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患眼眼眶容积的改变量及眼球内陷的程度,研究眼眶容积改变量与眼球内陷量的相关性;应用CT影像及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眼球突出度并就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取40例单侧眼眶骨折病人,其中22例为早期组,就诊时间为伤后3d内,不伴眼球内陷;18例为晚期组,就诊时间为受伤2周后,伴眼球内陷。对早期组病人分别于伤后1周内、2周、3周进行眼眶CT扫描,测量其双眼眼眶容积及眼球突出度,记录眼球内陷发生的时间;对晚期组病人利用CT影像测量双眼眼眶容积,使用CT影像及Hertel眼球突出计两种方法对比测量眼球突出度。所有测量均以正常眼为对照。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全部40例眼眶骨折病人患眼的眶腔容积较对照眼均有明显增大(t=-3.502,P<0.01)。②早期组病人1周内开始出现眼球内陷,第2周眼球内陷较第1周增多明显。③早期组病人1周内、2周、3周时的眼眶容积増大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晚期组病人眼眶容积增加量与眼球内陷量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3。眼眶容积增加量(y)与眼球内陷量(x)之间具有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0.057+0.829x(P<0.05)。⑤晚期组病人使用CT测量眼球突出度与使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所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眼球内陷通常于伤后2周后出现。②伤后早期眶周组织的水肿对眼眶容积的改变无明显影响。③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人患眼眶腔容积増大量与眼球内陷量呈高度正相关性,在外伤后早期对眼眶容积进行CT测量,可预测外伤后发生眼球内陷的可能性和程度。④使用CT测量眼球突出度结果大于使用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值,排除了人为因素及皮肤、结膜的影响,测量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眼眶容积的CT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CT测量正常人眼眶容积。方法 :对 2 0只填砂眼眶标本进行CT扫描 ,用描记法测量填砂体积 (各层描记面积×层厚 )与量筒测量的填砂体积相比较 ,确定最佳的描记方法和窗组合 ,计算测量精确度和测量准确性。测量2 9例正常成人的 58只眼眶容积 ,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眼眶容积平均值。结果 :标本测量中 ,当窗位 2 0 0HU和窗宽 2 0 0 0HU时 ,误差控制在 - 4 .60 %~ 4 .0 4 %之间 ,精确度为 0 .36 %~ 4.6 % ,测量准确性为 1 0 0 %。 58只正常成人眼眶容积范围为2 1 .63~ 2 6.31ml,平均 2 4 .0 5ml± 1 .33ml。结论 :CT为眼眶容积的测量提供了工具 ,结果精确 ,准确性高 ,可用于眼眶容积改变常规检查中 ;同时提供了正常成年人眼眶容积的范围 ,可在实际测量中对比应用  相似文献   

5.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奇  肖利华 《武警医学》2008,19(5):467-470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眶部挫伤所致的眶壁骨折,由Mackenzie于1844年首先提出,Smith和Regan于1957年命名,它系由直径大于眶口(有人提出直径大于5cm)的物体钝性打击眼眶软组织和眶缘,使眶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眶壁最薄弱处(如眶内壁和下壁)向外爆裂所致,而眶缘完整。由于常伴有眶内容物疝出或嵌顿可产生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凹陷、眶下神经知觉消失等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即眶内流体压力增高学说和眶底扣压学说。  相似文献   

6.
眼眶爆裂骨折(orbital blowout fracture)是指外力作用于眼部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增高导致眶壁内部发生骨折而眶缘无骨折,一般发生于眶内、下壁。2003年6月~2007年7月,笔者采用螺旋CT扫描准确地对眼眶爆裂骨折特点及眶壁、眶内容物形态定位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影像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的CT征象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眶壁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7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CT扫描是诊断眶壁爆裂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根据CT征象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观察其对外伤性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996年12月-2005年6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8~50岁,平均3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6.5年,合并复视患者45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9例。采用下睑缘切口,于下眶缘骨膜下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眶组织并使其复位,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依据眼球的内陷程度,采用Medpor修复眶内下壁及其他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68例患者术后眼球内陷均得到明显改善。45例复视患者中36例治愈。39例视力下降患者中13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全部患者经2个月~8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 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可作为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修复术的首选植入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眼眶壁爆裂性骨折合并眼球破裂内陷的治疗方法。方法在行羟基磷灰石义骨板整复眼眶壁爆裂性骨折联合眼球摘除及义眼台植入术的同时,达到1次手术矫正眼窝凹陷的目的,共治疗11例(11眼),观察5月~3年。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眼窝凹陷矫正,术后1眼眼窝轻度凹陷,更换定制义眼外观改善。结论本法通过1次手术使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眼球破裂内陷患者外观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CT assessment of orbital volume in late post-traumatic enophthalmo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otential of CT to facilitate preoperative planning of reconstructive maxillofacial surgery by orbital volume quantification was analysed in 11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enophthalmos as a late sequela of zygomatic fractures. We carried out biplanar CT examination of the orbits, and calculated total orbital and fat volumes for the healthy and enophthalmic sides. Displacement of the orbital floor and lateral wall was present in 11 and 7 cases respectively. Indentation of the medial wall was noted in 9 case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orbital cavit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P<0.0188) in total volume on the enophthalmic sid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ranging from 9.2% to 36.4%, mean 17.9%. The degree of enophthalmos, measured radiologically as 2.5–5 mm,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rbital cavity volume (P=0.000076). Enophthalmos was 2.5–3 mm in 7 cases (63.6%) and 3.5–5 mm in 4 (36.4%). This corresponded with a mean increase in orbital volume of 3.4 ml (12.3%) and 7.1 ml (27.8%) respectively. Fat atrophy was not an aetiological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of post-traumatic enophthalmos.  相似文献   

