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及诊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肩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表现,对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肩关节半脱位4例,喙突下脱位14例(其中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同时合并肱骨外科颈和大结节骨折2例),盂下脱位4例,锁骨下脱位1例,肩关节后脱位1例。结论:多数肩关节脱位可通过X线平片诊断,但应注意与投照体位不恰当造成的假性脱位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男,29岁。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后右肩肿痛4 h入院。伤后表现为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X线检查示左肱骨外科颈伴大结节骨折,断端稍有错位。查体:左肩肿胀,肩关节前侧平坦,无空虚,压痛明显,可及骨擦音及骨擦感,纵向叩击痛阳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入院后予以超肩外固定器固定,复查肩关节前后位及穿胸位片示肱骨外科颈伴大结节骨折对位对线尚好。出院1个月复查时发现肩关节僵硬,疼痛明显,活动受限。CT结果示:肩关节后脱位,肩胛盂后缘卡住肱骨头凹陷处。闭合复位失败,采用切开复位,术后3周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效果良好。2讨论肩关节脱位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绝大多数为前脱位,后脱位非常少见,占4%~5%。和前脱位相比较,后脱位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肩峰较对侧突出,肩关节前侧平坦或空虚,后侧隆起,可及肱骨头,肩关节的前举、外展仅有部分受限,后伸无明显受限,内旋、外旋受限较明显。原因是肩胛盂后缘压入肱骨头凹陷处形成鞍状结构的假关节,使肱骨头与肩胛盂后缘之间仍能在冠状位及水平位保持一定的上举、后伸、内收、外展活动。X线检查可表现为“正常关节结构”征象。认真阅片后往往可发现: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匿性肱骨头骨折的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隐匿性肱骨头骨折误漏诊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首发症状均为肩关节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病初X线检查肱骨头均无明显骨折征象,3例诊断为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诊断为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软组织伤各2例,均漏诊肱骨头骨折。误漏诊时间1 d~2周。7例均经肩关节CT检查确诊肱骨头骨折。确诊后,4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3例行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隐匿性肱骨头骨折极易误漏诊,对于高度怀疑隐匿性肱骨头骨折而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进一步行肩关节CT检查,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 19例肩关节损伤患者 ,多数以闭合复位治疗 ,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49岁。 14例为肩关节前脱位 ,5例为后脱位 ,在 14例前脱位中 ,盂下脱位 10例 ,突下脱位 4例。患者骨折按 Zear分类 ,第2部分骨折 11例 ,第 3部分骨折 4例 ,第 4部分骨折 2例。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并发症。1.2 治疗方法 除 2例患者因第 4部分骨折并肱骨头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 ,实行手术内固定外 ,其余 17例均于伤后 1天内施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前均摄患肩前后位及胸侧位 X线片 ,观察骨折…  相似文献   

5.
0引言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肩关节附近的骨折,以老年患者居多,其治疗方法以往多采用手法复位后单纯夹板固定肩关节或手术治疗,直至骨折愈合。预后常产生凝肩。采用皮牵引下“甩肩疗法”治疗观察功能恢复的疗效。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8-09/2001-09本院收治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3例,均为单侧新鲜闭合骨折,均无神经血管合并损伤,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42~75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肩部畸形、肿胀、疼痛,肱骨大结节周围压痛明显,肩部功能障碍,X线分型:裂纹骨折8例,外展型骨折31例,内收型…  相似文献   

