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吸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12696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吸烟情况,同时收集其他相关信息。利用SAS软件包对这些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 回归等分析。结果现吸烟者占3.12%, 男性现吸烟率(61.68%)明显高于女性(3.37%);人群总戒烟率为11.78%,其中因“”患病”而戒烟者占72.1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低文化程度、婚史、家庭成员有吸烟者均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那些离异、文化程度低、年龄小于45岁的男性为吸烟行为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研究导致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市四类不同性质的中学,抽取869名中学生,采用定式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层次分析。结果中学生吸烟率为25.09%,男37.48%,女7.73%(P<0.0001)。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吸烟率有明显差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伴有品行障碍、学习成绩差,有不良的伙伴关系,家庭成员中有吸烟史,父母亲对孩子管教方式不良及父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结论干预和预防中学生吸烟行为必须从上述因素着手,制订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烟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了总结,并将吸烟指数与8项生理、生化指标之间行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指数与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吸烟与非吸烟组之间收缩压、TCH、HDL-C、L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年龄、HDL-C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其炎症反应或血脂异常可能是吸烟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7.
吸烟、饮酒与肺结核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对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发病危险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成人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有杉社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意选择社区健康对照174人,按年龄、性别、居住社区与同年收集到的174例成人新发肺结核进行配对,采用问卷面对面调查个人嗜好(吸、饮酒),并在设计中严格控制偏倚,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排队多种混杂因素(如结核接触史,社会经济地位,BCG接种史,环境因素,体重指数等),以确定吸烟煤、饮酒与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本研究病例主动吸烟(OR=2.12,P=0.006)、被动吸烟(OR=1.55,P=0.04)、不同烟种(OR=1.31,P=0.005)和饮酒(OR=1.81,P=0.008)等变量在编译学上与肺结核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则显示,上述各单因素与肺结核发病之间无相关性,只有当吸烟者同时又是饮酒者时,两者的交隔绝作用方显示出与肺结核有密切关系(OR=7.729,P=0.013,95%C.I.=1.5215-39.2634),并同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病例组每吸一支烟,同时又饮酒时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较对照1.73倍(P=0。0002,95%C.L.I.=1.300-2.3028)。结论 单纯吸烟或饮酒与肺结核的发病无关,而吸烟同时又饮酒时则是成都地区成人患肺结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医学生吸烟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于2004年3月对医院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居民吸烟现状及其吸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数据,对9 995名(男4 763人,女5 232人)18周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行为,包括吸烟率?现在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平均吸烟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我国城乡居民吸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8周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31.06%,现在吸烟率为27.65%,男女现在吸烟率分别为 54.25%和3.44%,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 20 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 20 支?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39,95%CI:0.033~0.046)?文化程度(OR=0.797,95%CI:0.738~0.861)?饮酒(OR=2.406,95%CI:2.138~2.709)和家庭人均年收入(OR=0.870,95%CI:0.786~0.964)是吸烟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以医生或教师?未婚和70岁以上年龄组为对照时,职业?婚姻状况和年龄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依旧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控烟 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乡村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病在丹东市乡村居民的惠病情况、易感人群的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对20岁以上常住人口共2682人进行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慢性病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11%、18、63%、7.13%;吸烟、饮酒、成食、超重、失眠的比例分别为27.54%、22.72%、17.86%、28.61%、12、6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成食和超重、失眠等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随着饮酒年限和吸烟年限的增多,其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也呈显的上升。超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比同龄健康成倍增高。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是丹东地区乡村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控烟与防治高血压是主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沈阳市两个区3373名就业者进行吸烟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对可能为影响因素的11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吸烟所致疾病的认知情况做X2检验。总吸烟率为50.7%(1710/3373),其中男性86.8%(1458/1680),女性14.9%(252/1693)。可能的影响因素排序为:饮酒史、T作环境及多种基础疾病;而女性、大学以上学历、超重及50岁以上为可能的保护因素。调查者中有2478人参与了吸烟导致疾病的认知调查,吸烟815人,不吸烟1663人,两者对于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胎儿畸形、恶性肿瘤、流产、婴幼儿生长受限、死胎及心肌梗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2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2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随机抽取若干家庭,按照调查时间和生日最接近者的方法在每个家庭抽取1名年龄≥15岁的居民对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戒烟意愿、控烟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吸烟率达18.7%,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及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吸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0.5%的吸烟者曾经戒烟3次及以上,54.3%的表示有戒烟打算,但仍有45.7%吸烟者没有戒烟打算;34.4%的人群家庭中不允许吸烟,58.2%工作场所区域不允许吸烟;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3个因素为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40~49岁、低学历及高学历的吸烟率较高;目前社区居民对控烟的意识和采取的控烟措施还不够理想;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综合影响吸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对ESBLs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证87株产ESBLs,产酶率为31.5%;276株大肠埃希菌中尿液分离出35株(40.2%),痰液23株(26.4%),血液7株(8.0%);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ICU最高(36.8%),其次为烧伤病房(16.1%),泌尿外科病房(14.9%);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产ESBLs菌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ICU患者。