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采用Wexner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组60例,采用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振 《河北医学》2013,19(10):1489-1492
目的:探讨主管道挂线及支管引流术与瘘管切除缝合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患者各78例,A组患者采用主管道挂线及支管引流术,B组患者采用瘘管切除缝合术,对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的程度、直肠感觉功能及肛门节制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复发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感觉和肛门节制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B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A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各有优劣,手术方式需根据术中探查的结果选择,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就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151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内口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组30例)和对照组(切开引流术组30例),分别实施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肛门功能评分、疤痕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积分、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保护肛门形态及功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内151切开联合瘘道胶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脓肿及肛瘘分型,然后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RI显示高位肛瘘15例,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9例,高位单纯性肛瘘6例;诊断低位肛瘘45例,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MRI诊断瘘管97个、支管18个、72个内口、70个外口及9个脓肿;与手术结果相比,MRI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95.1%(97/102),检出内口的阳性率为94.7%(72/76),MRI显示外口位置、数目及肛周脓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分辨率3.0 T MRI术前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肛瘘提供较全面的解剖和病理信息,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口荷包缝合、瘘管搔刮置管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内口荷包缝合、瘘管搔刮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挂线或切开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可行性。结果 70例均获随访,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接近(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46±3.58)d,短于对照组的(17.26±3.63)d(P〈0.01)。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和肛门变形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肛门狭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内口荷包缝合、瘘管搔刮置管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森娟  沈桂鑫  凌怡庭  邱敏  曹晨曦  陆忠烈 《浙江医学》2017,39(20):1809-1810,1812
目的探讨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增强MRI扫描及MRI造影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MRI平扫+LAVA序列增强扫描(MRI-LAVA增强组)30例和行MRI平扫+造影扫描(MRI造影组)30例。以手术结果为对照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扫描序列对肛瘘内口及支管检出的准确率。结果MRI-LAVA增强组发现肛瘘内口54个、支管62个、外口45个,术中发现肛瘘内口59个、支管69个、外口45个,与手术结果相比较,准确率分别为91.5%、89.9%、100%。MRI造影组发现肛瘘内口48个、支管55个、外口42个,术中发现肛瘘内口57个、支管69个、外口42个,与手术结果相比较,准确率分别为84.2%、79.7%、100%。以手术结果为标准,MRI-LAVA增强组与MRI造影组肛瘘内口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1.5%和84.2%,支管显示率89.9%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创口平均愈合时间MRI-LAVA增强组为(122.3±6.3)d,MRI造影组为(115.8±6.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手术率、1年后的复发率MRI-LAVA增强组(6.7%、3.3%)均较MRI造影组(26.7%、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A序列增强MRI扫描对显示复杂性肛瘘内口、支管及累及范围优于MRI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愈创汤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均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中药愈创汤;采用量化评分法观察患者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血清EGF变化情况。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观察直肠肛门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0 d、第14 d创面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肉芽生长情况较对照组良好(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门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第3 d,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EGF值均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 d及第14 d,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创汤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不影响肛门功能。促愈机理可能与调节内源性EGF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复杂性肛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持续随访。结果切缝内口引流术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开挂线术,瘘管摘除缝合术以及切缝内口引流术的低位痊愈率相对于高位痊愈率明显偏高,而瘘管旷置术以及切开挂线术的低位痊愈率明显低于高位肛瘘痊愈率,切开挂线术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切缝内口引流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或瘘管摘除缝合术,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建议采用切开挂线术或瘘管旷置术,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一期与分期外切内挂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一期外切内挂手术" 对照组20例,采用"一期脓肿切开,二期外切内挂手术"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一期外切内挂手术"组与对照组的显愈率分别为92.5%和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情况亦无差异。但两组间的住院费用、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时,"一期外切内挂手术"与分期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一期外切内挂手术方法是能够达到高位复杂性肛瘘根治性手术要求,改善肛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132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组(观察组)66例和肛瘘切开挂线组(对照组)66例,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和瘢痕大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术后创面感染率、大便失禁率和肛门变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能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治愈时间、治愈率、随访6月后的复发情况、术后及6月后的Wexne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在第0、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程度较轻,在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在痊愈后、6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Wex-ner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轻,可缩短治愈时间,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韩柯 《中国现代医生》2014,(24):128-130
目的:比较分析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与肛瘘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实验组行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比较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痊愈后及6个月随访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愈时间为(22.5±4.6)d,对照组为(31.4±4.7)d,实验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很好地保留肛门功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梁晚华  林乐泓 《当代医学》2010,16(10):82-83
目的对比观察切缝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杂性肛瘘患者1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采用切缝挂线术,对照组82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89.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P〈0.05。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20.71±8.06)d与对照组(21.14±8.57)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0.98%)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愈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切缝挂线术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传统手术方式和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传统肛瘘术和LIFT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括约功能的良好率86.66%,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管直肠的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6.67%,对照组13.33% (P<0.05).结论 LIF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肛门括约功能及肛管直肠的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复发率低,可作为肛瘘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瘘管搔刮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连续住院的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肛瘘瘘管搔刮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术组(治疗组)和肛瘘切开挂线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伤口疼痛时间、愈合时间、愈合率、复发率、大便失禁、肛门畸形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愈合率、复发率、大便失禁率、肛门畸形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疼痛时间、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瘘管搔刮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疼痛轻、愈合快,可作为肛瘘治疗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复杂性肛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而试验组采用自控镇痛联合局部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试验组在麻醉操作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AS评分上对照组和试验组与观察组比较优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则是试验组较其余两组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联合局部麻醉具有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值得作为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6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分成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取分段挂线对口引流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切扩挂线术。观察2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8%和96.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性肛瘘时分段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扩挂线术相比具有愈合时间短和可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