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景方煎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所著。全书共收录208方,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综述吴氏所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仲景方治法优化的基础、方法、宗旨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深化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研究,优化中医治法,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仲景方治法优化的基础、方法、宗旨三方面进行阐述,对于深化张仲景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研究,优化中医治法,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新案医安《程正通医案》精悍巧妙,笔者以书中所载57则医案为依据,浅析程氏煎服法特色。程氏煎法善从象取意,合而为用,直取其证,法中其要,又重顾护脾胃,体现了程氏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程氏煎服用法不仅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煎服特点更给后世医家在运用汤药上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7.
8.
<正> 传统的中药饮片煎服法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已延用数千年。于当前药材紧张,质量下降,价格上涨,加乏煎者方法欠妥,药效不能充分发挥,影响治疗效果,本科在中药剂型改革中,摸索出一套粉碎小剂量煎服法。实践证明,不但节省药材和药费,且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目的:比较粉碎小剂量法(下称粉碎法)与传统饮片煎眼法(下称传统法)二者所获滤液的实际重量,以探讨减少药量的可行性。 1.2 用药:选择临床常用中药饮片17味(木香、香附、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茯苓、白术;枳壳、厚朴、苦参、黄连、黄柏、黄芩;元胡、生军),各称取9克混合煎煮,提取滤液。  相似文献   

9.
汤剂,俗称汤液.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特点,故有"汤者,荡也."<千金要方>序:"凡古方治疾,全用汤法,百十之中未有一用散者.……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汤剂,系指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制剂,用以治疗疾病.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等优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汤剂是真溶液,胶体,混悬和乳浊液的混合液,所以煎服方法对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至关重要.笔者针对中药煎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简要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汤剂又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剂型,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汤剂的煎制。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尤其险急之证,安危只争一剂之间,因而只有煎之得法,服之适时,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1.
经方煎服法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方煎服法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及服药后调养护理方法的总称。张氏强调的煎服法能否正确运用 ,直接关系到药物功效的最大发挥及治病疗效的成败 ,同时还直接影响到愈后的康复及复发与否。故仲景不厌其烦地于每首方后详尽注明煎服特点及服后  相似文献   

12.
煎药器皿:目前通常用砂锅。砂锅的性质稳定,不易于中药内所含化学成份起化学变化,且传热性能和缓,受热均匀,煎出的汤液质量好,价格又低廉,故应首选砂锅。其它如搪瓷或玻璃等制成的器皿也可以作煎具用,此类器皿的性质亦较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若用金属器皿,尤其用铁锅煎药,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中药所含有鞣质量易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鞣酸铁,从而影响中药的疗效,故均不宜采用铁皿煎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祛除实邪、温中补虚、寒温并用等治法的应用,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明热证、阳明腑气不通证、阳虚寒实内结证、脾胃虚寒腹痛证、脾胃虚寒呕吐证、脾肾阳虚下利便脓血证、寒热错杂痞证、脾胃寒热兼杂证等脾胃相关疾病的证治特点及白虎汤、三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反佐”是中医方剂组织的法度之一。“反佐”一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运用此法于《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中,其反佐配伍的形式和原则,对后世方剂学中反佐配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伤寒杂病论》中组方的反佐方法作一粗疏探索,谬误之处,企望指教。一、以寒佐热法在温热药物为主的方剂中,加寒凉药物以反佐。其目的有二; (一)制约温热药的偏胜,防止其副作用。如黄土汤主治虚寒便血,用黄芩反佐附  相似文献   

15.
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有关煎法、服法、药后调护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张仲景在遣方用药之际,在煎服方法上也非常重视对脾胃之气和正气的固护,这对指导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药汤剂的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性味功能各异,以及临床应用的目的和病人病症的不同,因此必须有合理的煎药和服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方剂的煎服法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服法,颇为重视,不同的疾病中药煎服法不一样.目前,中医较统一的煎服方法为:将饮片放进砂锅等煎药器皿中,加水浸没过药面3~5厘米,浸泡半小时,武火煎开以后改为文火,煎煮约30~40分钟即成,倒出药汁;然后再加水与药面平,再煎一遍,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分...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临床疗效的高低,除了医生正确用药、药材产地之外,与煎服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密切.煎服得法,有利于药物成分发挥和临床疗效的提高.煎药以砂锅为好,因砂锅性质稳定,传热性能缓和,受热均匀,煎出药液质量好、色泽正.不可用铁、铝、铜等器具煎熬,以免起化学作用,影响疗效,搪瓷品尚可.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剂型比较多,常用的传统剂型有酒、膏、丸、散、丹、汤剂等。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近代又有浸膏、流浸膏、配剂、水剂、糖浆、冲剂、片剂、注射剂等等。根据人们的用药习惯,现在还是以服用汤剂为多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剂,虽药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囟莽造次,火候失度,则药无功。”清代名医徐灵胎也说过:“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当必无效。”为使中草药能充分发挥其疗效,下面将中药汤剂的煎服法作一研究探索。一、煎药用具以砂锅、陶瓷锅煎药为最好,其次是搪瓷锅,不锈钢锅。不要用铜、铁、铝锅,以免与药物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物质,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有关煎法、服法、药后调护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张仲景在遣方用药之际,在煎服方法上也非常重视对脾胃之气和正气的固护,这对指导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