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的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AMI患者发病后24~96h内及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体检当日清晨采空腹静脉血各4mL,应用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浆NT-porBN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0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29例,经治疗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与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高(P<0.05);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40者35例,血浆NT-proBNP水平值为112.74~379.35ng/L,平均(128.65±31.23)ng/L;LVEF<0.40者11例,血浆NT-proBNP水平为值226.3~2 786.5ng/L,平均(188.65±21.23)ng/L.不同心功能患者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AMI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入院24 h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进行危险分层的最佳阈值,同时评价NT-proBNP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EAMI患者10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24 h、72 h、7 d和30 d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24 h、术后72 h和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死亡、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28例)和非事件组(78例).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1972.4±742.6 vs 896.7±517.3,P<0.05).将入院24 h的NT-proBNP阈值定为860ng/L时,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70.1%.把患者分为高NT-proBNP组(46例)和低NT-proBNP组(60例),高NT-proBN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20例(43.47%)vs 8例(13.33%),P<0.05].NT-proBNP和LVEDD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476,只有NT-proBNP有预测价值.单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r=0.801 7,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2,OR=11.318,95%可信区间1.869~4.127).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廖伟  张义效  周爱琴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30-163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48h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关系。方法:对92例ACS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治疗并规范化行PCI术,术后48h行BNP测定,A组血浆BNP水平>80pg/ml,B组血浆BNP水平<80pg/ml;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但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PCI术,术后48hBNP浓度仅能预测近期预后而对远期预后无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7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48h测定血浆hs-CRP水平。按术后hs-CRP水平分为2组,A组(hs-CRP水平<4.0mg/L)86例,B组(hs-CRP水平≥6.0mg/L)41例。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48h血浆hs-CRP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B组术后1周内和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48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增高,增高程度是PCI术后6个月内预后的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室即时检测N-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proBNP,NT-pro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选择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以3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对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7 d进行床边NT-proBNP即时检测,于术后1个月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主要心血管事件和NYHA心功能分级随访,并以基线NT-proBNP 300 pg/mL为界点进行重新分组,进一步比较NT-proBNP对MACE事件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影响.结果:AMI组、UA组、SA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 时的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术后即刻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仅在AMI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术后7 d NT-proBNP水平较术前及术后即刻均降低,AMI组、U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NT-proBNP≥300 pg/mL的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MACE事件率、NYHA心功能分级均高于NT-proBNP<300 pg/mL的患者(P<0.05).结论:急诊室即时检测NT-proBNP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危险分层的有效手段,并对其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因ACS行PCI手术的非肥胖患者101例,分为低NT-proBNP水平组(NT-proBNP≤80 pg/ml)31例,高NT-proBNP水平(NT-proBNP>80 pg/ml)组70例,统计并分析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高NT-proBNP水平组PCI术后MACE发生率高于低NT-proBNP水平组;NT-proBNP可独立预测非肥胖ACS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死亡率、和心衰的发生率。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用于评估非肥胖ACS患者冠脉病变的范围PCI术后短期(6个月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徐俊松  蒋峻  吴玉泉  费明锋  赵园园 《浙江医学》2023,45(16):1718-1722,1743
目的 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 1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 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行 PCI 的 STEMI 患者 110 例,根据 PCI 术后 1 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29 例)和预后良好组(81 例)。检测 miR-150、miR-20a、氨基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 ROC 曲线分析 miR-150、miR-20a、NT-proBNP 预测 STEMI 患者 PCI 术后 1 年发生 心血管事件的效能;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STEMI 患者 PCI 术后 1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 龄≥60 岁、糖尿病、高血压、当前吸烟、多支病变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50、miR-20a 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NT-proBNP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miR-150(AUC 0.713,灵敏度 0.667,特异度 0.793)、miR-20a(AUC 0.792,灵敏度 0.556,特异度 0.897)、NT-proBNP(AUC 0.769,灵敏度 0.621,特异度 0.988)预测 STEMI 患者 PCI 术后 1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0.425、0.975、1 202.500 ng/L(均 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 示,年龄≥60 岁、糖尿病、高血压、当前吸烟、多支病变、miR-150≤0.425、miR-20a≤0.975、NT-proBNP≥1 202.500 ng/L 均是 STEMI 患者 PCI 术后 1 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均 P<0.01)。 结论 对 STEMI 患者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情况、 多支病变、miR-150、miR-20a、NT-proBNP 等因素应加以关注,以减少 PCI 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SS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因AMI由在我院转广东省人民医院医院行PCI并发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MI患者39例纳入血栓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转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的AMI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D-D、NT-proBNP与AMI患者PCI术后SST的关系。结果血栓组血浆D-D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及晚期,血浆D-D和NT-proBNP原与AMI患者PCI术后SST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NT-proBNP是AMI患者PCI术后SS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D、NT-proBNP上升是引导AMI患者PCI术后SST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05年10月-2007年4月胸痛发作24 h之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204例,入院后1~3 d测定NT-proBNP水平,并记录人口资料、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记录住院期间2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死亡、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事件组(54例)和非事件组(150例).结果 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平均年龄、糖尿病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构成比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男性和吸烟构成比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指标中,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525、0.536、0.694和0.519,只有NT-proBNP及LVEF有预测价值.将NT-proBNP阈值点定为762 fmol/mL时对心血管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42.7%,阴性预测价值为88.0%,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63.3%,准确度为66.7%.NT-proBNP>762 fmol/mL组(96例)的总心血管事件(42.7%)、心力衰竭(41.7%)、心源性休克发生率(10.4%)和病死率(6.3%)均显著高于NT-proBNP≤762 fmol/mL组(108例)的12.0%、12.0%、2.8%和0.9%(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女性、糖尿病、吸烟、LVEF、NT-proBNP与预后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年龄、糖尿病、LVEF是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62例。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术后1月及3月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NT-proBNP水平;分析各组不同时期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nd-diastolic dimension,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nd-systolic dimension,ESD)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术后6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①AMI组不同时间点血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即刻及术后1、3月AMI组患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与住院期间及术后左室EF值负相关(P<0.01);UA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NT-proBNP水平分别与住院期间及与术后左室EF值负相关(P<0.01)。③AMI组术后即刻NT-proBNP>1 205 pg/ml组及UA组术后即刻NT-proBNP>265 pg/ml组术后6月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ACS患者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心功能相关,与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相关,可作为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