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何首乌药材中脂肪酸的组成,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何首乌中油脂类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甲酯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何首乌含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占脂肪酸含量的72.14%;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国产化注射用药用辅料油酸钠中的反式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国产化油酸钠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式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含有的2个反式脂肪酸成分,占归一化法峰面积总量的0.77%。结论:油酸钠中的反式脂肪酸成分鉴定为反式油酸钠、反式亚油酸钠,其他大部分成分为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盐及饱和脂肪酸钠。  相似文献   

3.
孙凤  彭颜晖  丁成丽  王强 《医药导报》2009,28(11):1503-1504
目的分析鹰嘴豆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鹰嘴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鉴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3.5%,其中油酸为23.39%,亚油酸为58.53%。结论该法可用于鹰嘴豆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酸藤子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藤子根部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3.48%,主要脂肪酸成分为8,11-亚油酸(19.10%)、8-油酸(13.01%)与棕榈酸(12.29%)。酸藤子枝叶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2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1.60%,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52.16%)。结论:酸藤子根部和枝叶的脂肪酸类成分有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酸藤子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牵牛子脂肪油超临界CO_2萃取及气相-质谱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澎灏  陈振德 《中国药房》2003,14(7):431-432
目的 :提取分析牵牛子脂肪油及其成分。方法 :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牵牛子脂肪油 ,结合气相 -质谱法分析脂肪油成分。结果 :牵牛子脂肪油含量为34.78% ,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为主 ,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70% ,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 :牵牛子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分析结果可为开发、利用牵牛子油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羚羊角中脂肪酸类成分。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羚羊角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类成分,占总脂的85.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17.92%。结论:羚羊角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占80.3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方格星虫不同部位和极性层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方格星虫(广西北海西村)不同部位和极性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 方格星虫不同部位和极性层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差异,除了体腔液未鉴定出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正丁醇层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低以外,饱和脂肪酸都占总各自脂肪酸总量的一半左右,主要由 C14:0、C16:0 和 C18:0 所组成,单不饱和脂肪酸都占各自脂肪酸总量的 21.5-29.8 %,其中 C18:1n9 和 C20:1n9 为主要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 21.2-34.6 %,其中 C20:4n6 的贡献最大,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 C20:5n3 (二十碳五烯酸 EPA)。结论 方格星虫体壁和石油醚层的脂肪酸提取率和鉴定出的脂肪酸比例最高,方格星虫脂肪酸不仅种类多样,还有具多种重要活性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研究药用大海马的皮层与骨粉、雌雄性别、养殖与野生、生长年龄这4个因素对脂肪酸药效成分的影响,为海马营养学、养殖方式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马中的脂肪酸,GC-MS分析检测脂肪酸的组成及分布,并探究DHA与EPA的最优比。结果 大海马不同类群的脂肪酸组成相同,但含量不同,总脂肪酸含量占体重的1.88%~4.3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41.39 %~44.10 %。结论 以脂肪酸作为药效的参考依据时,养殖海马可以代替野生海马,缓解海马市场药源紧张;海马的最佳养殖年龄为1年,此时不饱和脂肪酸富集最多,且DHA/EPA最接近最佳比例;雄性海马优于雌性,皮层优于骨粉。  相似文献   

9.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王雪娜  刘萍 《中国药业》2009,18(4):26-27
目的研究中药莱菔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莱菔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80%。结论分离鉴定出的7种脂肪酸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油酸(34.84%)、亚麻酸(26.16%)、芥酸(20.33%)、棕榈酸(11.23%)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刘沁  陈建伟  武露凌  李祥 《中国药房》2011,(19):1788-1789
目的:分析斑蝥炮制前后脂肪酸组成。方法:石油醚提取斑蝥脂肪油,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炮制前后的斑蝥脂肪油中共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成分,脂肪酸组成以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为主。结论:炮制对斑蝥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本试验可为斑蝥炮制前后的成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蚕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分析全蚕粉中营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为家蚕保健食品和药物研究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为衍生剂,测定氨基酸含量。凯氏自动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索氏提取法提取蚕粉中总脂肪酸。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全蚕粉含16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达60%,脂肪酸含量2%,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总黄酮含量约为18mg/g。结论HPLC法测定氨基酸操作简便、衍生化反应彻底。家蚕营养成分、总黄酮含量高,确为药食两用佳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鉴定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树皮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气相色谱共分离出85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50种化合物,占该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5.26%。结论宝华玉兰树皮的挥发性成分以3,3α,4,7,8,8α-6氢-7-甲基-3-亚甲基-6-(3-氧代丁基)-2氢-环庚[b]呋喃-2-酮(26.33%)、9,12-蓖麻醇酸乙酯(14.93%)、1,2-双[1-(2-羟乙基)-3,6-二氮杂高金刚烷型-烯-9]肼(12.37%)为主,此外,还有棕榈酸及其衍生物(7.55%)、其他各种烯、不饱和醇、不饱和酸、不饱和酮、不饱和酯类等成分。通过对宝华玉兰树皮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红曲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洪涛  宓鹤鸣 《中国药房》1999,10(5):230-231