6.
王庆庆 《天津护理》2004,12(3):147-147
三叶草型钢板是由AO公司用钛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形状适应肱骨近端的形态。可最大程度地加强骨薄弱区的固定力量;此钢板有多枚螺钉孔,便于粉碎骨块之间的固定;钢板叶片细薄,可避免普通接骨板常引起的肩峰撞击症等优点;适用于肱骨3、4部分骨折的内固定。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0月对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1.8岁;3部分骨折(肱骨外科颈或解剖颈骨折并大结节或小结节移位骨折)35例,伴肱骨头脱位4例;4部分骨折(肱骨外科颈或解剖颈骨折并大结节和小结节移位骨折)13例,伴肱骨头脱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反Hill-Sachs损伤X线、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材料与方法:20例因外伤致肩关节后脱位患者,19例行X线检查,11例行MSCT检查。测量X线片、MSCT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塌陷深度。结果:18例(90%)肩关节后脱位病例出现肱骨头反Hill-Sachs损伤。X线片测量18例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平均塌陷深度为(9.00±6.75)mm。同时行X线和MSCT病例组10例X线正位测量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平均塌陷深度为(9.64±7.99)mm;MSCT测量肱骨头压缩性骨折塌陷深度为(17.18±10.50)mm,CT测量反Hill-Sachs损伤肱骨头关节面塌陷深度更为准确。反Hill-Sachs损伤和年龄不存在相关关系。"槽线征"出现12例(63.2%),关节面局部凹陷出现4例(21.1%)。CT显示反Hill-Sachs损伤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3例。3例反Bankart骨性病变。结论:肱骨头内侧"槽线征"及关节面凹陷是诊断肩关节后脱位及反Hill-Sachs损伤的重要征象,MSCT能够全面观察肩关节后脱位中肱骨反Hill-Sachs损伤、反Bankart骨性病变及骨性关节炎,对指导临床制定...  相似文献   

8.
肱骨外科颈骨折以老年人居多.对Neer Ⅲ型骨折因其多伴有骨折移位、大小结节撕脱及肩袖损伤等,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1],但软组织的广泛剥离会进一步破环肱骨头血运,增加坏死几率,术后的瘢痕挛缩也会加重粘连不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而且老年患者多有内科疾患,手术受到一定限制.本科采取手法复位超肩关节固定联合甩肩疗法治疗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Neer 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肱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而合并解剖颈骨折更为少见。临床上易出现误诊。笔者收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8岁。因精神因素出现抽搐而致右肩部肿胀,活动功能受限,到当地某医院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摄片未发现骨折脱位,1个月后右肩关节仍活动受限,再摄X线片,发现为右肩关节脱位,手术复位后,行肩人字石膏外固定,固定1个月后拆除石膏外固定,摄X片,当时仍认为复原良好,但患者右肩活动仍受限。于2007-02-18来本科求治。阅X线片见,右肱肩关节脱位并解剖颈骨折肱骨头旋转移位,建议其手术治疗。CT扫描示:右肩肱关节后脱位并解剖颈骨折、肱骨头向后旋转90,°于2007-02-20行手术右肩肱关节脱位并解剖颈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加胸肩肱动脉血管束植入术。术后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双肱骨头对比,骨质密度正常,无差异。关节功能基本恢复。2讨论2.1原始骨折脱位片分析肱骨头向后脱位而未突破关节囊,骨折端卡于关节盂后缘,因此,肱骨上端与肩峰距离无明显改变,肱骨头球状面与关节盂关节似属正常。但仔细分析,有两点值得考虑:(1)肱骨头后脱位,肱骨上端主要是大节结投影改变,肱骨头与关节盂关系改变;  相似文献   

10.
肱骨干骨折合并肩关节后脱位漏诊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肱骨干骨折合并肩关节后脱位的漏诊原因,提高对这一损伤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5例肱骨干骨折合并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原因,探讨预防方法。结果:5例患者漏诊时间最短2 d,最长超过7个月,最后均经仔细体检及补充肩关节X线检查和CT扫描明确诊断。结论:临床对该症认识不足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仔细的体检结合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可以预防肩关节后脱位早期漏诊。  相似文献   

11.
手法复位塑型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肱骨外科颈骨折为肱骨近端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其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下方连线及胸大肌止点上方之间,其周围肩部的肌肉较复杂,又处于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的交接处,肩关节周围肌肉较发达,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较松弛;同时肱骨外科颈骨折又是一种临近关节  相似文献   