12.
由于眼眶骨性结构复杂、骨质细薄、重叠,使得X线平片及常规CT不易准确显示病变,因此眶骨骨折极易漏诊或误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为眶骨骨折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就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和VRT对眶骨骨折的诊断、术前评价、术后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低剂量CT扫描对眼眶部外伤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低剂量CT扫描对眼眶部外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8例眼眶部外伤患者分为 4组行不同低剂量 (10mA组 4 0例、2 0mA组 30例、30mA组 4 8例、5 0mA组 30例 )CT扫描 ,并对每例患者选取晶状体视神经层面常规剂量 (10 0mA)CT扫描 ,比较该层面二者的图像质量、眼眶部外伤病变的显示和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 (10mA、2 0mA)CT扫描图像质量以差的为主 ,不能显示球内小血肿。低剂量 (30mA、5 0mA)CT扫描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 ,对眼眶外伤病变的显示与常规剂量 (10 0mA)CT扫描相同。结论 :低剂量 (30mA)CT扫描可以用于诊断眼眶部外伤。  相似文献   

14.
汤振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74-1075,107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眶区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0例眶区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0位患者行眶区常规剂量(115mAs)扫描,B组9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4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低剂量(40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眶区外伤低剂量扫描不仅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S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扫描的胰腺肿块7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胰腺癌53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比较肿瘤与炎症在SCT增强扫描各期中的表现。结果:本组胰腺癌53例,其中胰头癌33例,胰颈癌4例、胰体癌14例,胰尾癌2例。局限性胰腺炎22例,头、颈、体、尾分别为17例、2例、2例、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癌低密度43例,等密度10例,胰腺炎低密度2例,等密度20例;胰腺期胰腺癌低密度51例,等密度2例,胰腺炎低密度1例,等密度21例;肝脏期胰腺癌低密度42例,等密度11例;胰腺炎22例均为等密度。结论:胰腺螺旋CT动脉期、胰腺期、肝脏期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研究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成人组16例,儿童组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与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6例成年患者CT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眼眶不规则肿块,9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肿块;16例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区邻近的眼眶和颅内均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的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7例儿童患者CT表现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眼眶不规则肿块,其中2例可见垂直针状高密度影,3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软组织肿块;MRI显示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眼眶内和6例颅内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其中1例为双侧,增强后呈明显强化;7例双侧眶骨、4例斜坡和双侧岩尖及1例双侧颞骨鳞部骨髓腔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增强后呈明显强化.结论眶壁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些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CT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术前均做了CT平扫,28例中27例做了常规CT增强扫描,其中7例于病灶最大层面加做单层的“两快一长”增强扫描。28例中8例手术切除的完整标本做了10mm层厚的全标本CT多层扫描,并进行标本CT、术前CT与标本对应切面的对照研究。取材103个病理点切片,观察不同CT征象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病灶内部有两种基本CT征象:(1)延迟强化区;(2)无强化区。病理上延迟强化区是大量纤维组织伴少量散在的腺癌组织;无强化区则是凝固性坏死或同时含有大量粘液的存活癌组织。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和无强化区的CT表现,在与肝细胞型肝癌等多种常见肝肿瘤的鉴别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阳  高源统  李阳  罗敏 《放射学实践》2004,19(12):885-88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肋骨骨折患者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 ,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周边的其他病变。结果 :65例中 ,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 12 1处 ,肋软骨骨折 5处。冠状位及矢状位重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的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结合 4D重组图像 ,肋骨骨折线的显示更直观、明了。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 117处 ,肋软骨骨折 0处。结论 :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MPR及 4D重组图像的联合应用 ,对判断肋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优于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