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在发生PMC之前均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表现。20例均做粪厌氧菌培养,有14例培养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9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PMC。结论:PMC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之后,老年人、多种疾病联合、胃肠疾病或手术干预等是发生PM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者,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伪膜性肠炎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切口、引流管的护理,保护肠粘膜、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腹泻次数,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护内环境稳定,做好心理护理,人工气道护理等,经积极对症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疾病也越来越多见。我院近1年内3例严重外伤患发生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lis,PMC),死亡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福润  黄留业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16-116,118
目的通过对26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资料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均行结肠镜检查,提示伪膜性肠炎。结论伪膜性肠炎多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发病,年龄大、病情重及外科手术患者为高危人群。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可明确诊断,甲硝唑及万古霉素是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伪膜性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剑琴  李俊达 《医学综述》2008,14(12):1831-1832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伪膜性肠炎发病率逐渐攀升,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为其主要致病茵,腹泻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本文对伪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预防进行分析评价,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内镜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科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2003年3月至2009年11月诊治的28例P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使用广谱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泻。老年人、住院时间长、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是PMC的高危因素。肠镜有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停用抗生素,用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后全部治愈,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结论:PMC常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症患者及外科大手术患者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要考虑PMC,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1年来诊治的32例PM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在发生PMC之前均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全部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断为PMC。结论PMC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之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是发生PM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者,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此病,电子结肠镜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8例伪膜性肠炎患者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老年重症肺部感染12例,脑血管意外3例,大手术后2例,肝癌晚期1例。所有患者都有使用抗生素史,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血便、腹痛等,肠镜下有特征性表现。粪便检查:涂片可见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培养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结论伪膜性肠炎多见于老年重症、免疫力下降患者,停用抗生素或使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伪膜性肠炎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10年来收治老年伪膜性肠炎患者8例,经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岁。基础疾病:恶性肿瘤5例,脑出血1例,开放性骨折1例,尿毒症1例。8例患者都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其中6例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伪膜性肠炎(pseudomenbraneouscolitis PME)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26例PM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26例患者大多数在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的过程中出现腹泻、腹痛及发热等表现,少部分发生在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的患者。结论:PME多在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发病,体质衰弱、外科重大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等为易感人群。根据抗生素应用史、易患人群、典型临床表现、内镜下典型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停用原来应用的抗生素,给予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重症伪膜性肠炎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伪膜性肠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重症伪膜性肠炎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老年,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出现重症伪膜性肠炎,积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其主要致病菌,为有效控制伪膜性肠炎的发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石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48-2349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黏膜表面附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  相似文献   

14.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on,F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菌群失调,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1].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大多急骤,轻者仅有腹泻,重者病情进展迅速,诊断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本科于2008年1月25日收治1例,经医护配合,及时诊断治疗,全面综合的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治中 《吉林医学》2012,(5):1021-1022
<正>伪膜性肠炎(PM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及水电解质紊乱,并可引发低蛋白血症、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该病病情重,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近年来,该病有上升的趋势[1]。笔者总结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年经结肠镜确  相似文献   

16.
李维华  刘晓林  田雅玲 《重庆医学》2012,41(23):2379-2380,2340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该院经治的62例PMC临床病例资料。结果老年患者居多,均接受各种抗菌药物治疗;腹泻、脱水、毒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治愈58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死于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MC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水样腹泻是本病的早期特征,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立即停用抗菌药物并给予微生态药物、甲硝唑或万古霉素以及全身支持等对症处理,是治疗PM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伪膜性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特点、临床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3例伪膜性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表现为腹泻,且腹泻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18例患者接受内镜检查,15例可见粘膜表面附以多发的黄白色隆起假膜。14例(60.7%)患者年龄≥65岁,17例(73.9%)诊断伪膜性肠炎前住院天数≥10天,12例(39.1%)有腹部大手术史。较长时间质子泵抑制使用,入ICU,机械通气,肠内营养及免疫抑制的使用可在本组患者中观察到。全部病例确诊后,均停用原用的抗生素。应用甲硝唑辅以活菌制剂后症状消失。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大便性状,增强对该病的认识及加强其防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工作中,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其主要致病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泻。PMC可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早期积极治疗以预防其反复发作。目前其微生态治疗,尤其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疫苗的研制将会成为PMC治疗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黏膜表面覆有黄白或黄绿色伪膜。多因应用抗生素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羧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 difficile)大量繁殖所致,严重者可致死亡。难辨羧状芽孢杆菌是一种粗大的革兰阳性梭菌,是人类肠道共生菌,在婴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伪膜性肠炎治疗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伪膜性肠炎病例患者的用药及临床情况。结果:患者年龄越轻,合用的抗生素越少,使用口服的给药途径,合并的疾病越轻,治疗伪膜性肠炎所需的药物越单一,治愈时间越短,愈后越好。抗生素种类与克林霉素和第三代头孢最为密切。结论: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防止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