12.
肩凝症是中老年肩部常见病变,也是肱骨近端骨折处理中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此类骨折能够使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并举,一直是临床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康复医学角度,对我院1983~1990年间采用手术及甩肩法治疗的37例有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9例,年龄45~71岁,平均56岁。骨折部位:肱骨外科颈骨折20例,外科颈下1~4cm处骨折14例,肱骨头骨折3例。致伤原因:跌伤17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5例。X线骨折分型:粉碎型15例,斜形11例,横形7例,螺旋形4例,均有明显的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均表现为伤后肘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8例摄X线片,4例未行影像学检查,12例均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误诊率12.2%.8例经复查X线片确诊行石膏固定治疗.4例手术中确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论: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与肱骨外髁骨折鉴别的重点首先是根据骨折当时的X线片观察肱骨头与桡骨头的关系,必要时应摄肘关节斜位或健侧X线片对比,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常见,由于此种骨折常合并肩关节损伤;故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处理棘手,本院1985年以来,采用皮牵甩手法治疗不同病因的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及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共10例,方法简便,效果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资料 男6例,女4例,年龄10~14岁6例,40~50岁4例。多为伤后当天或2~3天内就诊。均为闭合性骨折。皮牵时间20~35天。骨折分  相似文献   

15.
肖宏莉 《全科护理》2016,(30):3236-3237
正肱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四肢骨折之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发生于解剖颈下2cm~3cm,大、小结节下缘肱骨干的交界处,此为松质骨与致密骨质接壤处,占肩部骨折的26%[1]。腋神经是由第五、第六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从臂丛后束发出,伴旋肱后血管向后外方走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由于其解剖关系的因素,在肩部外伤时常发生损伤。尤其是肩关节前下方脱位时,并发腋神经损伤临床多见[2]。  相似文献   

16.
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检查方法和诊断特征。方法本组3例肩关节脱位外伤患者疑有肩关节后脱位,在常规摄患侧肩关节正位片没有阳性发现后,加摄肩关节腋下位片,并由此发现肩关节向后脱位从而明确了诊断。结果正位片虽有脱位征象但不肯定,腋下位片显示肱骨头向后脱出,位于肩盂的后方。结论疑有肩关节后脱位X线正位片仍不肯定时,加摄腋下位片往往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肱骨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肱骨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按住院尾号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7例,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肩关节功能正常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肱骨小结节骨折合并锁定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围术期,可提升患者肩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CT在关节内骨折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关节内骨折的X线和CT表现.结果关节内的骨折胫骨平台骨折5例,髋臼伴关节面骨折4例,踝关节胫距关节面骨折3例,肩关节盂骨折2例,肱骨头骨折1例,肱骨远端外髁骨折1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舟状骨骨折2例,三角骨骨折1例,骶骨岬及髂骨骨折各1例,颈椎骨折2例,胸腰椎骨骨折各3例,其中附件同时有骨折3例,骨折线累及关节面X线平片确定有骨折者为20例(约87%).X平片与CT对照,关节面塌陷程度相符合者18例(90%).结论 CT在关节内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肩袖钙化性肌腱炎2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因外伤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专科查体:右肩前方、后方、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处压痛明显,肩关节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弧征阳性。结合X线、CT检查,均误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分别行肩关节镜下手术和肩部开放性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肱骨大结节完整,未见骨折,且肩袖内有白色牙膏状钙化物、白色沙砾状钙化物形成,遂行钙化灶清除+肩袖修复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伴胶原增生、软骨化生及钙化,确诊为肩袖钙化性肌腱炎,予以肩关节固定并功能锻炼。随访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肩袖钙化性肌腱炎合并外伤时易误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Neer两部分骨折患者,其中伴有肩关节前脱位9例。所有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切开清理、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9个月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且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内固定物失效、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