目的:考察中药红曲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存情况。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氨基酸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脂肪酸的分析。结果:国内8个产地及自制新红白H18中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有10种药用氨基酸(48%~63%),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9%~45%),游离氨基酸的含量(0.81%~1.14%)约为其发酵培养基粳米的15倍~21倍。国内8个产地红曲中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约为总脂肪酸的16%~27%,而新红白H18中多烯不饱和脂肪酸约为总脂肪酸的48%。结论:红曲中富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新红曲H18与各地产红曲在脂肪酸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上有较大区别。提示,新红曲H18的产生菌株与各地红曲的原始菌株可能不是同一种或是其一变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伏康树籽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伏康树籽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分离出32种物质,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97.85%,其中脂肪酸类百分含量为80.93%。结论:伏康树籽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油酸(30.46%),棕榈酸(28.65%),亚油酸(12.31%)等。通过对伏康树籽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定,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2 selected progesterone metabolites on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liver and microsomal function was studied in the female rat. 16α-Hydroxyprogester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icrosomal phospholipid content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fatty acids esterified to phospholipids parallel with aminopyrine N-demethylase activity. Phospholipid changes were attributable to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oth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ere enhanced. In contrast, 5β-pregnane-3α-ol-20-one caused a reduction of microsomal phospholipids, phosphatidycholine, together with decreased aminopyrine N-demethylase activity and total microsomal fatty acid content. Pregnanolone decreased both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ts action on unsaturated acyl components was greater than on the saturated ones. Changes in fatty acids were manifested in palmitic, stearic and lignoceric acids among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n palmitoleic, oleic, linoleic, eicosaenoic, eicosadienoic, eicosatrienoic, arachidonic, eicosapentenoic, docosatrienoic, docosapentenoic and docosahexenoic acids among unsaturated ones. Total liver phospholipids were unaltered by either 16α-hydroxyprogesterone or 5β-pregnane-3α-ol-20-one. These test compounds, however, modified total hepatic fatty acid content. 16α-Hydroxyprogesterone increased total fatty acids and both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acyl components, whereas 5β-pregnane-3α-ol-20-one decreased these parameters. Major changes were manifested in saturated fatty acids such as stearic, arachidic and lignoceric acids, and in unsaturated ones such as palmitoleic, linoleic, eicosatrienoic and docosapentenoic acids. The 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on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of hepatic microsomes may be causally related to their effect on drug-metabolizing activity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乙醚提取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刺松藻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它们占总脂的92.15%,其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酸(4.43%)、正十六烷酸(33.01%)、植醇(8.18%)、油酸(7.07%)、十八碳二烯酸(3.69%)、十六碳三烯酸(3.12%)和豆甾醇(28.83%)等。从粗枝软骨藻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脂的75.21%,其主要成分为荜澄茄油烯(5.77%)、十四烷酸(1.65%)、正十六烷酸(26.03%)、油酸(5.73%)、十八碳二烯酸(2.24%)、十八碳三烯酸(6.60%)、胆甾醇(7.22%)、胆甾-7,24-二烯-3-醇(11.89%)和豆甾-5,24(28)-二烯-3-醇(3.05%)等。结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成分是两种藻的主要成分,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使君子仁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立军  陈振德 《中国药房》2004,15(4):212-213
目的:分析使君子仁脂肪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使君子仁脂肪油,采用重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油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使君子仁脂肪油含量为27.70%,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3.93%,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使君子仁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分析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革叶耳蕨、黑鳞耳蕨和三叉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3种耳蕨根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法)对3种蕨类根中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3种耳蕨根主要的脂肪酸成分一致,有显著差异的成分是甾醇类化合物。结论3种耳蕨根均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艺茜  张薇  陈海生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5):434-435,444
目的 研究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低极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草血竭用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草血竭低极性部位进行分析测定,与标准谱库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结果 共检出4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β-瑟林烯和反油酸乙酯含量较高。 结论 草血竭低极性部位主要成分为β-瑟林烯(59.32%)和反油酸乙酯(27.02%),并含有棕榈酸(4.18%)、13,27-cycloursan-3-one(2.55%)、顺式-11-二十碳烯酸(1.31%)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