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原发于肾上腺髓质或脊柱旁交感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CNS)外实体瘤。NB发病隐匿,多数患儿以转移灶症状发病,75%的患儿确诊时即为Ⅲ期或Ⅳ期[1],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有骨髓转移的Ⅳ期NB患儿长期生存率不足16%,  相似文献   

2.
目的骨髓转移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NB)预后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伴有骨髓转移的4期NB的临床特点、近期疗效与预后分析。方法根据COG分期标准,收集2006年2月-2016年1月间确诊的4期NB同时伴有骨髓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疗效、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r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临床资料:106例患儿中,男73例(68.9%),女33例(31.1%),男:女=2.21:1。中位年龄42个月,≤18个月患儿19例,占17.9%,18个月患儿87例(82.1%)。(2)临床疗效: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63例,占59.4%;部分缓解(PR)28例,占26.4%;进展12例,占11.3%;进展后放弃治疗3例,占2.8%。(3)随访及预后:随访至2016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06例患儿死亡37例,存活6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为64.7%(68/105)。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随访过程中复发至少1次的病例为59例,占55.7%(59/106)。59例复发患儿死亡30例,生存28例,失访1例,总生存率48.3%(28/58)。非参数分析提示,年龄、疗效及是否存在复发均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50,0.008)。结论骨髓转移是导致NB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化疗可缓解骨髓转移,但如何控制骨髓转移及预防骨髓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伴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初诊时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显带的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伴骨髓转移的NB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预后,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共120例患儿,男74例,女46例,≥18个月者98例(81.7%)。染色体正常组60例,其中56例(93.3%)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Ⅳ期,余4例为INSS-Ⅳs期;低危(LR)2例,中危(MR)9例,高危(HR)49例(81.7%);7例患儿MYCN基因扩增。染色体异常组60例患儿均为INSS-Ⅳ期,MR 1例,余59例(98.3%)均为HR,14例MYCN基因扩增。2.染色体异常患儿60例中单纯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者分别为4例、14例,42例患儿同时合并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方面,21号、10号、11号染色体缺失最为常见;结构异常方面涉及11q、1p、3p区段的异常发生率高。3.染色体正常组患儿随访时间为4~44个月,17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染色体异常组患儿随访时间2~42个月,其中31例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所有患儿3年累积总生存率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0.0%、48.4%;染色体正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74.2%,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65.7%;染色体异常组患儿3年累积生存率为47.5%,3年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为24.9%;出现进展或复发患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以10号染色体缺失常见,结构异常以11q、1p、2p区域较多。结论NB患儿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率高,但重复率低,个体间差异明显。10号染色体缺失、11q、1p、2p区域结构异常可能为提示NB预后不良因素;通过骨髓标本进行肿瘤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行,可为更精准的危险度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儿童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 INSS)将NB分为Ⅰ~Ⅳ期和Ⅳs期,其中Ⅳs(或4S)期是NB的一个特殊分期,以高转移率和高自愈率为主要特点。临床上4S期NB总体预后较好,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84%~92%,5年无事件生存率约82%。但仍有少部分4S期NB患儿预后不佳,此类患儿往往伴有不利的预后因素,如MYCN基因扩增、染色体畸变等,本文将阐述4S期NB预后不良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2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治疗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以寻求提高NB患儿,尤其是高危NB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收治的42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32(3~93)个月,其中Ⅰ、Ⅱ、ⅣS期10例,Ⅲ、Ⅳ期32例,采用KapIan—Meier方法进行长期生存情况分析,并对复发NB患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Ⅱ、ⅣS期NB患儿的3年无病生存率可达80.2%,Ⅲ、Ⅳ期NB患儿的3年无病生存率仅为28.1%。