21%)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HSCT组患儿5年OS率高于非HSCT组患儿(46%±14%vs 29%±7%,P<0.05)。无PTPN11基因突变与PTPN11基因突变患儿5年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4%vs 27%±10%,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误诊,探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后未获得完全缓解JMML的可行性,并分析JMML快速急变的原因。方法 3岁患儿历经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后确诊为JMML,伴有N-RAS及CBL基因突变,但快速急变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M4型,伴有EVI1阳性表达。患儿接受母亲单倍体(HLA 7/10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阿糖胞苷+白舒非+猪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MMF)+短程甲氨蝶呤+甲基强的松龙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4d白细胞植活,+18d血小板植活,未发生重度GVHD。移植后2个月减停全部免疫抑制剂,随访至2018年8月1日,患儿无病存活。结论 JMML急变后未获得完全缓解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可行的,同时存在N-RAS及CBL基因突变且有EVI1阳性可能是患儿快速急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AS基因相关自身免疫性白细胞增殖性疾病(RALD)进展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经过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KRAS基因突变、以RALD起病进展至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2月龄出现面色苍白、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17.56×10~9/L、单核细胞5. 8%,α4. 2基因杂合缺失;随后反复发热、贫血加重、肝脾肿大,白细胞波动于(16.4~58)×10~9/L、单核细胞比例增高(21. 4%~36%)、血小板波动于(50~110)×10~9/L,Coomb’s试验阳性;4月龄时骨髓涂片未见明显异常。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停药。2周岁时,患儿再次持续高热;查HbF 28.9%;胸部CT示双肺不排除真菌感染、心包积液、双侧腋窝多发增大淋巴结;骨髓涂片示感染性骨髓象;流式细胞检测见1. 2%髓系原始细胞和7. 6%单核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未见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KRAS基因Exon 2上检测到杂合错义变异c. 37 GT(p.Gly 13 Cys)。2岁4个月时患儿再次发热,外周血幼稚细胞51%,诊断JMML。结论 RALD与JMML是由一系列基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促成的不同临床表型及疾病进展的连续过程,须密切监测RALD患者病情变化,以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6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YY  Chen J  Xue HL  Tang JY  Pan C  Jiang H  Ye QD  Luo CY  Zhou M  Gu LJ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3):175-180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L-M5)的疗效,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AML-M5的指征.方法 对AML-M5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非AML-M5的AML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 ①75例AML-M5患儿中12例放弃治疗;63例纳入分析,其中2例化疔第2天死亡,61例患儿2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为73.8%(45例),5年EFS为(34.5±6.8)%,与同期117例非AML-M5、非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的AML患儿(51.0±4.9)%的5年EF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10岁、1疗程后骨髓原幼稚细胞比例≥15%、2疗程后未CR是独立危险因素.③20例1疗程后骨髓原幼稚细胞比例≥15%的AML-M5患儿选择allo-HSCT者(n=5)预后优于单纯化疗者(n=15)[(60.0±21.9)%vs.(7.3±7.1)%,P=0.024].结论 AML-M5患儿预后明显差于其他AML;化疗1疗程后骨髓原幼稚细胞比例≥15%患儿选择allo-HSCT能明显提高生存率;目前依据尚不足以提示1疗程后骨髓原幼稚细胞比例<15%患儿应选择非血缘相关供体移植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childhood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AML-M5) and explore the indication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for children with AML-M5. Method Seventy-five AML-M5 patients and 201 non-AML-M5 AML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Event-free survival (E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s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method and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COX regression with SPSS.Result ①Twelve patients gave up treatment after confirmed diagnosis. Two patients di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chemotherapy. Of the 61 patients, 73. 8% (45/61)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after two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The 5-year EFS rate was 34. 5% ±6. 8%. But of the 117 non-AML-M5/M3 AML patients,the 5-year EFS rate was 51.0% ±4. 9%. ②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 10 y, the proportion of bone marrow blast cell counts≥ 15% after the first induction therapy, not CR after two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long-term prognosis. ③ Of the 20 patients whose bone marrow blast cell counts≥ 15% after the first induction therapy, 5 patients who choose allo-HSCT had a better OS than the other 15 patients who choose chemotherapy only ( 60. 0% ± 21.9% vs. 7. 3% ± 7. 1%, P = 0. 024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ML-M5 had a poorer prognosis than the other AML patients; patients whose bone marrow blast cell counts ≥ 15% after the first induction therapy chose allo-HSCT had a better prognosi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nough evidence to support that patients whose bone marrow blast cell counts < 15% after the first induction therapy should choose unrelated donor for allo-HS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1月49例确诊中、高危及复发AML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危险度分级、HLA分型、移植前状态、移植方式、干细胞来源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对allo-HSCT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49例患儿中男35例、女14例,中位年龄9岁。三年总体存活率(OS)为(59.2±7.3)%,无白血病存活率(LFS)为(50.9±7.4)%。其中第1次缓解状态移植、非血缘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危组移植的三年LFS分别为69.8%、69. 2%、73. 7%、65. 8%。19例死亡,分别为复发13例、严重感染5例、多器官衰竭1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急性GVHD是影响移植OS的独立危险因素(RR=3. 16,95%CI:1. 23~8. 09,P=0. 017),移植前状态为部分缓解及未缓解是影响移植LFS的独立危险因素(RR=4.76,95%CI:1.52~14.94,P=0.008;RR=5.28,95%CI:1.68~16.58,P=0.004)。结论移植前状态及急性GVHD是影响Allo-HSCT治疗儿童AML疗效的关键因素;白血病复发及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单倍体供者移植作为替代方案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22年8月30日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的22例儿童进展型MDS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相合移植6例,单倍体移植16例。结果 22例患儿均实现中性粒细胞植入,全相合组和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1(10~12)天和11(9~17)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1(8~16)天和12(7~28)天。两组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P=0.013),Ⅱ~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0%和81%(P=0.001),aGVHD发生时间、Ⅲ~Ⅳ度aGVHD、cGVHD、广泛型c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单倍体组移植后围植入综合征发生率为81%,显著高于全相合组的17%(P=0.011)。全相合组和单倍体组在CMV血症、EBV血症、出血性膀胱炎、肺部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截止日期,全相合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82(8.00~68.00)个月,单倍体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ildhoo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C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仅占儿童白血病的3%--5%。由于CCML罕见,诊治方法多借鉴成人CML的治疗经验,对其发病、诊断、治疗的儿童特征及其预后有待进一步追踪和探讨。本文将根据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及国外指南和推荐,就目前CCML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