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 ,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基本丧失 ,加之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而直接进入气管 ,同时反复吸痰 ,造成粘膜损害 ,易发生肺感染。我院五管科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7月共行气管切开术 6 8例 ,经精心护理 ,无严重肺部感染发生 ,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6 8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16例 ,年龄 13~ 71岁 ,平均47岁。二、预防及护理 :1.气管切开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单间病房 ,病室温度18℃~ 2 0℃为宜 ,相对湿度 6 0 %~70 %。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 ,每次 30分钟左右 ,冬季注意保暖。每日用 1∶2 0 0 84消毒液拖地…  相似文献   

2.
黄丽群 《内科》2007,2(6):1028-1029
气管切开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是临床上用于抢救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重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气管,可造成气道粘膜损伤。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继发感染,切开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易被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又通过吸痰或直接下移进入下呼吸道,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对住院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16~…  相似文献   

3.
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原因分析及处理(附7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总结安贞医院 10年来气管切开病人的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经验。方法 :安贞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6 5例 ,其中术后气管切开 75例 ,占 0 5 3%。将气管切开的原因和临床体会分别进行归纳。结果 :气管切开的原因 :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发育不良、昏迷、喉头水肿等。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需做呼吸治疗 ,而行气管切开 33例 ,占 4 4 % ;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手术后肺动脉压不下降或下降不理想 ,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占2 8% ;术前肺内血管发育差的紫绀型心脏病 ,做气管切开占 12 %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呼吸微弱、咳嗽反射差 ,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8例 ,占 10 6 %。结论 :心脏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为最常见的气管切开指证 ,气管切开能有效支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纵隔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时间之间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陈伟荣 《山东医药》2010,50(4):62-6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并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神经内科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高危因素及病原体。结果38例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2例;11例气管切开患者中有7例(63.6%)发生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3—6d;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2例中有8例(66.7%)发生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率为31.9%,革兰氏阴性菌分离率为53.2%,真菌培养分离率为14.9%。结论老年、气管切开、重症监护病房是神经内科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敏仍以敏感菌株为主,但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了解神经系统疾病致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术后,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内科病区的31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本组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累及呼吸肌的病史。治疗中均应用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给予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论以上因素可能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因此在治疗中除了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努力消除易感因素,还应加强危重病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丛月英  吕娉  赵红兵 《山东医药》2006,46(13):28-28
临床上,病情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随时可能发生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另外,气管切开后,由于呼吸道湿化、加温作用丧失,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阻塞管腔,可能增加肺部感染。传统的方法是采用雾化吸入和定期气管内滴药保持呼吸道湿化,以预防感染,稀释痰液。其缺点是每次用药量不均衡,量小不易达到肺内,只能在气管内抑菌和湿化痰液;  相似文献   

7.
郭玉妍  张朝建  杨杰 《山东医药》2010,50(52):113-113
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患者、维持其生命的有效措施,但气管切开会损伤机体正常的皮肤屏障作用,易造成切口感染,也可诱发下呼吸道感染,若不能及时控制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感染三种不同取材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即气管内负压吸引取材(ETVA)、纤维支气管镜下防污染毛刷取材(FBPS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材(BAL)三种不同方法细菌培养的敏感性、准确性,探讨不同取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4例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每一例均先后使用以上三种不同方法收集标本,细菌培养后进行比较。结果气管内负压吸引法标本合格57例;细菌培养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下防污染毛刷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比较符合率分别为48.6%和45.9%;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标本合格分别为68和70例,细菌培养结果两者符合率89.2%。结论气管内负压吸引法简单易行,但与纤维支气管镜下防污染毛刷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比较,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均有一定差距;纤维支气管镜下防污染毛刷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细菌培养结果符合率高,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因此,有助于肺感染致病菌的正碓判断和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的患者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形成障碍,再者呼吸道失去保护功能与外界直接形成呼吸通道,外源菌易顺此道直接进入肺部造成呼吸道严重感染,给患者的舱内护理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舱内外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 ,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易见的并发症。具有关资料统计 ,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占总发病率的 2 0 %左右 ,由于发病率高 ,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自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9月 ,我科护理老年肺部感染病人 6 2例 ,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 ,认真制定护理计划 ,并针对性的预防并发症 ,有效的控制了感染病灶 ,提高了治愈率 ,现介绍护理中的体会如下 :一、老年人患肺部感染的特点 :本组病人有如下特点 :1 老年肺炎往往是其他疾病病程中的并发症 ,由于其他病在前 ,患肺部感染时往往易被忽视 ,年龄越…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由于患者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易造成呼吸道阻塞或肺部感染,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是此类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92例,现将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92例,男236例,女56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3岁。颅脑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83例,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96例,脑干损伤13例,GCS:平分3~5分73例,6~8分219例。其中气管插管84例,气管切开13例。2护理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CP)均可出现肺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呼衰)。慢性吸衰多因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引起明显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肺性脑病,其中部分病人需经机械通气治疗才能逆转病情。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传统呼吸机均需通过口或鼻腔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连接进行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肺部细菌性感染的优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泛指下呼吸道气道和肺实质感染,一般不包括胸膜腔感染.严格地说,下呼吸道感染是指各类气道感染如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症和细支气管炎等,肺实质感染包括肺炎和肺脓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50名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结果应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是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的治疗策略为:无菌操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等。结论防止下呼吸道感染单独危险因素的出现,提高临床操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肺炎的临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当今抗菌药物高度发展的时代 ,大多数的呼吸道感染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但在某种情况下 ,即使非常有经验的医师也往往感到棘手 ,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这些感染 ,如绿脓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真菌引起的肺炎等通常有其特殊性 ,临床医师必须针对其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限于篇幅 ,本文介绍临床上感到棘手的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1 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需氧杆菌 ,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因 ,在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可引起机会感染。临床上常见于 :体弱 ,肿瘤患者 ,气管内插管等人…  相似文献   

