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胆囊病变急性发作致胆囊坏疽、重症胆囊炎情况下,探讨腹腔镜两操作孔下胆囊切除的处理策略。方法:四步法进行坏疽、重症胆囊切除:先行胆囊与周围粘连的分离,了解Calot三角关系或重要内容行程;再行胆囊减压,抽吸全部液体性内容;近哈氏袋切开胆囊管周浆膜,用吸引器刮吸胆囊管,致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显露;最后近胆囊壁快速电切分离胆囊床,纱布填压胆囊床及止血。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在两操作孔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有5例行胆道造影术,3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出血30-650 mL,时间50-130 min。结论:急性坏疽、重症胆囊炎行腹腔胆囊切除手术具有操作难度,表现为胆囊高度充血水肿、肿大积液、易出血和解剖不清,与普通LC术方式上有异常;因重要解剖胆囊管只是轻中度炎症感染,故对有经验的腹腔镜操作者,尽管胆囊存在重症感染,仍可行两操作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单位体检,B超检查提示我的胆囊壁毛糙,但我无不适症状.请问,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湖南湘乡汪振杰 胆囊壁毛糙不一定是胆囊炎.胆囊壁毛糙是指在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胆囊壁不够光滑、胆囊壁轻度增厚、胆囊的黏膜出现不平整表现.胆囊壁毛糙是否提示有胆囊炎,还要根据临床症状、是否合并有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的大小、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没有结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胆囊大小、形态正常,仅为单纯的胆囊壁毛糙,并不能诊断为胆囊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急性胆囊手术中胆囊床因充血水肿.胆囊床渗血渗液的处理应用.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25例患者采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进行胆囊床处理为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进行胆囊床处理,25例行细针线缝扎胆囊床处理.25例电凝胆囊床处理观察四组止血效果.结果 S-100吸收性止血绫进行胆囊床处理为观察组,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进行胆囊床处理,行细针线缝扎胆囊床处理,电凝胆囊床处理分别于术后2、12、24、48h观察2组患者腹腔引流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100吸收性止血绫与医用生物蛋白胶对于急性胆囊手术中胆囊床处理有一样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止血材料.细针线缝扎胆囊床处理和电凝胆囊床处理次之,但同样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胆囊管综合征(Biliary Cystic Duct Syndrome, BCDS)是指由于胆囊管慢性炎症增生进而引起的器质性梗阻、胆囊排空障碍症候群。最初由Schmien作了描述,距今已有近百年。国内系统报道很少,有多种命名,如原发性慢性胆囊管炎、胆囊管部分梗阻综合征、胆囊管部分阻塞症、胆囊运动障碍、胆囊漏斗部运动障碍、胆囊颈管综合征、胆囊综合征等。胆囊管综合征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少见,反而是常见病。近年来,虽然由于诊断技术的进步和病理检查的普遍开展,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深化,但由于重视不够,加上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6年在实施186例胆囊切除术中,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I型5例,均行胆囊次全切除加残留胆囊及胆囊管壁黏膜刮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5例均为女性,年龄40~5 5岁。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史,病程均在3~6年。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术中见胆囊周围粘连,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均行胆囊底体剖开,吸净胆汁,取出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的结石,逆行游离胆囊至颈部,缝扎胆囊动脉,行胆囊次全切除,残留的胆囊壁胆囊管行黏膜刮除术,在囊内缝合胆囊管。2 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治疗8~9d ,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伴或不伴有胆囊结石时胆囊的排空功能,以探讨胆囊的排空是否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方法24位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试验组,ChildA、B、C级各8例;另24例不伴胆囊结石的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每级均有8位患者。利用超声波检查测量空腹胆囊体积,后嘱受试者摄入脂餐计箅胆囊体积,估测胆囊最小体积、胆囊排空分数。统计分析使用Students’t检验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中空腹胆囊体积和胆囊最小体积均增大,但胆囊排空分数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中,与Child A级比较,Child C级胆囊排空分数显著降低,并且也比对照组中Child C级的胆囊排空分数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下降,胆囊的运动减弱则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等趋势,胆囊的运动减弱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胆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胆囊结石的数量和大小及胆囊壁的厚度与胆囊排空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的原因,以及术前、术中预防残留胆囊的方法与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24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择期手术切除残留胆囊后均获痊愈.结论 术前全面系统的检查、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及术中规范性操作,是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发生的关键,残留胆囊切除术是治愈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胆囊切除手术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有:胆囊疾病,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我国饮食中脂肪、蛋白质成分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B超等先进检查仪器的广泛应用,使胆囊疾病很容易被发现;不少人认为胆囊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留着有病变的胆囊反而容易招致癌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使用,使胆囊切除术由原来的开腹手术变成了“轻而易举”的小手术。胆囊真的是可有可无?胆囊有疾患都应该“格杀勿论”吗?在此,我要为胆囊说几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临床资料.12例均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残留胆囊管切除,6例行残留胆囊管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随访8个月至5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诉不适.结论 胆囊管残留过长、胆囊管内结石残留及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的主要原因;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后应早期开腹手术治疗;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每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株结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黄榆友  秦岗  王宇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76-3077
