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CD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5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利用深圳德力凯公司NTS-9型TCD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检测均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占73.3%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 TCD检查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结果。结果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者占69%,增快者占31%,75%以上患者伴有脑动脉硬化TCD频谱图谱。结论TCD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并观察时间积分平均流速(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治疗前TCD异常率为84.81%(134/158),其中血管流速减慢113例(占71.52%),血管流速增快44例(占27.85%),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54例(占34.18%);治疗后TCD异常率为20.89%(33/158),与治疗前比较,低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增加(P<0.05),高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下降(P<0.05),血管博动指数(PI)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D检查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表现,并分析其血流速快慢与VBI相关性。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180例VBI患者,观察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与9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TCD进行对照,并按年龄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血流速。结果141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减慢,36例增快,3例血流速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年龄与血流快慢呈负相关。结论TCD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非侵入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组)55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组)51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观察两侧椎(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TCD血流速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4例及同期健康对照20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颈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颅内外血管异常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TCD检测。结果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4.6%,TCD异常率为83.1%,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3%,TCD异常率为46.6%,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脑干功能损害及TCD异常者为98/136,皆正常者为24/136,两者占89.7%;非VBI皆异常者为4/60,皆正常者为32/60,两者占60%。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R、BAEP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探讨TCD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0例VBI患者颈内及椎基动脉系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总异常率72%,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利用TCD观察颅内血流变化对VBI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董文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60-1161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qd,连续10d,对照组给予舒血宁2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qd,连续10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变化。结果:2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平均血流速度(k)椎动脉和椎基动脉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0.01);有效率为治疗组95.0%,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 Ar tery Insufficiency,VBI)是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病,一旦发展成椎 基底动脉血栓,其死亡率达 20 ~30%。由于椎 基底动脉缺血症状多为眩晕或头晕,体征少,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椎动脉压迫实验、经颅多普勒和颈周血管超声,均有其不足之处,但随着CT、DSA、MRI等的临床应用,扩大和丰富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手段,对其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减少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1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可客观评价 VBI 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综合国内外作者报道VBI中TCD异常率为5…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对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Vm减慢的真正原因。方法对156例椎-基底动脉Vm减慢(至少一侧椎动脉Vm低于25cm/s或基底动脉Vm低于30cm/s)患者与椎-基底动脉血管CT(CTA)或血管造影(DSA)对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正常者,18.6%;双椎动脉发育不对称者,17.3%;一侧椎动脉狭窄者,16.0%;双侧椎动脉狭窄者,19.2%;一侧椎动脉闭塞者,14.8%;一侧狭窄一侧闭塞者,9.0%;基底动脉狭窄者,5.1%。结论TCD在检测椎-基底动脉狭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8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管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进行测定。结果 298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80例,正常18例。血流速度增高93例(33.2%),VA:Vs(54.50±10.10)cm.s-1,Vd(29.80±9.70)cm.s-1,Vm(49.70±9.30)cm.s-1,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型与中医证型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处于发作期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TCD检查的血流速度分为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同时行中医证型分类,并且分为常规治疗组、结合TCD治疗组、结合TCD和中医证型治疗组。结果 150例患者中,肝阳上亢证30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16例,痰湿中阻证14例,瘀血阻窍证1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肝阳上亢证和气血亏虚证为主。中医证型在流速缓慢组、流速增快组、流速正常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 0. 001)。常规治疗组、结合TCD治疗组、结合TCD和中医证型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 001)。结论结合TCD分型与中医证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进行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梁中奎  王治英 《临床医学》2012,32(6):121-122
目的探讨病毒性前庭神经炎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二者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125例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其中筛选出31例有明确病毒感染者作为A组,同期94例无病毒感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作为B组,两组对比。结果 31例病毒感染患者前庭周围性眩晕发生率低于前庭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表现周围性眩晕亦极少。A组经颅多普勒(TCD)异常率低(22.6%),B组异常率高(77.7%)。结论病毒感染后前庭中枢性眩晕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眩晕相混淆。TCD对于二者有较好的鉴别意义,应是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7例患者中女性 63例,男性 34例.年龄 34~ 79岁,平均 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 MRA及 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 97例患者中椎动脉 MRA异常 61例 (占 62.88% ), TCD异常 83例 (占 85.56% ).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200例临床上拟诊为“颈椎病”人,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椎动脉(VA)颅外段C2-6,各段血流及阻塞程度。为全面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VBI)进一步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TCD),通过透声窗对基底动脉(BA)进行检测,二者互补,可完整对VBA的VBI作出最后诊断。研究发现VBI患者血流速度坛快是BA狭窄或痉挛引起,而低流速则由VBI引起。同时认为VA供血不足是造成VBI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及评定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1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搏动指数值增高(P〈0.05)。疾病组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经颅彩色多普勒的变化;方法:对39例VBI病人应用赛莱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 脉系统TCD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数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赛莱乐能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5 8例VBI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循环 ,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