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6岁。偶然发现右乳肿物2d就诊。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溢血、溢液。右乳乳晕外侧可扪及一质硬肿物,大小4.0cm×3.0cm×3.0cm,不规则,边界清晰,可活动,无皮肤粘连,无明显触痛。左侧乳腺未扪及异常。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钯像: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界模糊欠光整,未见沙粒样钙化影;乳头轮廓清楚,未见下陷。考虑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腺体层内可见1个类囊性肿块,大小3.7cm×2.5cm×2.0cm,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肿块内回声极低近似无回声(图1),中心可见多个条索状强回声隔带(图2)…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33岁,发现左乳肿物增大伴有红肿热痛2个月余,曾行切开引流效果不佳.患者否认宠物接触史.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及乳晕深部可扪及8.0 cm×5.0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左腋窝可扪及数个质硬淋巴结,直径约1.5 cm.超声检查示:左乳乳头内侧腺体回声紊乱不均,可见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2.2 cm×2.0 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未见明显液性无回声区,左腋下可见数个淋巴结,较大者1.7 cm×1.0 cm,皮髓质分界清,皮质增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认识,明确该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19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以乳腺肿块就诊18例,其中1例有发热;以乳头溢液就诊1例.肿块多位于乳晕附近,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差,其中9例可触及腋下淋巴结.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0例示实质性低回声区或混合性肿块,边界不清,个别见导管扩张;7例见导管扩张和浸润性生长的肿块;1例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区肿块;1例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低回声区肿块.13例钼靶X线检查示扩张导管内有球状或管状钙化,肿块边缘毛糙.术前误诊为乳腺癌12例,急性乳腺炎、小叶增生各2例,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各1例, 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结论:针对此类病人认真详细的询问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59岁,发现右乳肿块3个月余。自诉无乳房疼痛、乳头溢液、发热。体格检查:双乳对称,皮肤外观正常,右乳乳晕后方可触及一大小约5.0 cm×4.0 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欠佳,与皮肤无粘连。超声表现:右乳5~8点方向乳头旁可见一混合回声结节,大小约4.3 cm×5.1 cm×3.0 cm,距皮肤0.4 cm,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液性部分见点状弱回声及条状分隔,实质部分为团状、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52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10余天"入院。体格检查:右侧乳腺外象限可触及大小约4 cm×3 cm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右乳皮肤正常,乳头无凹陷。超声检查:于右侧乳腺外象限大约8~10点处探及一低回声团,内部回声欠均,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大小约2.9 cm×2.0 cm×1.1 cm,周边可见小分叶;CDFI:于病灶周边见少量血流信号,见图1。引出动脉样频谱,最大峰值流速15.3cm/s,阻力指数0.66。双腋窝未见明显肿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2 - 0 5~ 2 0 0 0 - 0 9收治 92 8例乳腺疾病患者 ,误诊 2 3例 ,分析误诊乳腺癌的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17岁~ 5 8岁 ,中位 34岁。月经初潮 12岁~ 19岁 ,绝经前 2 1例 ,绝经 2例。就诊原因乳头溢液 9例 ,乳腺乳晕区红肿 7例 ,乳头糜烂 3例 ,乳腺皮肤轻微凹陷 2例 ,乳腺肿块 1例 ,乳腺腺体的局限性增厚 1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综合表现为乳腺的疼痛、乳头溢液及糜烂、乳晕区红肿 ,查示乳腺乳晕区红肿触痛、皮肤轻微凹陷、乳腺肿块、腺体的局限性增厚等。1.3 检查方法 根据病情分别采用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特征和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Paget病的临床资料和X线影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2例女性乳腺Paget病患者年龄为27~ 76岁,平均52岁,临床分型:纯型9例,混合型12例,隐型11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位于右乳16例,左乳16例.26例出现乳头乳晕皮肤增厚,6例出现乳头变形、凹陷,17例可见大导管征,13例可见乳头乳晕钙化,17例可见沿导管分布的钙化,29例可见乳腺实质内异常.结论: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乳头乳晕改变、大导管征、钙化和乳内肿块.X线检查对于乳腺Paget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纯型和混合型病例,X线摄影不仅能够显示乳头乳晕区的异常征象,也能够明确乳内的病变征象,还能发现一些尚未出现乳头乳晕改变的临床隐匿性病例.对典型病例,X线摄影可作出直接诊断.但对于隐型病例,确诊仍主要依据病理学检查,而X线检查能够明确乳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 ,4 8岁。无明显诱因发现无痛性右乳肿物 2周 ,与月经无关 ,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查体 :双侧乳房对称 ,无红肿及破溃 ,无乳腺局限性皮肤凹陷 ,无乳头溢液、破溃及回缩。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7.0 cm× 4 .0 cm肿物 ,边界不清 ,活动可 ,质硬 ,与皮肤有粘连。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右乳肿物待查 ,乳腺癌 ?超声检查 :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见 7.2 cm× 3.1cm的不均质中强回声区 ,边界不规则 ,界限不清 ,周边见不规则低回声区 ,后方可见回声衰减 (图 1)。CDFI显示 :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 ,呈条状及点状分布 ,频谱显示为动脉及…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52岁。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1年,进行性增大1个月。专科检查:双乳对称,双乳头无凹陷,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明显橘皮样改变。左乳内上象限乳晕旁可及大小约2.5cm×2.0cm肿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乳内上象限乳头旁腺体内可见一个椭圆形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大小约2.2cm×1.9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双侧乳腺肿块3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有两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一约蚕豆样大小肿物,无压痛,局部皮温未升高,无局部皮肤凹陷等,无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无乳腺疾病史.