复发5例,其中Ⅲ期2例,Ⅳ期3例。二次肿瘤发生1例。结论高危NB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的提高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大剂量化疗、局部或靶向放疗、手术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疗法等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美国儿童肿瘤学组(COG)危险度分级的化疗方案,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诊断年龄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诊断为N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划分低危、中危和高危,分析不同INSS分期NB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并对诊断年龄和5年EFS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与EFS相关的最佳诊断年龄界值。结果 68例NB患儿进入分析,男41例(60.3%),女27例;Ⅰ期7例(10.3%),Ⅱ期14例(20.6%),Ⅲ期11例(16.2%),Ⅳ期23例(33.8%),Ⅳs期13例(19.1%)。低危24例,中危14例,高危30例。128例高危患儿术前行诱导化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为60.7%(17/28),部分缓解率为14.3%。60/68例接受手术治疗,肉眼完整切除(GTR)率为71.7%。28例失访,32例随访至5年,5年总体生存率为65.6%,其中Ⅲ期为66.7%,Ⅳ期为22.2%;5年EFS为59.4%,其中Ⅲ期为50.0%,Ⅳ期为11.1%,GTR患儿5年EFS高于未GTR患儿(70.2%vs 57.4%)。35/30例MYCN基因扩增阳性(Ⅱ期1例,Ⅳ期4例),2年总体生存率为40%(2/5),2年EFS为20%(1/5);25例MYCN基因阴性患儿,2年总体生存率为92%(23/25),2年EFS为88%(22/25)。4诊断年龄和5年EF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诊断年龄2.4岁时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66.7%。结论采用COG治疗方案的Ⅳ期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22.2%,5年EFS为11.1%。GTR与NB的预后相关,诊断年龄2.4岁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近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200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NB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特征,评价近期疗效,分析比较同期不伴有头面部软组织侵犯的高危NB患儿的生存率。随访至2018年4月30日。结果 39例符合入组标准,占同期诊断诊治患儿的6. 5%(39/601)。其中男30例,女9例,中位发病年龄31. 5(5~132)个月。其中26例眶周软组织转移、8例额颞部软组织转移、6例鼻咽部软组织转移、6例颌面部软组织转移、5例头皮软组织转移。首发症状为头面部肿物者15例(38%)、发热9例(23%)、肢体疼痛9例(23%)、腹痛4例(10%)、乏力3例(8%)、面色苍白3例(8%)、腹部包块2例(5%)、颈部包块2例(5%)、打鼾1例(3%)。原发瘤灶为腹膜后来源者18例、肾上腺来源者17例、后纵隔来源者3例、颅底来源者1例。INSS分期:IV期38例、IVs期1例。危险度分组:高危(HR)37例、中危(MR)1例、低危(LR)1例。伴N-myc基因扩增者16例(41%)。初诊时所有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血清LDH大于1000U/L者占54%,血清NSE大于检测上限(370ng/mL)者占51%。所有患儿均存在3个及以上部位的转移,除1例IVs期患儿外,均存在骨骼转移(97%),且均为多发骨转移,33例(85%)伴有骨髓转移。1例LR(IVs期)给予手术联合化疗(CBVP及CADO方案交替进行,共4疗程),随访1年,目前完全缓解(CR)。1例M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随访2. 3年,目前CR。37例HR患儿给予化疗联合手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13-顺式维A酸维持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3(4~126)个月;9例目前CR,1例随诊5年后失访,6例停药后复发,21治疗中进展,中位进展时间8(4~15)个月。5年EFS 13%,5年OS 14%。同期收治的不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的高危NB患儿5年EFS43%,5年OS45%。结论头面部软组织转移为NB患儿全身广泛转移的表现之一,85%的患儿同时伴有骨骼及骨髓转移,N-myc基因扩增率高。在高危NB患儿中,伴有头面部软组织转移者预后较不伴头面部软组织转移者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骨髓微量NB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33例确诊为NB并完善骨髓微量NB细胞监测的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NB患儿治疗前后骨髓微量NB细胞,结合临床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 tests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结果 (1)初诊时骨髓转移与INRG分期、MYCN扩增状态、治疗疗效及是否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2)转移期患儿的骨髓转移发生率为69%,提示骨髓是NB肿瘤细胞主要转移地点。