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支架置入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双侧肾动脉显著狭窄,左肾动脉起始部70%~80%狭窄,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右肾动脉起始部90%狭窄,因狭窄部紧靠右肾动脉起始部,而且伴有显著的狭窄后扩张,故未行PTRAS,而采用自体肾移植术。结果:经左肾动脉行支架置入术后,血压控制仍不满意,继而行右侧自体肾移植术,术后停服所有降压药物,血压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在双侧肾动脉显著狭窄时,采用支架置入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是合理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17岁,因顽固性高血压入院检查,血压最高到达200120mmHg。肾超声检查发现右肾较左肾小,故怀疑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造影证实了右肾动脉狭窄。2000年11月27日行肾动脉狭窄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右肾动脉高度狭窄,狭窄程度约95%,长16mm。由于开口严重狭窄,2.1mm(7F)JR4指引导管无法进入右肾动脉,所以先用Cobra导管选择性进入右肾动脉,送入0.36mm(0.014in)的PTCA导丝,退出Cobra导管,沿导丝送入2.4mm(8F)肾动脉指引导管。用3.5mm×20mm球囊扩张,但开口部分非常硬,加压到1621.2kPa(16atm)仍然不能完全扩张,球囊上的切迹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例肾动脉狭窄和严重高血压患者,两次经皮肤插管作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患者女性,37岁,血压215/120mmHg,肾血管造影示左肾动脉主干中部高度狄窄(95%),为典型的内膜纤维增殖症,右肾动脉正常。肾静脉血肾素活性左肾显著高于右肾,左右比值2.48。静注9肽转化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51例,均成功施行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定期门诊随访1年,测定血压、血生化,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后,高血压控制满意29%(15/51)、改善59%(30/51)、无效12%(6/51);12个月随访:高血压控制满意36%(18/51)、改善51%(26/51)、无效14%(7/51);复查肾动脉造影20例,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周血肌酐由术前(120±50)μmol/L降至(91±22)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从(56±16)ml/min升至(72±14)ml/min,外周静脉血肾素从(2.1±0.8)nmol/L降至(1.5±0.6)n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导管技术在人体内的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这种方法除了用以了解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及生理改变外,近二十年来在治疗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自从1964年Dotter等介绍用气囊扩张导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以来,气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PTCA)、主动脉缩窄、肾动脉  相似文献   

6.
1例系统随访十年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病史特点如下:36岁女性,病程11年,以恶性高血压、尿检异常起病,肾功能正常,左肾萎缩,双上肢血压不对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血管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右侧无名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轻度狭窄、右肾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左肾动脉闭塞,确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2月,CRP及ESR降至正常,服雷公藤60 mg/d维持至今.随访十年来病情平稳,尿蛋白定量持续阴性,肾功能稳定,血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的无创预测因素,为肾动脉狭窄提供针对性诊治方案。方法:收集我院于2006年1月~2009年12月因高血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狭窄患者48例(狭窄组)与无肾动脉狭窄的对照组(46例)相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显著升高(103.1±122.6pg/mlvs39.3±21.6pg/ml,P=0.02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ngⅡ水平升高与肾动脉狭窄密切相关(OR=5.667,95%CI1.254~25.606,P=0.024)。进一步对肾动脉彩超阴性的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彩超未发现肾动脉狭窄而肾动脉造影证实有肾动脉狭窄者血AngⅡ水平仍显著高于肾动脉造影未显示狭窄者(183.4±180.8pg/mlvs41.6±25.2pg/ml,P=0.01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彩超阴性的患者中,AngⅡ水平升高与肾动脉狭窄者密切相关(OR=14.667,95%CI1.161~185.235,P=0.038)。