查体:双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肿块,左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7 cm可触及一直径2.5 cm的肿块,右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5 cm可触及一直径为2 cm的肿块.双侧肿块均为质硬,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乳头无溢液,皮肤无桔皮样改变和局部凹陷,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考虑乳腺癌可能;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双侧腋窝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增大淋巴结,双侧腋下副乳腺.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58岁,发现右乳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半年。体格检查:右乳触及一核桃大小包块,无压痛,无乳头凹陷及溢液。超声检查:双侧乳腺皮下脂肪层次清晰,腺体组织致密,实质回声分布欠均匀,导管结构轻度扩张,右乳外上象限11点钟位腺体层可见团状低回声,大小约4.3 cm×2.8 cm,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小片状液性暗区。乳腺后间隙清晰可见(图1)。低回声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图2)。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30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手术资料,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导管扩张型32例,伴乳头凹陷者12例,全部Ⅰ期愈合。肿块型者116例,其中58例伴有乳头内陷,均经手术治愈。乳腺导管瘘型78例,伴有乳头内陷者24例,经Ⅰ期手术治愈73例。乳腺脓肿型76例,其中先切开引流65例,Ⅱ期手术治愈59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手段,根据疾病的不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右乳肿块40年余,进行性长大1年伴偶有疼痛来诊.体格检查:右侧乳腺明显增大,乳头右外侧局部隆起,表面皮肤未见橘皮征及酒窝征,乳头无凹陷及歪斜.于右乳扪及一肿块,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质地较硬.无压痛,挤压乳头无溢液.右侧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右侧乳腺明显增大,于右侧乳腺内可见一大小约4cm×4 cm×3 cm低回声团块图,回声不均,成分叶状,边界不清,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未见声影.CDFI:其内血供丰富,血流指数增高.右侧腋窝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超声诊断:右乳实性占位伴腋窝肿大淋巴结(乳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术后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一),腋下及胸肌间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1岁,双侧乳腺不对称,右乳腺包块4年。超声检查:右乳腺区可探及混合性包块,大小8.1 cm×6.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内可见不均匀的中强回声及不规则液性暗区;CDFI于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左侧乳腺皮肤、腺体层次尚分明,腺体层增厚,分布不均匀,乳腺导管扩张,未探及结节及液性暗区。双侧腋下区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行右侧乳腺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右侧乳腺1个肿块,包膜完整且质韧,与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5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乳腺肿块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肿块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文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或检出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例眼眶脓肿和2例急性眼眶蜂窝组织炎的超声检查结果,眼眶脓肿病例全部经手术切开排脓证实。5例眼眶脓肿声象图特征为眼眶脂肪高回声区内有椭圆形或长条形的暗区,边界清楚光整,内部回声仅有少量光点。急性眼眶蜂窝组织炎声象图表现为眼眶脂肪高回声区增宽、呈海绵样斑块状,但无暗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包块的声像图特征 ,以提高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 1 70例乳腺包块的声像图特征 ,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 ,与病理学组织类型比较提高诊断要点。结果  1 70例经病理证实 ,良性肿块 98例 ,占 57.6 % ;恶性肿块 72例 ,占 4 2 .4 %。大多数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 ,侧缘回声减弱 ;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 ,肿块前周边有不规则强回声 (恶性晕 )。结论 超声显像对乳腺包块无创伤 ,简便易行 ,无痛苦 ,是早期发现乳腺包块的重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女,48岁.因左侧乳房疼痛2周,发现乳头血性溢液2d到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左乳晕皮肤略红,乳头略回缩,乳晕外上方可触及2.0 cm ×1.5 cm大小的质硬肿块,边界不清,该处皮肤有凹陷,无明显橘皮样改变,触压局部乳头有血性溢液,左腋窝可触及多个约1.5 cm×1.5 cm大小的增大淋巴结,质地中等.查血白细胞11.0×109/L,淋巴细胞0.25,中性粒细胞0.68,血小板280×109/L,红细胞4.3×1012/L,血红蛋白130 g/L.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有密度明显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清,有少量毛刺,皮肤粘连增厚;行乳腺彩超检查示血流信号丰富;乳腺CT检查可见肿块有少许毛刺、成簇样钙化.诊断为左侧乳腺癌,在全麻下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住院30 d,患者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肿块,以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以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结果良性者28例,多为形态规则、边缘整齐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声衰减肿块;恶性者52例,形态多不规则,常见分叶、伪足及毛刺,边缘粗糙,界线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无侧方声影.恶性肿块血流显示率明显增高,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高于良性肿块.结论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乳腺肿块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 ,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 ,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内有无血流信号。结果 二维声像图特征 ,良性肿块表现为 :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均匀 ,纵横比 <1。恶性肿块多表现为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后方衰减 ,纵横比 >1。彩色多普勒显像 ,恶性肿块多有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肿块 ,判断其良恶性 ,准确率较高 ,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