(3)治疗后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持续阳性或由阴转阳患儿复发可能性大(P 0.001)。结论本研究初诊转移期患儿转移发生率过半,提示NB侵袭性强,骨髓为主要转移器官。监测骨髓MRD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复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生存状况,提高对此类患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房确诊的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NB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即2007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分为2个阶段,进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分析,随访时间至2018年1月31日。结果1.共225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远处转移患儿(占NB住院患儿的为37.3%),其中男125例(55.6%),女100例(44.4%);中位发病年龄37个月(2~147个月),≤18个月27例(12.1%)。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肾上腺区174例(77.3%),位于后纵隔48例(21.3%)。原发于盆腔、椎管及胸廓各1例。仅伴颈部淋巴结转移(4N期)的患儿33例(14.7%);同时伴骨髓转移139例(62.1%)、骨转移159例(71.0%)。高危组患儿208例(91.2%),中低危组17例(7.5%)。2.共200例患儿于接受系统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为2~1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患儿预计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2.0%,总生存(OS)率为56.4%。5年EFS为39.7%,OS为46.5%。2007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患儿3年EFS为49.6%,OS为54.4%;5年EFS为39.5%,OS为44.7%。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住院患儿,3年EFS为58.1%,OS为57.3%;5年EFS为48.7%,OS为46.8%。4N期NB患儿3年EFS为71.2%,OS为82.2%,5年EFS为61.5%,OS为76.7%。结论颈部淋巴结是NB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多数同时伴骨髓和骨骼转移。仅伴颈部淋巴结转移(4N期)患儿预后较好,但仍低于国外报道,可能与患儿就诊时病情较重,高危组患儿比例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分期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中Trk基因家族的表达分布,了解Trk家族表型在不同分期的NB中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2005年-2013年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肿瘤专科确诊的12例NB患儿病理标本,全部病例取其病理标本切片4张,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kA、TrkB和Trk C的表达。结果本组NB病例共有Ⅱ期3例,Ⅳ期9例;Ⅱ期NB中有TrkA阳性2例(67%),TrkB阳性2例(67%),TrkC阳性2例(67%);Ⅳ期NB中有TrkA阳性3例(33%),TrkB阳性9例(100%),TrkC阳性2例(22%),分别比较Ⅱ期及Ⅳ期的TrkA、TrkB和Trk C阳性率,发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Trk基因在不同分期的NB中分布各异,TrkA及Trk C在预后较好的Ⅱ期NB中阳性率为67%,TrkB在预后较差的Ⅳ期NB中全部阳性,说明Trk基因家族的表达分布与NB的分期及预后有关。本组病例组间Trk基因分布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经上海市儿童医院确诊和完善评估的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年龄、性别、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e,LDH)、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及肿瘤病理类型等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结果68例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男46例,女22例;发病年龄7~120个月,中位年龄35个月。其中48例(70.6%)伴骨髓转移,47例(69.1%)骨转移,17例(25.0%)远处淋巴结转移,9例(13.2%)肝转移,5例(7.4%)脑转移,4例(5.9%)眼眶转移,20例(29.4%)存在胸膜、皮肤等其他部位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3年EFS与LDH、NSE、MYCN基因、骨转移、颅内转移(包括脑转移和眼眶转移)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转移(RR=4.179,95%CI=1.112~15.703,P=0.034)及血清LDH>587 U/L(RR=3.729,95%CI=1.116~12.466,P=0.033)是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独立的预后相关因素。