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开生 《现代医院》2014,(11):66-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酶(HBDH)三项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在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为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新生儿窒息伴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磷酸肌酸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79.41%)明显优于对照组(50.0%),并且治疗组的磷酸肌酸激酶(121.2±64.3)、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22.4±11.3)、乳酸脱氢酶(102.2±45.3)、羟丁酸脱氢酶(146.2±102.4)、谷草转氨酶(30.2±10.2)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的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心肌酶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而住院的新生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作为治疗组,两组均为50例。两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常规方法和磷酸肌酸钠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差异较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5)。同时对于心电图、心肌酶谱等重要的反应心肌损害程度的体征参数,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恢复速度快,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比例也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治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脏损害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 (1)将67例新生儿窒息致心脏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心肌酶谱变化。(2)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S组)、磷酸肌酸纳组(CP组)、对照组(NS组),通过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fas基因的表达。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28/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5.16%(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P=0.005 9),观察组心电图(ECG)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5,P=0.023 5),观察组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eTnI)、乳酸脱氢酶(LD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10.24、18.50、7.956,P0.05)。(2)CP组SD大鼠死亡率低于IS组(χ2=5.715,P=0.016 8)和NS组(χ~2=4.445,P=0.03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组S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IS组和NS组(F=44.96,P0.000 1),CP组fas mRNA表达低于IS组和NS组(F=14.28,P0.000 1),CP组fas蛋白表达低于IS组、NS组(F=154.8,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能够减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的损伤,磷酸肌酸钠通过减少fas基因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程志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06-390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和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8例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给予CP(唯嘉能)<1岁者0.5 g/d,≥1岁者1 g/d,对照组予FDP 250 mg.kg-1.d-1,静脉滴注,10天为1疗程。两组均于治疗1疗程后复查心肌酶谱、血肌钙蛋白I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对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害的治疗均优于FDP,可作为有心肌损害患儿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凌亚 《医疗装备》2014,27(11):122-12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2.7~11.5岁缺氧性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磷酸肌酸钠0.5~2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行心肌酶、心电图、肌钙蛋白(cTnI)检查。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心电图、肌钙蛋白(cTnI)的改善均高于B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疗效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刚  张贺  张彦 《现代保健》2010,(9):83-8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72例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抗感染、甲喘、祛痰、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检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儿AST、CK、CK—MB、LDH、HBDH比较及心电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剂量 vitc、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抗氧化剂在新生儿窒息后治疗中的应用很受重视。为了研究大剂量 vitc、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的疗效,特做了对照观察,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从1997年5月至2000年6月,我室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病人中挑选92例,平均分为两组。两组中轻度窒息各31例,重度窒息各15例;除各有2例早产儿外,其余患儿均为足月儿;所有患儿体重均在2500~4000g;两组中男、女患儿各占29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早期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接诊的76例重度窒息复苏新生儿。治疗前,全体患儿均接受常规干预,直至内环境稳定在正常值后,将76例患儿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h内,注射250mg/(kg·d)的磷酸肌酸钠,并联用20mg/d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行为评(NBNA),治疗结束后,查看患儿心脏、肠胃等器官的受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第7天和第14天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更快,且神经行为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患儿脏器损伤发生率即肠胃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1.6%,13.2%;障碍发生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9.5%,10.6%;胃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1.2%,23.7%。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更高。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 ,以求早期诊断。方法 用血清心肌酶谱及多导心电记录仪和超声诊断仪等 ,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 ,心电图异常率 77 8% ,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 ;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 -HBD升高 1 0 0 % ,CK升高82 6 % ,LDH升高 73 9% ,AST升高 65 2 % ,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超声心动图检查 42 9%异常 ;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 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 ,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CP)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40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20例资料为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神经节苷脂治疗的20例资料为观察组,治疗后统计患儿临床体征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意识恢复时间(4.9±1.1)d,平均肌张力恢复时间为(3.4±1.2)d,平均反射活动恢复时间(4.7±1.1)d,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明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CP)联合神经节苷脂早期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常引起全身性缺氧缺血,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肌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不仅加重其它各脏器损伤,且预后不良。据报道,新生儿窒息时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0%[1],有的高达73.3%,心衰发生率达33.3%[2],是围生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生儿监护病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手足口病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在2008年4月~2011年9月间心肌酶异常的手足口患儿病历中,抽取使用磷酸肌酸钠者131例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者132例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心肌酶变化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因心肌损害进行药物治疗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磷酸肌酸钠组和二磷酸果糖组各40例。患儿入院后立即进行常规治疗,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辅酶Q10和ATP,病毒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患儿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应该进行及时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加用磷酸肌酸钠,50 mg/kg溶于25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二磷酸果糖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200 mg/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三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K、CK-MB、LDH、CTnI的变化及心电图的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CK、CK-MB、LDH、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磷酸肌酸钠组[(339.86±52.90)、(0.85±0.09)、(183.22±43.32)、(13.32±6.08)U/L]和二磷酸果糖组[(350.61±48.80)、(1.12±0.05)、(192.71±39.67)、(15.41±5.13)U/L)]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磷酸肌酸钠组和二磷酸果糖组总有效率(95.0%、9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和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疗效,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一种病理生理情况~([1])。多个研究证实~([2-3]),新生儿窒息会导致心、脑等重要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思考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本院新生儿科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心肌损伤患儿50例,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磷酸肌酸钠治疗),25例/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炎性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超过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值的变化,探讨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缺氧对心肌的影响。方法:测定窒息组(38例窒息新生儿)的CK-MB值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并以42例患儿(无窒息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做对照。结果: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CK-MB值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日龄越小的窒息新生儿,其CK-MB值越高,且随有效治疗而下降;窒息组早产儿血清CK-MB值非常显著高于无窒息组的早产儿,且显著高于窒息新生儿全组,较重度窒息组也高。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程度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对早产儿更明显,其血清CK-MB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害出现的时限、程度以及治疗效果,是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早期指标,而且具有指导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合并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例H IE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NBNA评分,心功能,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磷酸肌酸钠的疗效显著,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明显改善H 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脑及心肌细胞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为观察组(36例)和单纯新生儿窒息作对照组(38例),观察新生儿出生后0~、24~和48~72 h的血浆cTnI浓度变化.结果 血浆cTnI浓度在三个时间段内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而以0~24 h时间段增高最明显(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时血浆cTnI在出生后3d内均增高,以0~24 h内增高最显著,监测血浆cTnI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