结论:血AngⅡ水平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的预测指标,特别是可以用于疑诊肾动脉狭窄而超声阴性患者是否行进一步有创检查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察了5例全部肾脏灌注不良伴有血浆肾素活性低下的病人,并作了分析。例1患慢性问质性肾炎,肾功能衰竭,作右肾摘除及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例2动脉硬化所致双侧肾动脉狭窄。例3患遗传性肾炎,双侧肾摘除及一侧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例4慢性复发性泌尿道感染,左主肾动脉发育不良。例5第五胸椎水平主动脉缩窄。5例在未限制盐摄入时,血浆肾素正常或低下,血压均显著升高。 4例中有3例在限盐和用速尿使血浆容量缩减后,血浆肾素活性显著升高。但却不能影响动脉血压。在人和动物实验性单侧肾缺血所致高血压时,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6岁,2年前因肾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恢复好,血压稳定.近半年血压逐渐增高达200/130mm Hg(1mm Hg=0.133kPa),应用多种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理想.入院查体:血压170/120 mm Hg,移植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化验血BUN11.69mmol/L,Cr168mmol/L.入院后给予贝那普利(洛丁新)20mg/d、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90mg/d、倍他乐克100mg/d,血压控制在150~160/100~110mm Hg.B超示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处狭窄,移植肾形态正常.动脉造影显未右侧髂内动脉与移植肾动脉端端吻合,吻合口狭窄95%,狭窄长度0.6cm.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合并设备在压及肾功能不全.局部麻醉下穿刺左股动脉,安放动脉鞘,送7F导引导管至右髂内动脉,将导引导丝通过狭窄处送至移植肾动脉远端,通过导丝导入5mm直径、20mm长球囊至狭窄处,分别用8、12、14atm各扩张10s,造影见扩张满意,残余狭窄小于10%,无内膜撕裂.术后血压为130/80mm Hg,一周后BUN,Cr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仅服用拜心同30mg/d血压为120/70mm Hg.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肾动脉狭窄引起充血性心衰的病例,肾动脉狭窄解除后心衰即好转。例1女,65岁。1988年患高血压,肾功能正常,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后趋于恶化,肾血管造影示一侧肾动脉闭塞,另一侧轻度狭窄。以硝苯啶20mg3次/日控制血压,2年后出现充血性心衰,速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继发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疑似肾动脉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检查及肾血管造影检查,对其MSCTA影像进行多种重建方式处理与肾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MSCTA图像显示24例患者中17例21条肾动脉血管存在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轻度狭窄7条,中度狭窄8条,重度狭窄6条。肾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结果与MSCTA相同,MSCTA诊断轻度狭窄动脉1条在肾动脉造影中显示无狭窄,其余患者检查结果均与MSCTA一致。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肾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严重高血压患者用甲巯丙脯酸(captopril)治疗能得到很好控制。本文报道3例无肾动脉狭窄而发生可逆性肾功能衰竭(肾衰)。例1:男性,51岁,有长期应用止痛剂和氯压啶治疗高血压史。高血压眼底Ⅰ级。断层超声与静脉尿路造影快速连续摄片示双侧小肾脏和排泄延迟,无肾动脉狭窄。用甲巯丙脯酸10天后,血肌酐由43升至77mg/L。肾活检示肾小球囊增厚,小叶间动脉增生性粥样硬化。例2:男性,54岁,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眼底Ⅲ级。给予甲巯丙脯酸75mg/d和速尿80mg/d共11天后,血肌酐由55.5升至76mg/L。肾活检光镜  相似文献   

13.
1976年,Gruntzig报道了经血管内扩张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技术的改良方法.在此以前,Dotter等已应用逐渐增大的血管扩张器序列通过髂股动脉,开通该处动脉粥样硬化性阴塞.这种扩张器僵硬,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在Gnuntyig又创制习弯曲性气囊扩张导管以后,其并发症显著减少,经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得到更广泛地应用.1976年Gruntzig等将气囊扩张术应用到冠脉循环. 器械改进:①应用小的导向气囊导管可达到冠状动脉较远的分支;②应用较大气囊导管能到达大血管和瓣膜.目前,在美国,气囊扩张装置已应用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此外,已有报道成功地  相似文献   

14.