结论颅内转移、血清LDH>587 U/L与INSS 4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3年EFS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总结单中心10年诊治的伴有肝脏受累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进一步修订完善NB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4月—2017年5月间于我院血液肿瘤病房就诊的、伴有肝脏受累的NB患儿临床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采用χ~2检验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伴有肝脏转移NB患儿共77例,占13%(77/603),中位年龄为31(2~132)个月,男性41例,女性36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腹膜后(69例,占90%),纵膈(6例,占8%),其他部位(2例,占3%)。危险度分组:高危64例(83%),中危4例(5%),低危9例(12%)。影像学表现为肝转移(64%)或肝脏直接浸润(36%)。骨转移发生率为70%,骨髓转移发生率62%,肿瘤邻近脏器受累发生率为52%,进行MYC基因检测的患儿29%伴有MYC基因扩增,17%患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18%患儿谷氨酰转移酶升高。77例患儿中59例(77%)规律接受BCH-NB危险度分组分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6~122)个月。59例患儿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52%。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12个月、LDH≥上限2倍、伴有N-MYC扩增、危险度分组为高危组患儿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伴有肝脏血行转移且年龄≥12个月NB患儿更易发生远处转移,伴肝脏直接浸润NB患儿更易发生邻近器官的侵犯。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均不能作为肝脏受累的酶学指标。肿瘤侵袭性强及肿瘤负荷高是影响这类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 κB)在神经母细胞瘤 (NB)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标本取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997~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2 9例NB患儿 ,年龄 5个月~ 7岁 ,平均 2岁 9个月。其中男 14例 ,女 15例。按Evans分期标准行临床分期 ,Ⅰ期 4例 ,Ⅱ期 5例 ,Ⅲ期 6例 ,Ⅳ期 8例 ,ⅣS期 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9例NB组织中NF κBp6 5的表达 ,并分析NF κB表达与NB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患儿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  2 3例NB组织有NF κBp6 5表达 ,阳性检出率为79.3% ,主要表达于瘤细胞胞浆和部分瘤细胞的胞核。Ⅰ~Ⅱ期、Ⅲ~Ⅳ期、ⅣS期NF κ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7.8%、92 .9%、5 0 .0 % ,各分期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NB组NF κB阳性率 (91.6 7% )显著高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GNB)组(2 0 .0 % ) (P =0 .0 0 6 ) ;预后差组织型 (UFH)NF κB阳性率 (91.6 7% )显著高于预后好组织型 (FH)(70 .5 9% ) (P =0 .0 2 4 )。NF κBp6 5与患儿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n =13,r =- 0 .6 2 9)。结论 NF κB表达程度与NB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是评估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Ⅳ期NB长期无病生存率仍低于30%.为此我们综合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NB诊断治疗综合方案,以期改善我国儿童NB的预后.该方案实施近10年,至2005年12月31日共收治Ⅳ期NB患儿6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儿童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远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Ⅳ期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6年4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新诊断的Ⅳ期NB患儿,年龄1个月至15岁,共69例。其中Ⅳ期67例,Ⅳs期2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中危组和高危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根据分组采用不同强度化疗、完成化疗后全顺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及适时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起病年龄>1岁的患儿在停药前造血干细胞支持下超剂量化疗(ASCT),部分术后有残留者接受局部放疗。结果16/69例在接受44疗程后好转中放弃治疗。53例按计划治疗>4个疗程,22例接受了ASCT(中危组3例,高危组19例)。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VGPR)49例(92.45%),获得部分缓解(PR)4例(7.55%)。中位随访期28个月(7个月至79个月)。末次随访时在VGPR中13例(24.53%),中位VGPR时间为38个月。带病生存病情稳定5例。疾病进展、复发或已死亡35例(66.04%)。2年总体生存率(OS)和VGPR生存率(VGPRS)分别为64.4%和60.4%,3年OS和VGPRS分别为43.9%和41.2%,4年OS和VGPRS分别为19.8%和14.4%。肿瘤原发于后腹膜、骨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达统计学有效水平,P值均<0.05。