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以SHV型为主:产ESBLs菌尚未有效控制,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信念对大学生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同吸烟信念对其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大学1-3年级在校大学生8138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吸烟相关信念和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室友和同学的吸烟情况。并对吸烟相关信念进行探索性因子的不同吸烟信念、同学和室友吸烟行为、相关的社会经济学指标进入方程,进行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识别出支持吸烟信念、反对吸烟信念、环境限制信念、个人意愿信念和社交功效信念等5个信念因子。调整大学生相关社会经济学指标和同学、室友吸烟行为的影响后,支持吸烟信念和社交功效信念是男大学生由从未吸烟转变为尝试吸烟的显著性危险因素,环境限制信念为其保护性因毒,反对吸烟信念、个人意愿信念是男大学生由尝试吸烟转变为不规律吸烟的显著性因素,男大学生由不规律吸烟转变为规律吸烟行为仅受环境限制信念的影响;在女大学生中,尝试吸烟行为仅受支持吸烟信念的影响,不规律吸烟行为的形成未受吸烟各信念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不同吸烟信念对其不同吸烟行为阶段转变的影响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应根据他们所处的吸烟行为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教育和培养相应的不吸烟信念,从而预防或控制吸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吸烟、饮酒在糖尿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及IGT患者餐后血糖、血压、BMI及WHR的影响。方法:利用广东省1998年对全省11742名抽样 群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主要独立预测因素为年龄(OR=2.053,1.568-2.687)、家族史(OR=3.210,2.019-5.104)职业运动量(OR=1.644,1.217-2.221)、WHR(OR=2.255,1.690-3.008)、BMI(OR=2.538,1.905-3.381)和高血压(OR=3.088,2.246-4.245)。吸烟和饮酒的独立风险作风不显著,调整年龄,运动、家族史、经济水平等其他因素后,每日吸烟>25支或每周饮酒7次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037(0.367-1.535)和1.261(0.718-2.214)。但吸烟、饮酒和年龄、职业反动量及家族史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每日吸烟>25支明显增加50岁以上人群和低职业运动量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病险,每周饮酒>7次除增加职业运动量较低人群患病风险外,使50岁以下人群的患病危险性增加1.42倍,并大幅增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的相对危险性(OR=8.61,2.14-34.63),在糖尿病及IGT患者中,当前吸烟者的BMI低于已戒烟和不吸烟者,WHR则高于不吸烟者,当前饮酒者BMI较已戒酒者低,但WHR差异不明显。结论:大量吸烟、饮酒是糖尿病可变的、非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少运动和家族史等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相乘交互作用,吸烟可能导致糖尿病及IGT患者体脂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西贺州市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4-2005年广西地区糖尿病普查的资料中,取出贺州地区年龄在15岁以上的人群的资料,共4792例列入本次分析对象。结果 4792例中,高血压患者682例,高血压患病率为14.2%,其中男性为15.4%,女性为13.0%,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23),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00)。年龄、高血压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是高血压主要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8.579(4.315~17.055)、4.249(1.773~10.185)、2.638(1.388~5.014)。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是高血压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1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贫血因子三项、血脂八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根据是否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有自伤行为组(163例)和无自伤行为组(1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无自伤行为组比较,有自伤行为组患者伴有更多的创伤史及诱发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自伤行为组相比,有自伤行为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自伤行为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无自伤行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铁蛋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4~1.025,P=0.006);HDL-C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OR=0.204,95%CI:0.995~1.027,P=0.011)。结论 社会心理因素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铁蛋白、HDL-...  相似文献   

18.
深圳居民吸烟状况与自测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居民吸烟对其健康的影响情况。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1.0)对深圳特区居民5940名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深圳居民吸烟人数1032人,吸烟率为17.59%,其中男性980人,占94.96%;平均烟龄为(20.89±14.77)年;每日吸烟的吸烟者有82.17%,每天吸烟量以6~20支的人数最多,占49.29%。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男性居民自测健康主要在生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性吸烟者也在生理健康方面优于女性吸烟者(P<0.05)。每日不同吸烟量的居民的自测健康在生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每日吸烟超过40支的人群在身体活动功能、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健康方面与其他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烟主要影响居民的生理健康,对女性更明显。每日吸烟量不同主要影响居民的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吸烟越多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吸烟、饮酒现状,了解吸烟、饮酒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方法:采用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结合的方法,对全国22个省/直辖市内44所高等院校的非毕业年级学生7 979人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主要为吸烟、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目前吸烟与饮酒率分别为19.6%、42.2%。大学生吸烟率在不同性别(男生34.1% vs. 女生6.1%)、地域(东部地区15.7% vs. 中部地区19.0% vs. 西部地区29.8%)、高校类型(部属重点大学17.9% vs. 职业技术学院21.2%)以及专业间(文科15.4% vs. 理工科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饮酒率在不同性别(男生58.6% vs. 女生26.9%)、地域(东部地区37.9% vs. 中部地区42.8% vs. 西部地区50.8%)以及专业间(文科36.4% vs. 理工科4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饮酒的大学生其不健康饮食行为、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物质滥用以及易导致伤害行为的自我报告率均高于不吸烟与不饮酒者。结论: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在我国高校的流行状况并不乐观,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人群特征采取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