目的探讨胆囊腹腔镜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丝线代替钛夹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在120例LC中采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分离胆囊三角,解剖出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用丝线结扎并断离。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0分钟,术中岀血40毫升,术后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结论 LC中使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安全、可靠,并能有效地避免使用钛夹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B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性较高。它不仅能反映胆囊结石在胆囊中的位置、胆囊结石的大小和数目,还能反映胆囊的情况,如胆囊的大小、胆囊的形状、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壁的光滑程度等,并以此来判断胆囊炎症的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胆囊管的处理是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步骤,胆囊管的变异可造成手术的困难,也是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一个主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年来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125例胆囊管变异,对其病理分型及术中的处理方法作一探讨。结果:术中胆总管损伤8例,胆囊管处理不当致术后形成胆汁性腹膜炎4例,全组无死亡。结论:胆囊管的变异是造成胆囊切除术中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术中应根据胆囊管的变异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中因游离、剪断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9例(50%),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出血4例(22.2%),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处理方法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全组病例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是位45岁的中年女性,不久前体检时发现胆囊内有结石,但胆囊已萎缩。医生动员我手术切除胆囊,可是我平时并不疼痛。请问胆囊已萎缩还要手术吗?四川江晓梅江晓梅读者:根据来信所述,你可能患了萎缩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由于胆囊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性增生纤维化,形成疤痕,最后胆囊壁被硬化的纤维组织取而代之,胆囊因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而变得萎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胆囊的B超声像图改变,探讨B超对急性砷化氢中毒合并胆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3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胆囊超声检查,分析胆囊超声影像学改变。[结果]B超发现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胆囊病变检出率较高,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沉着物、胆囊内透声差、胆管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39.5%、26_3%、13.2%、26-3%和23.7%。[结论]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易发生胆囊病变,B超技术对于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合并胆囊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硬变合并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150例肝硬变病人进行胆囊研究。结果 胆囊正常仅占38.67%,胆囊异常占61.33%,胆囊壁增厚占31.33%,胆囊肿大占4.00%,胆囊萎缩占3.33%,胆囊收缩功能减退占1.33%;胆囊结石87.5%发生于肝硬变失代偿期病人,74.19%的胆结石病例伴有脾功能亢进。结论 肝硬变并发胆囊病变发生率超过61%,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02-460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震动脉出血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游离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04例),胆囊动脉变异导致出血(31例),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11例),胆囊穿支血管出血(4例).在术中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或三角处粘连、变异,分离困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楚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出血后遵循耐心压迫止血,钳夹、电凝的处理原则,控制胆囊动脉出血,达到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研究基层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9例急性胆囊炎的高龄患者分别进行急诊手术切除32例。腹腔镜探查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例,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5例,腹腔镜下胆囊造瘘16例;开腹胆囊切除术12例。胆囊造瘘术8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4例。结果:对于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0.5cm,血常规WBC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全身情况相对稳定,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1.0cm,胆囊肿大,全身情况相对稳定,腹腔镜探查胆囊三角冰冻样,胆囊壁可见坏疽,腹腔镜下胆囊造瘘;B超提示胆囊壁≥1.0cm,胆囊壁呈“双边”影,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行胆囊造瘘术;患者因曾有上腹手术史、困难插管,不能耐受气腹等原因,全身情况相对稳定,直接开腹胆囊切除术;病情危重不能手术患者行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综合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胆囊功能及其被切除后发生的病理变化的进一步认识,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瘘术的临床价值的评价有相应的变化。本文就此复习有关文献,对几个问题综述并讨论。一、对胆囊切除术的再认识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过去认为胆囊的生理功能对于人体正如阑尾一样并不重要,多数学者主张一旦有病,切除为好,所以胆囊切除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对胆囊生理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及对切除胆囊后病理生理变化和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