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突发事件伤病员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为突发事件伤痛员治疗、康复提供标准化支持为目的,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伤病员健康数据项进行整理和归类,构建突发事件伤痛员电子健康档案的体系结构,并对其包含的每项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8年突发事件,探讨突发事件的预防,明确急救中心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任务.方法 对2008年云南省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受理的11次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次突发事件中,事故灾难7次(63.63%),社会安全事件3次(27.27%),公共卫生事件1次(9.1%).结论 突发事件主要是事故灾难,其次是社会安全事件,急救中心要及时进行突发事件中伤病员的现场救治和快速转运工作,而政府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生的急诊医学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种大批量伤病员的处置,提高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的应急能力,从而为将来的临床救治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生的急诊医学教育,培养学生对各种大批量伤病员的处置,提高其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救治过程中的应急能力,从而为将来的临床救治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医院船海上卫勤演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船是海上伤病员救治的平台,是海上医疗后送体系中重要的救治机构。尤其是在远海条件下,医院船可以前伸到相应的海区,为伤病员提供确定性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伤病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其主要功能是战时执行以战伤外科为主的救治任务。平时遂行海上突发事件和灾害医学救援及作为海上卫勤训练或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改良的身份识别标识,减少标识更换次数及书写身份识别信息﹑查对的耗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士查对弯腰次数,从而减少护士腰背痛几率.方法 用观察法进行前后对照.方便选取2016年7-12月,住院天数为7 d,输液治疗液体为两组的肺炎患儿(1月~3岁)200例和同期的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6年7-9月100例患儿和同期的儿科护士,采用常规腕带,记录手写信息时间及双人查对后戴在患儿手腕上的时间﹑操作时查对所需的时间和同期护士查对弯腰次数设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0-12月100例患儿和同期的儿科护士,采用改良后可拉伸的卡套,记录HIS系统提取的身份信息打印后装入改良后卡套佩戴在患儿胸前或任何显眼处﹑操作时查对所需的时间和同期护士查对弯腰次数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身份识别标识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护士腰背痛机率的效果,使用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身份识别标识更换次数:对照组为91次﹑观察组仅为1次,更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X2=163.043,P<0.001),建立身份识别信息平均耗时:对照组用60.88 s﹑观察组用28.12 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5,P<0.001),查对身份识别标识总耗时:对照组为1045.28 s﹑观察组为640.93 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04,P<0.001).在100例患儿住院7 d共4200次查对中,对照组弯腰4200次而观察组仅2次弯腰,弯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X2=8392.004,P<0.001).结论 使用改良后患儿身份识别标识,能有效减少身份识别标识更换次数,节约护士书写腕带信息和操作时身份识别标识的查对时间,减少弯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腰背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结果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5.13%降至5.17%,试验组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不合格例数低于对照组,除第4项(床头卡未填写)以外,前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合格率,使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得以落实,有利于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医联码”系统实施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联码”作为病人的唯一身份标识在区域协同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统一区域内病人的身份标识,区域协同医疗才会成为可能。简要介绍了北京地区发放“医联码”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总结思考,以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卢一郡  黄丛新 《广西医学》2006,28(3):403-4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身份标识手腕带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的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我院眼科从2010年1月开始对白内障患者应用手腕带,对手腕带作为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使用手腕带进行双向核对患者的身份,未发生护理差错。结论身份标识手腕带安全、有效、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了患者的安全管理,降低了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1.
郭旭  沈开金  敖其  马莉  马志强  李娜  周银 《海南医学》2016,(6):998-1000
目的:探讨包干制医护配比分配模式在批量伤员紧急救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26批次196例批量伤员,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在医院统一指挥领导下组建绿色通道模式,对所有伤员实行医护配比“包干”负责制,具体为中、重伤员由1名急诊医生、1名专科医生、4名护士负责救治,轻伤员由1名医生、2名护士全程负责救治,合理高效的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196例伤员中2例因有害气体中毒院前死亡,1例因车祸至严重多发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较重伤员进行救治脱险后收住相应科室,损伤较轻的伤员则回观随诊。及时抢救率为100%(196/196),成功抢救率为98.5%(193/196)。伤员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平均为48 min,最短10 min,最长时间为8 h。结论新型的包干制分配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损伤严重评分(injury severitv score,ISS)在5.12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在5.12地震灾害发生后2周内伤员以ISS进行检伤,并依此为依据对伤员进行诊治,分析诊治结果.结果 2周内共对2171例伤员进行了检伤,行急诊清创手术985例,其中1418例患者入院治疗,急诊室死亡13倒.结论 在大型灾害的救援中,以ISS进行检伤对保障伤员迅速、合理救治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科床边超声急诊筛查伤员胸腹部损伤情况,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急诊创伤救治早期的运用价值.方法 急诊科以胸腹外伤收治患者共324例接受了胸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结果 有58例伤员超声提示创伤性腹腔积液,其中32例伤员超声提示了内脏损伤部位,30例超声定位正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使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例,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消防、警察、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创建一个全新的紧急医疗救治模式,用以解决应院外急救援现场人员和物质无法实时监控,定位以及综合调度等问题,有效提高伤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物联网技术,具体信息传感手段包括无线传感网络单元、RFID单元和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通信工具,采用的技术有wifi、GPRS,、蓝牙,GPS作为智能移动终端、远端服务器和综合的数据中心与资源调度处理平台。结果实现了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结论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疗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物联网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为医疗物联网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詹海林 《四川医学》2009,30(10):1608-1609
目的探讨成批外伤伤员急诊处置的原则和意义。方法我院急诊科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5月13日2时28分来院的地震伤员共计189例,按其伤别及伤情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置措施。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有序、有效的救治,经清创、包扎等简单处置后离院146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急诊手术48例,收住院36例,死亡1例(死于重度多发伤)。结论有效的急救训练和急诊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发挥急诊科院前急救最大的救治能力,充分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故中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的实践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院前急救方法 ,提高救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01/2008-12月期间经院前抢救的203批次伤病员资料。结果本组伤病员1837例,存活1720例(94%),死亡117例(6%)。在死亡病人中,死于院前者47例(40%);死于伤后24h者73例(62%);死于创伤者115例(98%);死于热射病2例(2%)。结论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的主要特点是伤因多、伤员数量多、伤情重、诊断难度大。快速、高效的现场急救,全面、细致、早期、准确的院前急救处理,是提高平时突发事故大批伤病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严重的创伤不仅给伤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对伤者的心理也造成严重的创伤。合理的急救措施,不仅能使伤者生命得到保障也使伤者的心理得到极大的安慰。车祸现场的的救治首要任务是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以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帕瑞昔布钠复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不仅能使伤者疼痛减轻,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在车祸现场的救治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震后转伤员前接分类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随着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部分符合后送条件的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前接是后方医院接收地震伤员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前接工作必须完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科学制定计划,合理抽组人员,统筹协调,有序实施前接分类,及时指导院内收容,实现接治结合,为整个收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