16.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资料报道,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的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加湿、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使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结痂,不宜吸引出或咯出,导致呼吸道阻塞、严重者发生肺不张等,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等肺部感染疾患。为减少并发症,我们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98年 10月~ 1999年 10月 ,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98例 ,其中 36例行气管插管 ,2 2例实行气管切开 ;并发呼吸道感染 12例 ,死于肺部感染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气管切开者的护理 :1各种检查和气管内吸引必须无菌操作 ,并严格消毒吸痰用品 ,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2气管内定时点滴稀释的抗生素 ,亦可将抗生素液注入气道内冲洗 ,遂予充分吸痰 ,并增加雾化吸入的次数。3观察痰液及伤口周围分泌物量和性状 ,经常给患者自下而上拍背 ,勤翻身。湿化和吸痰 :气管插管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因呼吸道失水、支气管粘膜破坏和纤毛活动停止等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联合不同检测技术,在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河南、广州、广西地区共86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艾滋病肺部感染(排除肺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镜下表现、肺泡灌洗液病原体培养、肺泡灌洗液病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泡灌洗液涂片病理、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艾滋病肺部感染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表现多为气管、支气管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为27.9%;肺泡灌洗液的巨细胞病毒(CMV)、肺孢子菌(PCP)、结核分枝杆菌(TB)和嗜肺军团菌(LP)的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6.7%和54.9%、0和0。肺泡灌洗液涂片病理检查中,六胺银染色、抗酸染色、PCP和CMV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1.9%、0、38.9%、0。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病原体阳性率为87.5%。结论支气管镜在艾滋病肺部感染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使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的培养、涂片病理和PCR检测,并进行肺组织活检病理检测,可以提高艾滋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多,气管切开常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应急措施在神经外科常用[1]。但气管切开后,由于正常的基本防御功能被破坏,加之反复的吸痰以及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往往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加重病情而且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及医疗费用[2-5]。因此,加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及目标性监测等综合干预,对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基于循证医学的PDCA的管理模式,是指一种遵循证据进行决策制定的方法学,通过PDCA管理模式[5]将循证医学与流程管理相结合,是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7-10]。  相似文献   

20.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91-291
据BMJ 2 0 0 4年2月32 8卷74 38期报道  医生们常常对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建议多喝水,这个建议从理论上讲是有益于补充因发热和呼吸道黏膜蒸发的水分,纠正脱水并稀释呼吸道黏液。即使没有基础证明这个建议是有益于病人,至少是无害的。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喝大量的液体可能导致水潴留和低钠血症,对病人可能有害。Guppy医师和他的同事们作了一个无随机对照的系统观察,他们对一组多饮和限饮液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观察。在有中度肺炎的儿童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4 5 % ,这些患儿并未出现临床脱水征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