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处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有关护士的职业危险现象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工作的需要 ,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 ,每日精神高度紧张 ,注意力集中 ;各种化学药物接触 ,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等因素 ,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人群。因此 ,如何充分地重视和做好护士日常工作的职业防护 ,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工作。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现就手术室护士职业环境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讨论如下。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 1 精神压力和轮班造成…  相似文献   

2.
门诊手术室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危害身心健康的潜在因素较多,现就门诊手术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 1.1血液性感染门诊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既要配合医师做各种门诊无菌手术,还要承担各科急性创伤的清创缝合、皮肤黏膜的消毒、脓肿切开术等污染性手术、特异性感染性手术.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存在较高的职业危险因素,易感染血液性传染疾病.  相似文献   

3.
毕静 《工企医刊》2013,(6):535-536
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护士为病人输液、注射、采血及进行各种抢救工作时,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所以护士也是院前急救成员中发生暴露最危险的人群.至今,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经被证实多达50种,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或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成为血液传播疾病直接暴露人群.为加强院前急救护士职业防护和安全建设,现将院前急救护士对各种有害因素的管理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接触范围广、疾病种类多,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手术室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长期暴露于可能被污染的密闭环境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排泄物,大量使用各种锐器,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近年来,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将各种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现将手术室护士生物危害因素及自身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诊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对策,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跟班方式现场观察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护士接触患者破损皮肤或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而其他情况下手卫生依从率较低,表明急诊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整体来说手卫生依从性亟待提高。结论: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完善配置、加强监管是提高院前急救中急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徐瑞华 《中国保健》2009,(15):636-637
在现代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为了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规范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有害的理化、生物因子接触造成的危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的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新的医疗设备及化学物质等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多种原因致使手术室环境中各种危害因素长期影响着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就手术室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护对策。1危害因素1.1生物感染因素由于工作需要,手术室工作人员随时要参加各种急症手术的抢救,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受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手术配合中锐利器械使用多,如果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很容易被锐器刺伤、割伤,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例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1…  相似文献   

8.
相其雁 《职业与健康》2000,16(7):108-109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急诊护士是抢救和检查急危重病员的主要成员之一,由于工作性质的复杂和艰苦,要求急诊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护士的自我调节很重要。1 良好身体素质的调节1.1 饮食调节 由于急诊科工作繁杂而劳累,并且有中午班、小夜班、大夜班之分,所以就没有正常的饮食规律,每餐的要求会更高,在每餐中根据自己的条件,尽可能将营养素搭配合理,达到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为有健康的身体提供基本条件1.2 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 由于工作环境决定急诊护士常接触到一些传染病病人,很有可能被其排泄物、分泌物所污染而感  相似文献   

9.
手术室是医院中集手术、治疗、检查、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每天在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手术室护士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士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威胁护士身体健康的因素,如:患者的血液、提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针头和锐利器械;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把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正>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血液、体液及锐器,经常受到辐射和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手术室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如何增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对策,现总结如下。1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渗出物等,受病原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护士工作直接接触的是病人,特别是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病人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加之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因素的存在,危害着手术室医生与护士的身体健康,马来西亚TAN将护士的职业危害分为4类: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心理因素。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相关的防护对策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性危害及自身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玉英 《职业与健康》2003,19(10):51-52
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直接接触病人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等 ,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另外 ,还存在大量危害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 ,例如环境因素的危害、职业紧张因素的危害等。近年来 ,护士的职业危害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 ,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 ,接受更多的教育 ,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1 感染的危害及防护1 1 感染的危害 目前 ,血液传播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的威胁 ,已被重视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  相似文献   

14.
维护好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护士在工作中,无时无刻地和各种病人接触,特别是护理操作,接触病人的肌肤和血液、分泌物等,也就是接触病原,随时都有可能被病原菌感染.因此加强护士自我健康防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乙肝现症病人或携带HBsAg的病人。这些乙肝病人或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存在的乙肝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环境可使他人受到感染。因此,护理工作中预防乙肝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对如何预防乙肝感染进行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是为各科病人提供诊断、治疗及紧急抢救的重要科室。护士在日常1作中要接触大量沾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传染物及锐利器械,极易造成损伤及自身感染。针对护士职业危险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宁  朱萍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84-184
乙型肝炎病毒(HBV)广泛存在于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各种体液中,特别是病人血液中。接触病人血液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众多的手术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乙肝患者需行手术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手术在手术室极易引起感染,尤其是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如果防护不好,可直接造成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妇产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接触患者血液、羊水、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职业生物危险因素较多,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更大[1-2]。因此,重视妇产科护士职业接触生物危险因素,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接触生物危险因素造成的危害则极为重要。2013年我们对某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接触生物危险因素情况及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医院妇产科护士(包括助产士)共  相似文献   

19.
检验科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高危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必须做好自身的防护. 1 血液性感染的因素 1.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主要是含有HBV、HCV、HIV、梅毒,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针头及医疗器械,经破损的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传播. 1.2 感染危险因素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而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患者多数来自农村,是血液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高度易感者.  相似文献   

20.
唐素萍 《中国保健》2009,(16):810-811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之一。检验科检验的标本是具有潜在感染因素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这些带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难免造成自身感染甚至交叉感染,并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因此,加强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