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构型(LV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06例,按Ganau分类法分为4型:正常构型(Ⅰ组)28例、向心性重构(Ⅱ组)32例、向心性肥厚(Ⅲ组)26例及离心性肥厚(Ⅳ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超声协会推荐的方法测量室间隔(I 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从而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颈总动脉的I MT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递增趋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Ⅲ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Ⅱ组与Ⅰ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各组CA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变化与颈总动脉I MT基本一致;同时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间有显著正相关(r=0.55,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构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 检测80例EH患者的左心室各有关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EH患者分为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 EH伴LVH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N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H患者IMT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302,P<0.05).结论 EH患者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老年人的发病率更是出现明显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常见和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疾病,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EH患者为EH组,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单纯EH组(n=40)与EH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n=42),选取血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测EH组与正常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强度。结果:EH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斑块回声强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越严重,斑块面积越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越高(P<0.05);单纯EH组的颈动脉斑块大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内-中膜厚度小于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EH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于血压正常者,且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李宏波  欧阳畅 《当代医学》2010,16(30):86-8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 215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11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99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监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意义。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探头对128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7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128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72例,检出率56.2%,对照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者13例,检出率18.5%,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在高血压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周吉红 《当代医学》2011,17(7):102-10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量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频谱参数检测36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各级高血压、病变时间、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肪酸、低密度脂肪酸、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312例同期住院的各科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294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治疗,临床护理关怀,随机随访,观察颈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各组临床资料比较365例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32例,颈动脉内膜增厚193例,颈动脉中膜增厚140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粥样硬化程度增加,并与治病因素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统计学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11.
奚容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40-384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一5月期间,我院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各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挥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48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翠平  尚勇  张敬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14-715
目的研究清晨高血压与CAS的发病情况、特点,并分析清晨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将之分为清晨高血压组(MP^+27例)和非清晨高血压组(MP-40例),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CCA、CAB和ICB的平均IMT。结果MP^+组患者CCA、CAB和ICA的IMT均高于MP^-组,MP^+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62.9%,MP^-组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清晨高血压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11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5例,病程<5年的患者25例入选为短病程组,病程5~10年患者25例入选中病程组,病程>10年患者纳入长病程组,进行颈动脉超声、MRI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短病程组L-IMT、R-IMT、 狭窄处最小管径、 狭窄斑块累及长度分别为(0.76±0.13)、(0.77±0.11)、(3.8±1.10)、(5.3±4.30)mm,中病程组分别为(0.78±0.13)、(0.78±0.12)、(3.5±1.00)、(17.4±5.60)mm,长病程组分别为(0.93±0.20)、(0.88±0.16)、(2.7±0.60)、(28.3±4.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程者重度狭窄率、活动性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分别为40.00%、24.00%、44.00%高于短病程组4.00%、0.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颈动脉硬化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将斑块组按回声强弱分为强回声组、弱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比较各组间的CRP及胆红素。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回声增强,血清CRP水平增高,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水平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压变异(BPV)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5例伴CAS的EH患者(CAS组)与9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的EH患者(NCAS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CAS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 <0.05);CAS患病率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相关(P <0.05);CAS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24h收缩压标准差(SSD)、24h舒张压标准差(DSD)等动态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24 h SSD均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219,1.587,均P<0.05). 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BPV具有相关性,尤其是与24 h SSD独立相关,加强动态血压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SUA)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及血压正常者43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UALB)。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尿酸、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显著正相关,尤其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LnUALB。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独立于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择93例EISH患者,分为1、2、3级ISH3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多谱勒对其双侧颅外段颈总动脉(CCA)进行超声检查,测量斑块检出率,并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2、3级ISH患者颈动脉斑决检出率分别为54.2%、53.1%、86.5%,1、2、3级ISH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18.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ISH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林谨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52-425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5例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对照组中57.78%出现颈动脉增厚(>1.0 nn),粥样斑块率6.67%;研究组88.89%发生颈动脉增厚,粥样斑块率48.89%.研究组CADIA、IMT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S、Vd及Vm显著低于对照组,PI、R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有效诊断机体血管内膜增厚情况,还可分析血流动力学情况,为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