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柄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无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12例(髋臼关节面无破坏)。结果:平均随访2年3个月,近期无痛关节10个,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异位骨化1例,假体下转子间骨折1例。结论:无柄人工关节置换不切除股骨颈不扩髓,返修后可再行有柄关节置换,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人工关节置换在偏瘫合并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瘫患者由于肌力减退 ,动作不协调 ,再加上患肢废用性骨质疏松 ,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由于其并存症多 ,治疗意见尚未统一。我院自 1991年 7月— 1999年 7月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偏瘫合并头下和经颈型股骨颈骨折 3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0例 ,男 13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5 6岁 ,平均 6 7.8岁。 30例仅 2例骨折发生在偏瘫的对侧。手术距骨折时间最长 5个月 ,最短 3天。肌力 0— 4级 ,术前11例瘫侧下肢功能良好 ,12例需扶拐行走 ,7例不能独立行走。并存症 :高血压病 19例 ,冠心病 11例 ,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纵行外侧手术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施行关节置换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且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疗效的差异。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摔伤、偏瘫侧发生股骨颈骨折病人29例,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9例采用纵行外侧入路,2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对2种入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坐起及下地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纵行外侧入路组手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可下地活动行恢复性功能练习时间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均<0.05);手术时间虽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术后发生脱位3例、深静脉血栓1例;纵行外侧入路组无此2种并发症发生。当排除脱位的病例后,2种手术入路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纵行外侧入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比后外侧入路术中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排除脱位后远期效果二者相近。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血管意外病人肢体偏瘫,肌力减弱,肌力不平衡,自我保护能力差,在骨质疏松基础上,偏瘫加重了骨质丢失,更易发生骨折.偏瘫病人比一般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率高4倍[1].由于老年人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给治疗、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科2005年6 月-2010年2月对29例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2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术前、术后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积极控制合并疾病,注意心理护理,做好手术耐受性评估;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5~65岁,均为单侧.根据Garden分型标准:GalenⅢ型4例,Ⅳ型8例;置换前Harris评分差11例,可1例.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施行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田置换期并发症,置换后摄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并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37个月.置换时间30~65 min,平均46.5 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20 mL.置换后X射线甲片测量髋臼外展角40°~55°,平均48.3°;前倾角16°~23°,平均19.4°.全部患者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置换后脱何,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大腿痛,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优(90~97分)11例,良(81~89分)1例,平均(93.6±2.7)分.提示股骨颈保留型人工髋关节置换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具有假体稳定、假体磨损小的特点,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人工全髋假体和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的选择上存在争议.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假体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远期生物相容性反应及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方法:2002-01/2006-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收治的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全髋置换组和人IX2极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1±3.5)岁,合并内科疾病18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5.1±6.4)岁,合并内科疾病35例.①人工假体选择:16例假体采用德国Link公司及美国Zimmer公司产品,44例为北京蒙太因公司提供的人工关节.②术者资质:手术均由本科从事人工关节专业工作≥10年高年资医师作为术者完成,术者资格符合岗位技术标准要求.③置入后评估:全部病例平均随访37个月,从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随访.结果:①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比较: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2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髋臼壁磨损而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无切口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②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患侧髋部红肿、疼痛,经证实无假体周围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③关节功能随访比较:平均随访37个月,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89.8±8.6)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平均为(72.7±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50.2±24.3)min,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05.8±22.1)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990.1±184.6)mL,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80.5±154.7)M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出现髋关节疼痛及髋臼磨损等生物相容性反应的几率较低,是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总结24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认为术前作好心理护理,重视家属支持,并进行全面的耐受性评估及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及肺部、切口和泌尿系感染,并给于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24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还存在一些争议。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2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2例。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治疗后下床时间、治疗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Harris评分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因此,作者认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后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综合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风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患者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  2 3例股骨颈骨折发生在偏瘫同侧 ,2 4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10例双动股骨头 ,其余患者为单极股骨头 ;2 3例接受随访 ,时间为 4周至 1年 ,Harris评分均在 80分以上。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中风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已成为共识,而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分歧。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06/2009-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2例,股骨颈骨折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12~39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股骨颈骨折组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股骨颈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但下地负重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内固定失败率高等原因,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成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一种选择。目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以及Harris评分等方面分析了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000-01/2004-1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象:42例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4例,女28例,年龄70~95岁,平均78.2岁。52例股骨颈骨折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70~91岁,平均7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方法:入院后患肢暂时行皮肤牵引维持,积极治疗内科并存症,一般情况稳定后按标准手术操作规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选择颈长合适的股骨假体用骨水泥固定于股骨上端髓腔内。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比较。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比较。③两组并发症比较。结果:转子间骨折组平均随访4.6年,股骨颈骨折组平均随访4.9年。①在深静脉血栓、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假体翻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可能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标准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取得了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帕金森患者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帕金森患者由于肌力不平衡等原因更容易跌倒,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高。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例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髋,Hoehn-Yahr分级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置换时年龄62~83岁。采用Harris评分、Fugl-Meyer量表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随访1~6年,14例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平均85.4分,优于置换前平均22.3分(P<0.05),Fugl-Meyer评分置换后平均81.6分,优于置换前平均52.5分(P<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置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帕金森病情控制稳定。无关节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在有效神经内科药物控制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Hoehn-YahrⅠ~Ⅳ期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置换后髋关节功能与帕金森病病情控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材料置入的应用,使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疗效有质的提高,但部分病例效果仍不尽人意.文章针对影响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的内固定材料置入及植骨方式与宿主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①对象:选择2002-03/2006-09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1例,男28例,女53例;年龄26~83岁;病程6个月~20年.患者对所行手术知情同意.②手术过程:采用下腰部后正中纵形手术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或环周融合(包括环周植骨融合与cage融合).③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16例,2~5年65例.①81例患者不完全复位15例,完全复位66例,复位率81.5%;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14例,占总例数17.3%;术后滑脱丢失10例,占总例数12.3%.②术后JOA(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优49例,良19例,中9例,差4例,优良率为84%.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植骨方式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对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0):患者的年龄,术后活动,椎间融合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滑脱完全复位与否,采用后外侧融合或环周融合的方式,以及患者的性别、病程、滑脱的类型、程度、节段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②患者的年龄、术后康复练习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后椎体间高度丢失、滑脱丢失与手术疗效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中不同Garden分型者的功能状态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再次手术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不同Garden分型者的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次手术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内固定法,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7.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呈持续上升状态,特别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数存在骨质疏松,反应能力低下,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致使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且加重原有疾患.由于该部位特殊、病程长、并发症多,因此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于2002-01/2008-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共10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过程中回顾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对置换前、后的X射线结果及随访过程中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以评价患者近期疗效.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3.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42例,平均96.4分:良50例,平均85.7分;中10例,平均74.5分;差6例,优良率85.2%.X射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下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降低手术风险.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