结论Ⅳ期NB在强烈化疗等综合治疗下远期预后仍然极差,原发于后腹膜并有骨髓转移者预后更差,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新的治疗手段,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8%~10%及小儿肿瘤相关死亡的15%~([1])。其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NB具有早期转移、恶性程度高等特点~([2]),早期NB患儿可采用手术切除(1~2期)或术后给予标准剂量的化疗(3期)等治疗手段,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可达(99±1)%和(90±3)%[3];而高危NB患儿(4期)尽管采用联合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后,因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来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年发病率约0.3/10万~5.5/10万,占儿童肿瘤的7%~8%。NB占因肿瘤致死的儿童15%~([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NB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诊约3000例,仅次于白血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等特点,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预后差。近20年来,国际上对儿童NB的治疗已形成较为规范的诊疗指南,国内肿瘤学组也初步达成专家共识,低-中危组患儿能获得良好预后,长期无  相似文献   

18.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1],是转移频度高、转移时间早的肿瘤,可通过淋巴途径转移,也可通过血液途径早期远处转移.2009年本院收治1例小儿NB胰腺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反复发热、贫血、下肢疼痛,诊断为滑膜炎,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能缓解.行骨髓活检,初步诊断为NB、骨髓转移.行骨骼扫描、股骨MRI检查提示骨骼转移,腹部增强CT扫描,示左侧腹膜后6.0 cm×5.8 cm占位病变,见图1,确诊为NB 4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染色体17q获得的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同期诊治的3例伴染色体17q获得的NB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近期治疗效果。NB患儿的诊断标准、肿瘤分期、临床危险度分组、治疗方案和疗效标准均根据北京儿童医院NB方案(BCH-NB-2007方案)。随访到2012年5月31日。应用FISH方法进行肿瘤组织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3例患儿确诊年龄均>18个月,病程1~6个月。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或肾上腺,伴广泛转移,如淋巴结、骨髓、多部位骨骼转移等。INSS分期均为Ⅳ期,属高危组。3例患儿的原发瘤灶均存在染色体17q获得,无N-myc基因扩增及染色体1p缺失。均按高危NB方案治疗,1例于治疗5个月出现肿瘤进展,表现为发热、骨痛,放弃治疗。另外2例随访9个月和4个月,未见肿瘤进展或新发瘤灶。结论染色体17q获得的NB临床表现呈高度恶性,广泛转移。染色体17q获得可能与其它临床危险因素共同影响NB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91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NB患儿年龄、临床分期(INSS)、病理类型和N-myc基因拷贝数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探讨多学科联合模式治疗NB的意义,为规范化治疗NB、提高NB患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所有NB患儿,随访至2012年5月31日.诊断标准、INSS分期、治疗和疗效标准均根据北京儿童医院NB方案(BCH-NB-2007方案).将患儿分为低危(LR)组、中危(MR)组和高危(HR)组,进行分层治疗.结果 资料完整的NB患儿共91例,其中男59例,女32例;中位年龄37个月(4.5 ~ 192.0个月);INSS-Ⅲ10例、Ⅳ69例.原发瘤灶位于后纵隔35例,腹膜后肾上腺或盆腔区域56例.骨髓转移53例(58.2%),肿瘤细胞数4.5%~ 100.0%(常规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NB细胞分类);骨骼转移56例(61.5%),7例为单发骨转移,其余均为多发骨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21例(23.0%);内脏转移15例,其中肝脏13例(14.3%);中枢转移5例,转移率为5.5%.72例患儿病理结果:NB或NB化疗后改变45例,神经节母细胞瘤26例和神经节细胞瘤1例.58例患儿N-myc基因拷贝数为5.96±7.81,其中N-myc基因扩增4例.共治疗70例,其中7例LR中,2例Ⅳs期,随访51~53个月,目前均为部分缓解.1例患儿放弃治疗,其余4例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1例MR患儿中,除1例失访外,5例患儿为完全缓解状态,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52例HR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4~60个月),22例患儿发生事件(42.3%),其中5例分别于停化疗后8、12、20、29和40个月复发,15例患儿治疗中出现肿瘤进展,其余2例并发严重感染,临终放弃.Kaplan-Meier分析70例患儿的生存率,显示预计5年生存率为64.3%,其中HR患儿生存率为55.8%.结论 NB起病隐匿,最常转移的部位是骨骼和骨髓.广泛转移者预后差.高危NB治疗难度大,强化疗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关键.N-myc基因扩增与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另外,NB患儿停止治疗3~5年需定期随访,如果发现可疑残留病灶,给予间断小加强化疗可能为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