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KAB)的现状,探讨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AIDS知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12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后进行AIDS问卷调查。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68份,对AIDS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48.24%,干预后上升到64.88%;对AIDS的恐惧感由干预前的68.39%下降到干预后的42.25%(P<0.0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56%上升到干预后的83.33%。结论安徽省寿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为教育部门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梅州市梅江区中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方面教育,在干预前后随机抽取所辖的完全中学各2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6.4%提高到干预后96.0%,除“与HIV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干预前后(分别为83.0%与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明显改变,除“是否愿意与HIV感染者学习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明显,但仍需重点的有针对性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护生主导式面对面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护生作为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员和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招募护生志愿者并进行艾滋病知识培训考核,组织志愿者在假期对生源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以小讲课、搭建微信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以网络匿名调查的方式对比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认知差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干预280人,干预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40.36%提高到81.43%,艾滋病一般知识、预防检测、传播途径等21个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护生主导式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切实可行、成本低、效果好,能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范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选择沙坪坝和江津2个区分别抽取2所中学,在每所学校整群抽取8个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教育后,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明显,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学生对HIV/AIDS态度认同率改变,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表现得均较为积极,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基本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近期效果明显,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教育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外出务工人员40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77.7%)、宣传画(56.9%)、报刊杂志(55.0%)和卫生防疫人员(39.2)等途径.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其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7.0%,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3.9%;不同性别以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其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不同文化程度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21.3%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之中,大多数人仍觉得这种威胁离他们很遥远,但有91.2%的人能主动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打工期间婚外性行为方面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以及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安全套的使用率高于女性.结论 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和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非传播途径的教育,以提高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不同干预方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7.09%和85.22%,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1.9%和87.1%,与艾滋病病人共餐不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8.4%和81.0%;不同方法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01);不同干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0,P0.05);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3组平均得分提高值较明显,分别为45.72,42.33和35.56分。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干预方法均能提高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水平,综合干预、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西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企业、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1124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被调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85%被调查人员对干预活动表示满意。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但要取得长远效果需要建立长期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比较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抽取四川省4县的农村留守居民,统一对各县(市、区)的调查骨干(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后,调查人员分别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前后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前后农村留守居民和在外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晓比例分别为86.9%、99.9%和91.9%、99.9%,艾滋病危害知晓率为77.4%、97.4%和87.1%、99.2%,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40.5%、77.6%和69.1%、85.4%,艾滋病检测信息知晓率为32.6%、86.7%和46.3%、8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宣传后在外务工人员艾滋病危害知晓率及艾滋病防护知识总知晓率均高于留守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效果较显著,今后开展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不同人群应该选择不同的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同伴教育对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艾滋病性病(AIDS/STD)知识态度的转变程度。方法 以活跃于武汉市同性恋活动场所的MSM为干预对象,通过社区志愿者开展以生活化同伴教育为核心的健康促进系列活动,并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AIDS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和绩效调查,用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目标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率、STD和高危性行为知晓率、安全套防病功能正确回答率全面提高,绝大多数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AIDS传播途径的内涵和高危性行为认知方面的核心指标均有显著改变,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消除了目标人群对感染AIDS的恐惧心理和对待HIV/AIDS患者的歧视心理。“如果感染AIDS/STD不知道怎么办”的人数明显减少,对“周围的朋友或同事感染AIDS”的态度也更为宽容,P〈O.001。结论 生活化同伴教育是值得推广的普及MSM人群AIDS相关知识,转变MSM人群对待HIV/A1DS态度的有效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九江市外出农民工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现状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价不同方式的宣教效果,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2~8月,在九江市庐山区、瑞昌市和彭泽县三个县区抽取600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分别对宣教前后的农民工进行调查。结果未检出HIV感染者,宣教前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为67.89%,宣教后的知晓率为96.98%,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宣教前有75.21%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宣教后达86.07%。三种宣教方式的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对于HIV/AIDS的知晓率并不乐观,有必要在农民工人群中进行HIV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综合性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了8个工地的646名农民工,进行现场流动式教育、同伴教育、免费发放安全套和建立免费的艾滋病宣传点与咨询中心等综合性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646名和干预后573名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综合性干预措施使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得分从11.41±6.57提高到15.10±6.02,传播途径知识错误率下降了10.29%~19.66%;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安全性行为中安全套经常使用率从52.27%提高到74.7%。