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类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76例,对其感染发生率、易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9例,占38.2%,院内感染次数为34例,院内感染例次数为44.7%。(2)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占比例最多,占23.5%(8例次),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及真菌感染,占17.6%(6例次)。(3)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最常发生,占38.2%。(4)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对比,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患者曾经接受过带损伤操作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比例与未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的针对感染菌应用敏感抗生素,减少患者损伤性操作及避免滥用抗生素是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后院内感染具体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情况、发生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情况和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83例患者17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为20.48%。在17例患者中,4例发生尿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4.82%;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7.23%;5例发生胃肠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6.02%;2例发生其他情况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41%。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感染、克雷伯杆菌感染、阴沟肠杆菌感染。在发生院内感染原因方面主要有留置尿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尿潴留情况的发生和其他原因。结论:泌尿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医生需要对上述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感染内科收治的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6例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4.7%(86/248),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30d以上、侵入性操作、并发合并症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49.6%比16.2%,57.4%比12.7%,54.9%比18.7%,51.3%比19.4%,均P〈0.05或P〈0.01)。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且常见多重耐药。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耐药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9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4例患者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27.7%,活动性肝硬化院内感染比静止性肝硬化高18.2%,发生院内感染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3.54d,从治疗结果分析,院内感染组治愈好转率55.6%,死亡率38.9%,对照组分别为74.1%和18.6%。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住院后应抓紧时间检查和诊断,在诊治过程中,加强消毒隔离,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6.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院内SBP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他部位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3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院内SBP61例(43.88%),死亡36例(59.02%),其中发生2例次以上的院内SBP者有22例,死亡17例(77.27%);出现院内SBP者常先后或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特别是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亦较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院内SBP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并发症共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院内SBP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39例(20.30%),其中活动性肝硬化98例,静止性肝硬化94例,医院内感染分别为28例(28.57%)及11例(11.70%),39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与153例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病死例数分别为20例(51.2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针对302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感染部位进行相应病原学培养,对监测、鉴别致病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防治对策。结果:感染病原体阳性的患者276例,上呼吸道感染118例(42.75%),下呼吸道感染76例(27.54%),泌尿道感染13例(4.71%),皮肤感染11例(3.99%),切口及引流121感染20例(7.25%);革兰阴性菌128株(34.69%),其中前三位是大肠杆菌40株(31.25%),肺炎克雷伯茵22株(17.19%),阴沟肠杆菌株16株(12.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应根据病情,感染部位,适时、正确留取标本,便于及时诊断,为防治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肝硬化和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3月248例收住我院的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记录其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8例患者中,8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5.9%,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7.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1.6%)(P〈0.05)。并发医院感染的多少与患者的年龄有密切关系。腹腔感染占院内感染的首位,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的比例最高;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以及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等。结论: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一般都会发生病情恶化,预后差,医护人员应该努力找到发生感染的原因,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9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并发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6.4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占首位(52.70%),其次是腹腔(18.92%)。Child A级感染9.23%,Child B组感染32.31%,Child C级感染58.46%。发生医院感染与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1.54%和96.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侵袭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白细胞计数减少及严重的并发症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医院感染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龚建荣 《当代医学》2014,(17):71-72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通过碳14试验检查,对组一(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组二(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组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为70.73%;组二患者检测的阳性率为24.39%。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胃溃疡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与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40例老年COPD患者发生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80株,G^-杆菌所占65%。72株取得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对下列抗生素总的敏感率为:亚胺培南100%,氧氟沙星80.8%,头孢哌酮67.3%,阿米卡星63.5%。结论老年COPD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G^ 球菌感染比例近年上升,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索。  相似文献   

13.
对1989年1月~1992年12月期间干部病房共收治的患者150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感染患者312例,其中院内病染149例,院内感染率为9.8%,院外感染163例(11.9%)。原发病严重程度与发生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如晚期转移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中风等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高。院内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院内感染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据43.5%,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1.3%,真菌15.2%。院内感染病死率为19.4%。我们对干部病房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下称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570例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08%,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消化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试验示院内感染菌耐药率高,有肝昏迷、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血浆白蛋白低于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试验示院内感染菌耐药率高。有肝昏迷、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1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对危重病人和有各种致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SEN病毒(SENV)的感染情况,了解重叠感染SENV对乙肝后肝硬化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对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SENV—D/H亚型的检测,并对部分阳性血清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SENV—H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为37.8%)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2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ENV—D的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0.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ENV—H和D的检出率分别为13.8%和16.3%,与上述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77例有输血史患者和190例无输血史患者血清中,SENV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3.2%和55.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叠SENV—H感染可能对乙肝后肝硬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SENV的主要传播方式除输血外可能还存在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及治疗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7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等,并与同期85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发生院内感染22例(81.5%),高于同期非老年组(56例,6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多见(15例,68.2%)。危险因素为白细胞减少、化疗和合并症。单纯抗生素治疗有效率33.3%,抗生素加辅助治疗有效率6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结论: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非老年组。抗生素加辅助治疗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与骨髓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并发肝癌的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6例肝硬化并发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患者继发了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并发肝癌的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癌的肝硬化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种类无显著差异。其中100例(78%)感染发生在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54.3%,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12.5%(P=0.008)。最常见的感染为自发性腹膜炎,共56例(30.7%),其次为肺部感染和胆管感染(15.7%)。标本培养97例,62例获阳性结果,其中革兰阴性菌35例(56.4%),是常见的致病菌。但在败血症中,革兰阳性菌(8/15)为主要致病菌。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住院时间是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0.33(95%CI0.32—055)、0.23(95%CI0.14—0.38)。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和住院时间是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发生感染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住院治疗的31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感染部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31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感染率为23.66%。共检出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8株(52.94%)、革兰氏阳性菌11株(32.35%)、真菌5株(14.71%)。感染分布最多的3个部位为腹腔、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HBV-DNA水平、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是否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以及是否采用胃镜套扎止血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50岁、血红蛋白<7 g/L、血清蛋白<28 g/L、HBV-DNA≥500 cps/mL、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未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未采用胃镜套扎止血是乙型肝炎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针对易感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有助于控制和降低感染。  相似文献   

19.
许鹏  张玉海  柴治国  王玉英 《医学争鸣》2009,30(11):1048-1050
目的:探讨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以7种常见慢性病出院患者病历资料为依据,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01-01/2007-12-31出院患者258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586例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为8.1%.院内感染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接受侵入性操作有关.不同年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增高;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与住院天数有关(P〈0.01),随着住院天数延长,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42.3%和22.1%.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8%.结论: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应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和切实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院内感染细菌耐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ICU487例患者资料,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种类进行分析;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判断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ICU院内感染率为23.2%,感染组高龄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口腔黏膜和呼吸道系统是感染的常见部位。细菌耐药性检测发现,ICU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耐药。结论ICU应加强规范性操作,尤其是对老龄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及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减少患者病原菌暴露机会。此外,需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