1057例肾动脉造影的影像解剖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中国人肾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肾动脉造影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 057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其中男性702例,女性355例,年龄25~87岁,平均59.3±8.3岁。采用股动脉穿刺路径,2.0 mm(6 F)JR4造影导管分别插入左、右肾动脉开口,手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3~5 mL,选取前后位记录电影图像。结果单支型肾动脉左侧87.23%,右侧89.97%。少数国人一侧肾动脉分为两支甚至更多支独立自腹主动脉发出。左、右肾动脉分别有87.79%和91.20%开口位于第1腰椎上1/3水平与第2腰椎上1/3水平间高度,有45.13%右肾动脉开口高于左肾动脉,有45.41%双侧肾动脉开口在同一水平。结论肾动脉支数、开口位置的变异并不鲜见,介入医师在进行肾动脉造影操作时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以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单导管消融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本院因顽固性高血压行单导管消融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的30例患者(男性16例)。导管消融同步检测腹主动脉压力,以峰值压力降低20%~30%,来判断靶神经(肾交感神经)的消融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3,6,12及18个月血压,并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行X线断层肾动脉成像(CTA)或肾动脉造影了解肾动脉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诊室血压(160±15)/(95±10)mmHg(1mmHg=0.133kPa),平均随访8个月,术后1,3,6,12及18个月,血压分别减低20/10mmHg、22/11mmHg、25/10,mmHg、26/11mmHg和28/17mmHg,与基础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动脉狭窄,夹层,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本组以单导管消融术改良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是行之有效且安全的,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比较显著且持久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onoVue声学造影在肾动脉检测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35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先观察肾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然后进行SonoVue声学造影,对照分析造影前、后检查结果。结果肾动脉显像分0~3级。造影前肾动脉肾外段基础显像2级8例,1级20例,0级7例;造影后肾动脉显像3级16例,2级19例,造影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32例显示肾动脉正常(1例左侧见副肾动脉),3例显示右肾动脉起始段狭窄。静脉注入SonoVue造影剂后全部患者均观察到肾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增强,显像增强效应持续。结论SonoVue声学造影能显著改善彩色血流显像,提高肾动脉显像分级;造影剂能显示肾动脉管道及管壁变化,直接测量管腔的狭窄程度,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初筛诊断,对某些彩色多普勒假阳性假阴性病例起到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行多血管x线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02例,平均年龄(77.6 ±12.3)岁,怀疑冠心病,经股动脉途径在一次检查中,先后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左心室, 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94例患者在一次检查中,先后行选择 性左、右冠状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左心室造影(5次注射造影剂),有的还追加了选择性肾动脉、髂动脉及下肢 动脉造影。平均造影时间(72.3±32.8)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21.3±13.2)min;平均消耗造影剂(170.7± 40.2)ml。仅3例(3.2%)术后出现皮下血肿,无严重合并症,肾功能无明显改变;(2)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 窄89%,颈动脉狭窄59.4%,肾动脉狭窄29.4%,下肢动脉狭窄22.6%。结论:高龄老年一次性完成冠状动脉及周 围血管的多血管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提高多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在肾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方法 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8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术后8周检测动脉环不带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裸血管环[F(-)]和保留血管外周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卡托普利-肾图诊断骨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临床价值。病人和方法 55例疑及肾动脉狭窄者于肾血管造影前作卡托普利-肾图。连续二天用~(99m)锝二乙三胺工乙酸(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以~(131)碘邻马尿酸(OIH)测定肾血流量。于第二次测定前一小时口服压碎的卡托普利片剂25mg。肾动脉造影显示狭窄>70%者可确诊为肾动脉狭窄。再回顾性地建立鉴别肾动脉狭窄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肾图标准:(1)两侧功能不对称;(2)出现卡托普利所致改变。结果 55例患者中35例肾动脉狭窄(21例单侧,14例双侧)。标准有三:(1)患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风湿科医生对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认识。方法报告一例被误诊为大动脉炎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女性,急性起病,以高血压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免疫指标均阴性,多次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均正常,血管造影显示右肾动脉主干远段狭窄,狭窄段呈串珠样改变,证实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诊断。球囊扩张术后临床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随诊半年病情稳定。结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是一种动脉病,因其发病的性别年龄特点及病变分布与大动脉炎相似,故临床上易与大动脉炎相混淆,但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无特异性的炎性表现,血管造影呈典型的串珠样改变,累及肾动脉时位于肾动脉主干的远段而区别于大动脉炎,风湿科医生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