结论该干预措施对建筑工地农民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其他类似弱势人群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和普通宣传教育两种模式对流动人口中女工进行艾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为期3个月的普通宣传教育和同伴教育。结果两组人员干预后知识总得分和态度总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知识得分分别为18.30±4.55分和29.17±2.45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7.58±3.53分和28.90±2.33分;同伴教育组干预前后态度得分分别为11.15±3.01分和14.78±2.16分,普通宣传教育组为11.03±2.91分和13.87±2.17分。干预前后两组的知识态度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前,普通宣传教育组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频率比同伴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比普通宣传教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后两组人员知识与态度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安全套使用频率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同伴教育组提高比率优于普通宣传教育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价同伴教育对吸毒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减少伤害的干预效果,为今后针对该人群提高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同伴教育组和普通宣教组,对同伴教育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同伴教育干预措施,普通宣教组实行常规宣传教育。结果干预前,2组吸毒人员对绝大部分知识知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伴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的净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是:正确使用安全套知识(61.7%)、高危行为减少伤害(26.5%)和艾滋病基础知识(16.8%),干预手段和职业是影响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的2个因素。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吸毒人员在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高危行为减少伤害、正确使用安全套方面的知识。但同伴教育能否改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和行为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针对社区女性性工作者 (CFSWs)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性病 /艾滋病(STD/AIDS)的策略。方法 于 2 0 0 3年在广东省中部某乡镇社区对CFSWs开展以讲课和发放宣传资料为主 ,观看录像、同伴教育为辅的预防STD/AIDS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各类娱乐场所内为CFSWs提供免费的安全套 ;在卫生院性病门诊为CFSWs提供免费的规范化的性病检查 ,派发STD/AIDS健康教育处方和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干预前后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用相同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分别调查 139名和 12 5名CFSWs;研究对象对AIDS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 33 1%提高到干预后的 6 0 8% (P <0 0 1) ;最近一周的商业性性行为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 86 2 % (81/94 )提高到干预后的 95 0 % (95 /10 0 ) (P <0 0 5 ) ;男用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由干预前的 6 0 3% (73/12 1)上升到干预后的 77 0 % (87/113) (P <0 0 1)。结论 对社区CFSWs采取宣传教育等AIDS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其对防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对减缓和阻止HIV通过性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确定抽样调查场所和调查人数,并采集血标本检溅HIV、梅毒。行为干预时间为2006年10月~2007年6月,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在娱乐场所组织观看VCD、开展VCT倡导、发放宣传折页和安全套、开展有奖知识竞赛以及同伴教育活动。结果干预前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72.86%,干预后知晓率为77.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2,P〈0.05);最近一次与嫖客性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6.40%上升到干预后63.44%(X2=24.26,P〈0.05);最近一个月与嫖客性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24.07%上升到干预后4316%(X2=33.63,P〈005),无论是最近一次还是最近一个月安全套使用比例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者,干预前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3.23%,干预后阳性率0.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P〈0.05)。结论马鞍山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前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评价艾滋病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面对面匿名同卷法,对珠江三角洲某市4个制衣厂的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对该人群进行艾滋病综合措施干预,干预后再进行调查。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对艾滋病缺乏基本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经干预,工厂外来女工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探索适合该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法对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开展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知晓程度非常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生殖健康状况较差,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干预后,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可在该类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商丘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相关危险行为及艾滋病感染情况,提供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安全套发放等行为干预活动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采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商丘 476000.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商丘市抽选10-15个娱乐场所,对200名暗娼进行干预前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10道题答对7道以上为知晓)并抽血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开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对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开发区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展示、提供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提供安全套等形式,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被调查人员对问卷中13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输血会传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12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P〈0.05)。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对象“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国家针对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5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正确率也低于50%。流动人口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8.20%)、报纸和杂志(65.92%),喜欢的宣传方式主要为电视(58.13%)、报纸、杂志等(43.08%)。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但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部分知识认知程度仍很低,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可行性模式。[方法]2009年3~12月,在双流县娱乐场所集中性交易活动频繁的某镇,由非政府组织——蜻蜓组织对250名女性性工作者开展完善组织服务点、能力建设、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利用行为监测数据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建立了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模式。干预前调查女性性工作者133人,干预后调查136人,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4.74%、89.71%(P〈0.01),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21.80%、37.50%(P〈0.01);正确就医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5.41%、77.21%(Pd0.05);获得过宣传资料、接受过同伴教育、接受过艾滋病咨询者所占比例,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由NGO参与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