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诊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医问诊追本求源的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试图从中医问诊的全过程联系现代医学理论.找出中医问诊的特征和原则等本质性内容,推动其向纵深发展,丰富中医问诊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中医问诊充分体现了中医科学理论中辨证施治的精髓: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诊治“未病之病”(亚健康状态)。中医问诊的本质是祖国医学医德与医术结合的精华,体现了现代医学中“身心并治”的原则.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的中医问诊已经具备了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旨在为中医问诊的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诊治疾病强调四诊合参,所以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儿科又谓哑科,问什么,怎么问,是问诊的关键所在。以下结合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就问诊在临床上的应用,谈一些体会。1发热患儿,男,3岁,2009年9月30日就诊。三日前晚间回家后,即发热伴有流稀涕、偶咳等症状,曾在外院肌注"克林霉素",口服"双黄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医问诊追本求源的研究 ,并结合临床实践 ,试图从中医问诊的全过程联系现代医学理论 ,找出中医问诊的特征和原则等本质性内容 ,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丰富中医问诊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应用中 ,发现中医问诊充分体现了中医科学理论中辨证施治的精髓 :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诊治“未病之病”(亚健康状态 )。中医问诊的本质是祖国医学医德与医术结合的精华 ,体现了现代医学中“身心并治”的原则 ,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的中医问诊已经具备了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旨在为中医问诊的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医外科临床辨证与辨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向。诸如只注意西医辨病,而忽略了中医辨证及中药西用,只注重专方专药的应用,而忽略了辨证选方用药,等等。这样用抛弃中医精髓的办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走上某些人已经走过的“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5.
"五辨"就是辨症、辨证、辨机、辨人和辨病,本文从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探讨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机论治、辨人论治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医学认为证与病各从不同侧面反映疾病的病理规律,故而其临床假说为“证——病”双层次结构,而且是详于证、略于病的,即更注重患病时的机体反应状态;其假说是在“系统——综合”思维模式和整体、动态观指导下,以辩证思维为核心,并将试探性治疗与诊断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其验证方法是以临床治疗直观效果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西医临床假说是一个层次的“病”,是在“实验——分析”思维模式指导下,从疾病发展全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强调特异性病因与病的线性对应和局部解剖定位关系,并借助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其假说验证主要根据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对比来直接表明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在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和操作情况,提出了“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中医诊断思维模式。分别论述了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主要环节、思维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贯通的来看,体质(证候)、疾病和疾病证候(型)三者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看似相互独立,但针对一位病人却又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辨体质-辨病-辨证”诊断思维是三位一体的,是一个由群体到个体,再由个体的局部到整体相结合的诊断思维模式。对其进一步的临床观察、研究和探讨,必将有助于中医诊断的明确化、客观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彭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7):0882-884
通过对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学和现代医学诊疗特点的叙述,分析中、西医学诊疗特点,探讨中医辨病及辨证治疗学在临床运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仅停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走出现代中医治疗学的新路,拓宽中医治疗学的局限,在继承基础上做出创新,走现代中医治法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病”的诊断是对疾病全过程规律尾的概括,通过辩病可以掌握疾病总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力地指导辨证,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以减少辨证治的盲目性,提高辨证治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区分标本缓急,判断予后,也便于总结中医诊疗经验,指导中医科研,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顾健霞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4,(5):444-445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非近世才提出来的,而是源渊于《内经》,创立于《伤寒杂病论》。以《内经》而言,仅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论病机十九条即可发现,其中虽侧重于“掉眩”、“收引”、“郁”、“肿满”、“瞀”、“鼓栗”等证的辨别,也作了“疮”、“瘘”、“痉”等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鲍远程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1):1029-1034
作者对中医古代文献中脑病相关论述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归纳了现代临床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辨证施治,体现了证候、诊断、治疗及预防全过程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作为中医临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然而对其应用尚缺乏系统整理.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活血化瘀疗法的应用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论治体系之上,实现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本文从活血化瘀疗法应用的基本法则、配伍法则、调整法则及结合实验室检查等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愈率为38.3%,总有效率达93.3%。60例患者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医辨病辨证分型,并基于分型结果给予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法则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瘀血病因病机的记载。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上行之有效,我们在各科临床中要审证求因,循因论治,灵活运用本法。最后重点总结了中风病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能抓住疾病的本质,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能抓住疾病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能够把中医的辩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针灸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中医临床类专业之一,对内外妇儿科疾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中医五官疾病方面有独特优势,简便价廉,不良反应小。在头面部、眼、耳、口、鼻等部位的治疗上,擅于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注重辨证与辨病结合,选穴精简,配合远近端取穴与临证验穴,补泻针法加以辅助,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促进针灸学在专科疾病治疗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